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吴晗是响应号召而突出宣传海瑞和海瑞精神。据有关文章记述,1959年初,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尽管海瑞攻击皇帝很厉害,但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应该提倡他那种刚直不阿的精神。会后胡乔木找到吴晗,请他为《人民日报》撰写一篇有关海瑞的文章。庐山会议前发表的《海瑞骂皇帝》,就是这样问世的。《论海瑞》后面那段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文字,同样与胡乔木有关。文章写出后,交给了胡乔木。胡乔木忙于去参加庐山会议,回京后,才看文章。他向吴晗提出一些意见,并告诉说,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提倡"左派"海瑞,不是"右派"海瑞,是真海瑞,不是假海瑞。吴晗所写的那些话,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加上的。  相似文献   

2.
洪振快 《领导文萃》2009,(14):61-64
海瑞(1514-1589)死的时候,在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工作的同事王用汲到他的家里,翻箱倒柜,仅找到十几两银子,办丧事的费用都得朋友们凑份子,可见他的确是穷,穷得让人肃然起敬。海瑞为什么穷?按照吴思先生《潜规则》一书的解释,这主要是明代的低工资制度惹的祸。清官不受外财,守着一份死工资过日子,而工资又低,  相似文献   

3.
重读海瑞     
才媛 《领导文萃》2007,(5):134-137
海瑞可比比干,但我却不是纣王 提起明代。不得不说说大名鼎鼎的海瑞。 海瑞(1514~1587),《明史》有传。“字汝贤,琼山人。”“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明神宗万历十五年卒于任上。  相似文献   

4.
海瑞二三事     
张宏杰  彭勃 《领导文萃》2006,(5):122-127
四十五岁上,鬓角发白的县学教谕海瑞晋升为浙江淳安县令。年近半百才熬成七品,对许多官场中人来说,得算仕途困顿,然而对于海瑞来说,却是破格提拔。海瑞出身仅为小小举人,三十七岁中举,四十一岁才分配到福建做教谕,相当于县教委主任。能在四年之内就升为县令,已经让许多人羡慕。破格晋升的原因是“狷介”的名声。和现在一样,另类的举动往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而眼球的集中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自从“笔架先生”的名声传开之后,全省官员都知道了这个脾气有点古怪的正八品小官。那是海瑞任教谕的第二年,他的直接领导、延平府视学到南平视…  相似文献   

5.
吴思 《领导文萃》2014,(7):66-67
正清官值多少钱?本文试图找出一种计算公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在浙江省淳安县当县长。他本着儒家教条主义的精神,一丝不苟地照章办事,把招待上级领导和同僚过客的费用压回到合乎文件规定的水平上。海瑞上任前,淳安每年向老百姓征收12950两银子,这笔钱主要用于本县的招待费,还要分摊上级政府的招待费。海瑞上任后,经过大力整顿,削减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开支,拒付上级政府  相似文献   

6.
清官之死     
正死亡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这真是一个清官,而且是整个大明朝最有名的一个清官。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比如海瑞当县令时,月薪只有七八石大米,而且还不能全额发放,即便全额发放,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不过是一千元出头。别的县令有灰色收入,不指着工资过日子。海瑞什么灰色收入都不要,就老老实实拿这份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海瑞还曾经辞过职,赋闲在家,那这段时间连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我和岳飞的一位后代聊天,问到宋朝给岳飞平反的时间。他开出8个日期,从初步昭雪,到发还田宅,到复官改葬,再到赐谥追封,直至追封三代,全程历时99年。首次平反是1162年7月,岳飞冤死21年之后。他笑道:正好和右派平反的时间一样。我心中一闪:莫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竟是平反的周期率芽回家后查史书,1162年6月,宋高宗赵构退居二线,太子即位,是为孝宗。7月,昭雪岳飞。——原来最高领导换人了,冤案制造者离开了宝座。我在《明史》中读过无数平反昭雪的案例。有的几个月就平反了,例如因为骂皇帝而下狱论死的海瑞,以及为海瑞鸣冤的何以尚。有…  相似文献   

8.
<正>"清水"——无色无味、无言无声,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滋润万物、悠悠传情。正是因此,古往今来,百姓常以"清水"褒奖"清官"。史载:昔日海瑞为淳安县令时,廉明清正。在他离任之际,百姓手捧一碗碗"清水",出郭相送,依依惜别。众人异口同声:海瑞的"衙门"办案件,犹如"清水"那般明。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4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英勇献身。次年2月5日,在他的灵柩安葬于半城镇(今属江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海瑞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字。他的形象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化身、正义的象征。今天,我们重温海瑞其人其事,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启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官要有那么一股正直、清廉、爱民的凛然之气。  相似文献   

