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闻超  黎小平 《管理学报》2007,4(Z1):31-36
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而言,如何实现ERP和APS的集成是解决供应链协同计划的关键.为此,利用供应链计划矩阵思想,通过对ERP和APS各个层次上功能模块以及业务流程上的集成,提出了ERP与APS的集成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协同供应链计划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消息顺序图和Petri网的供应链工作流模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双元  张浩 《管理学报》2007,4(6):756-759,766
根据跨组织工作流的设计思想,在对供应链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消息顺序图和Petri网的供应链工作流模型设计方案,从而在供应链中建立一个既保证成员的充分合作又使其发挥自主性、集成的业务流程体系,达到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最后,以一个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
面向服务的敏捷供应链协同与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网作为下一代Web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功能。通过在Web服务中引入面向供应链的领域语义本体,将语义网与Web服务结合的语义Web服务技术为Web服务加入语义描述,可完成Web服务之间的语义级交互,从而实现敏捷供应链的复杂业务流程协同与动态组合,实现跨企业的应用系统集成。建立基于面向服务的敏捷供应链协同与集成系统架构,其松散耦合、跨企业、跨平台、支持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且具有系统快速重构等能力,成为实现敏捷供应链的敏捷性、虚拟性和可重构性等特征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集成是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以整个供应链系统为对象,通过优化供应链上各种资源,使供应链整体效应达到最优,降低局部生产决策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然而,由于集成供应链系统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集成供应链系统局部生产决策的复杂性导致集成建模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成果还难以实现集成供应链整体协调,研究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局部生产决策对整个集成供应链系统的影响,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进行集成建模,并通过相空间重构确定系统的关联维数和计算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来界定集成供应链系统混沌特性,为研究供应链集成的复杂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ERP的供应链会计处理流程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ERP环境下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集成的原理,设计了会计业务流程优化的主要技术,包括自动凭证触发技术、会计业务多样化信息处理技术、引擎技术和联机事务处理技术,然后以供应链中采购环节为例,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实现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谈判模型和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面向业务流程集成的协同谈判进行研究。这种新的谈判模式的特点是通过约束传播与约束放松来调整谈判各方的利益,达到共赢。本文建立了协同谈判中多线程间的状态机谈判协议,提出了多线程间基于域传播算法的协同谈判策略和谈判模型,并通过研制原型系统进行实验,证实了本文所提出的协同谈判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协同谈判模型可以解决供应链上企业同时与多个上、下游企业的谈判问题,可通过改变业务流程,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达到双赢,提高谈判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供应链集成的界面管理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集成是一个复杂、开放、动态的系统过程,界面管理能够提高供应链集成效率,从而有利于形成供应链的核心竞争优势。供应链的集成效应主要取决于信息、管理和文化三个界面的集成度。破除供应链集成界面障碍,提高集成效应的方式有两种:结果共享型集成配置方式和任务共享型主从协作方式。等级泛化是解决供应链集成界面管理问题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成为企业创造新模式、开拓新市场的重要路径。为揭示在集成供应链环境特征影响下,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中集成供应链集成度、知识协同能力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借鉴B-Z反应模型,在运用SEM模型对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静态机制实证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三维Logistic动态分析模型,探索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动态演进机制。结果表明:集成供应链集成度和知识协同能力对集成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集成供应链形成初期,集成度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长期而言,在不同集成供应链关系质量作用下,知识协同能力的作用举足轻重,提高知识协同能力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业务流程概念的起源,及其由企业内向企业间转移的过程,然后针对供应链企业之间业务流程存在的协调问题,提出了通过运用相关技术,推行标准化业务流程等优化跨公司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高速、高效,资源共享,并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着眼于管理柔性化的发展态势,从动态集成的角度整合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建设性地构建了以协同电子商务为平台的敏捷供应链模型,旨在实现Web技术与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亦可协调各操作系统,且支持业务流程的概念创新,推动整个价值网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环境下供应链系统快速响应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产业集群环境出发,分析并归纳了影响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的因素。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合作协同能力、流程一体化程度、信息集成水平和客户需求导向性等方面。然后以三角模糊数来表示模糊概念,提出一种应用于供应链系统快速响应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多指标评价方法,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评价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手段。最后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算例。  相似文献   

12.
ERP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思想,连接企业业务流程,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了对螫个供应链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管理.ERP成为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的现在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实施ERP是一场管理变革,引入ERP的企业要有变革的勇气,要在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绩效考核这.四方面作出积极的调整,以便发挥ERP的巨大威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一对一供需模型为研究对象,将企业间的物流优化概括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供需独立决策期、供应商决策引导期与供需双方协作期。通过分析物流优化的不同阶段给供应链带来的增值潜力,指出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目标集成、运作集成与策略集成三种优化模式,阐明了这三种优化模式在最大程度地挖掘供应链的增值潜力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集成供应链作为供应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发展趋势,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撑下,集成供应链管理将对企业的市场竞争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供应链和集成供应链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成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创新是当前管理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体系,其本身具有区别于一般创新研究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现有供应链创新文献的梳理,评述了供应链创新研究现状及特点。提出供应链创新模型,从内容角度分析了模型的三个组成要素: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技术及供应链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设计院等传统国有企业向现代知识型企业转型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实现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部门思考的重要工作.本文从业务流程优化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模型,并将其用于指导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后以S设计院市场管理系统建设为例,通过流程驱动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企业基础数据建设、流程优化、集成业务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等一体化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知识供应链的智能集成技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数据、信息与知识三个层次上研究了供应链的集成技术、理论与方法.首先探讨了供应链集成的层次与过程,然后研究了面向动态集成的组件化松散耦合技术,并重点分析了基于多Agent的供应链智能集成框架与智能化决策方法,最后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指出了供应链智能集成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e-HRM与ERP系统集成和其业务流程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umanRe鄄sourceManagement,简称HRM)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个e-HRM与ERP系统集成的业务流程方案,并对其业务流程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供应链整合推动世界,这是21世纪的大趋势。集成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现代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努力转变商业模式,通过集成供应链管理,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降低成本,这是当前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集成的新思路:管理界面集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管理界面作为管理集成的基本问题,可以表示供应链中结点企业间具体的联系方式。通过管理界面集成原理分析,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界面集成的三种模式,不仅为供应链集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哲学思想增添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