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娜塔丽·萨洛特,阿兰·罗伯·格里埃和米歇尔·布托尔是今天走运的作家。他们的小说一问世,批评界非但称赞为杰作,而且还把他们每一部作品都看作是现代小说进化中的一个转折点,说是“新的小说文学的成长”,是“新现实主义”的繁荣局面。罗兰·巴尔特曾经说,罗伯·格里埃的尝试,“其重要性不下于超现实主义之与现实”。让·保尔·沙特则发现娜塔丽·萨洛特的“写作技巧,使她超过了心理学主义而达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诞生与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艺术。第一,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不仅建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上,而且以当时美国的边疆生活作为根基,因此显得厚实、深沉、凝重与生动;第二,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是其幽默理论的具体实践,体现着幽默的内在品质,蕴含着丰富的闪光的真理;第三,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具有异彩纷呈的表现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有四种,而每一种又都是极具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三位一体:解读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说《简·爱》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溶入了大量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也借助小说中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小说中有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本文通过分析她们各自性格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她们三人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简·爱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伯莎反映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而海伦梦想的天堂正是作者一直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威拉·凯瑟作为美国小说史上一位主要的作家,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威拉·凯瑟的小说是伴随着她笔下成熟女性形象及边正发展题材的故事而逐渐走向完善的。威拉·凯瑟的小说反映了她对于美国女性文化的一种渴求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 ,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 ,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 ,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 ,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明确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与意识流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括号内依次为期数、页码) 文学论中国现代西部文学独特的文明形态 .................................……马永强丁帆(1 .35)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 —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 .....................................···..···……李兴阳(1.41)英雄主义的美与力 —西部军旅小说概j平············……贾艳艳(1.46)现代西部文学的萌芽与西部报刊业发展的关索· ..............................··············……贺昌(1.50)“诗质”的探寻:从象征主义到现代主义…王光明(2.51)历史与文明的…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荒诞艺术初探邹颖萍,何群立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中外评论界均不称其为荒诞派作家,其小说中的荒诞手法似乎不如美国“黑色幽默”作品那么显著,但如果我们综观其小说艺术,或者研究其小说创作发展过程,就会发现荒诞手法在其艺术成就中的价值,也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9.
米兰·昆德位不仅是伟大的小说家 ,他对小说的认识也是卓而不群的。他认为 :小说是一种存在的智慧 ,小说的精神不是反映现实 ,而是对存在的发现。由此产生了他对小说创作一系列独特的见解 ,如在小说中将道德判断延期 ,小说讲究有趣、幽默 ,小说结构与音乐对位关系 ,想象在小说中的位置 ,小说式的思想与哲学思想的区别 ,等等。米兰·昆德位的小说观是其个人自由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本文联系昆德拉的小说创作 ,对其小说观作出了多方面的阐述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当代澳大利亚小说不仅主题意蕴五花八门,千姿百态,而且创作手法标新立异,斑驳陆离。这些手法熔现代派和后现代派技巧于澳大利亚民族文化之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小说风格。这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澳大利亚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很早就使用魔幻现实手法了。代表人物当首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发表的《乘马车的人》堪称澳大利亚第一部魔幻现实小说。此外泽·赫伯特、戴·爱尔兰等一批才华横溢的中老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也经常运用魔幻现实手法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阿·马依柯娃的一封信中曾谈到《白痴》女主人公娜司泰谢·费里帕夫娜征小说中的重要地位。他说:“《白痴》中不是一个主人公,而是两个主人公。从作品中的地位来看,不次于梅思金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娜司泰谢·费里帕夫娜。”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来看,娜司泰谢·费里帕夫娜的悲剧命运是形成小说情节的基础和核心。正是女主人公的全部行为,有层次、有节奏地推动着、决定着情节的发展,直到终篇。  相似文献   

12.
《简·爱》──一只“迷途的羔羊”的天路历程周韵《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对这部小说的宗教倾向问题历来争论不休。1847年,小说刚一发表,就遭到基督教保守派们的严厉攻击。伊利莎白·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本土小说的独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小说一开始是从对英国小说的模仿起步的,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小说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本土小说的发展,从欧文、库柏到爱伦·坡、霍桑、梅尔维尔,从马克·吐温到海明威和福克纳,美国小说从起初对英国小说的亦步亦趋,到后来的半推半就,最后终于完全摆脱了英国小说的羁绊,从创作题材到文体风格等,都一步步走向独立,形成了完全属于美利坚地方特色和民族气派的小说传统,登上了20世纪小说美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反讽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曼·赫·艾布拉姆斯对反讽的定义和德·柯·缪克的反讽学的理论,结合叙事学的阅读方法,重新观照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解读出小说的美学意义主要在于其反讽结构:即通过塑造一个幼稚而自负的女主人公并使她成为一系列反讽的对象(因其自以为是的臆测一次次在现实中遭受挫败),而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并最终获得幸福的女性的故事。同时指出,结构反讽的运用也使读者成为反讽主体而能够积极参与小说的反讽——亦即它的艺术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哈利·波特》一书已经印刷了6600 万册,风行130多个国家。但在美国第20 届禁书周中却被列为禁书。 这一反差反映了美国社会一系列突 出的问题……本文对此有深刻的分析。 《哈利·波特》效应横扫美国 ──一个出版业的神话 美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商巴诺有限公司根据其在全美的559家连锁书店的图书销量情况,评选出的2000年度最畅销的精装小说与非小说类作品以及大众平装小说与非小说类作品。根据其最新于1月9日公布的排行榜: 2000年度由学生出版社出版、罗琳(J·K·Rowing)所著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  相似文献   

16.
雷蒙·让的小说创作受到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 ,《一个沉思默想的女人》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体现了雷蒙·让的文学观念。“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白话文战胜文言文,是体裁大解放,空前大发展阶段。这时,现代散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随后便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正如鲁迅所说:“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  相似文献   

18.
一种特殊形式的借代格●张立平郭兵艺的小说《飞行电脑》①中有这样两段话:(1)总而言之,我不喜欢这个机长。尤其是让我有苦难言的,是在座舱,你瞧吧,一进座舱,·他·就·成·了·机·器,·成·了·一·台·自·动·工·作·的·电·脑,除了必要的飞行程序、信息...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的两部儿童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美国学生甚至将这两部小说视为必读。本文扼要论述了这两部小说的内容 ,对比了两文主人翁的性格及其象征意义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更好地认识美国南北战争前人民的困苦生活和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无论在作者还是传播方面都有其特色,万晴川教授的专著《命相·谶应·占卜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城,开拓了崭新的研究视野,对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对当前反对封建迷信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