10.
厄运难逃     
于谦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在明 代,官做到像他那么大,为政清廉, 于国家危难时刻,起着中流砥柱作 用的,可以说就他一个,就连那个名 气很大的海瑞都没法和他相比。可 是,他的结局却很惨,1457年2月16 日,他被朱祁镇杀掉。  相似文献   

11.
正不得"官心"的大员海瑞(1514年-1587年)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饭,家里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有一次,胡宗宪(1512年-1565年)听说海瑞家里买了两斤肉,打听后才知原来是给海瑞母亲做寿的。知县的老太太做寿才买两斤肉,可见其简朴程度。万历初年(1573年),权倾朝野的首辅张居正派御史去看  相似文献   

12.
海瑞骂皇帝     
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出仕为官一般均有知识分子一套为官准则——当官要为民做主。百姓对官员的考察与评价也有其一套准则——忠与奸、廉与贪。在百姓心目中最受推崇的有二个人:一是宋朝的包拯,另一是明朝的海瑞。其倍受尊崇的原因无非是他们既忠又廉。海瑞,广东琼山人,字法贤,自号刚峰。小官僚家庭出身。明嘉靖举人。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户部主事时,上疏批评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事,被逮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任应天巡抚,主持疏通吴淞江,推行一条教法。后因被张居正等人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污。他曾平反过一些冤狱,民间因而有“海忠介居官公案”和“大红袍”、“小红袍”等传奇。海瑞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共和国需要海瑞式的忠臣与诤友,以唤呼官员政德,为官择善而固执。  相似文献   

13.
在官场上,有些人生荣死哀,甚而死后被鞭尸,转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有些人生哀死荣,虽则换得后世传颂,但在世之时备受折磨打击,无法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官场中鲜有人能够生荣死亦荣,被万世传颂,但被誉为古代清官典型的明朝大臣海瑞无疑是其中一个.海瑞生前率性而为,曾抬棺上疏,险些被嘉靖皇帝处死;对太祖皇帝祖制狂热崇拜,受到众多僚属排挤.但他最终能够处江湖之险而不倒,身死之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忠介而经由民间演绎,海瑞更成为古代清官的典型,历经数百年备受人们崇戴.  相似文献   

14.
提起海瑞,人们眼前便会跳出一个刚直不阿正气浩然的清官形象来。他一生为民请命,生活俭朴,临终时只留下一百余两银子和绫、绸、葛各一匹为遗产。这样的清官,在封建社会中确可称得上凤毛  相似文献   

15.
洪振快 《决策探索》2010,(22):81-81
社会心理对"官二代"的嚣张无法忍受,他们需要海瑞这样的清官实现他们心中的公正,使"官二代"受到惩治。就"淳安驿站事件"来说,它至少反映了社会上对"官二代"嚣张的不满,以及对惩治"官二代"的呼唤。《明史》中记述了一件海瑞惩治"官二代"的事:海瑞在浙江淳安当县令时,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责怪驿站招待得不够好,将工作人员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对吏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收到了良好效果。其改革之所以富有成效,与他与众不同的用人观直接相关。一、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非常讲究道德操守,在应天府当巡抚时,放着八抬大轿不坐,却坚持骑驴子上班。这样一来,他手下的官吏颇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2,(7):134-135
《敬畏历史》虞云国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这是一部以史学为主要话题的读书札记和人文随笔,收文五十余篇。这些文章大抵写于最近十年间,与人们当下的精神视野和危机意识有着深度契合。书中若干涉及史学人物的篇什尤为可读,言诠其人其书,犹如层层剥笋。如郭沫若之于秦始皇、吴晗之于朱元璋与海瑞、任  相似文献   

18.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明朝海瑞说:“天下之事,图之固贵于有其法,而尤于得其人。”综观古今,用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用人者流芳百世,成就恢宏事业的重要途径。毛泽东,这位影响世界、改变中国的东方巨人,实可堪称“用人大师”,他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政治家的谋略,哲学家的思维,给用人史上增添了神来之笔。新世纪新阶段,用人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我党确保事业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剖析毛泽东的用人艺术,我们可从中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海瑞的名字是幼时就知道的,那 是从戏曲、评弹和连环画中看来、听来的,自不是历史。六十年代知道得更多的却是对“大毒草”《海瑞罢官》的批判,但对海瑞其人反而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赵炎 《领导文萃》2012,(23):89-92
说清官海瑞也行贿,许多人可能不认同,但历史的真假是不以大众意识为转移的。最为直接的证据,是他在淳安知县任上,朝觐之年科派二百四十两银子作为行贿之用,其中九十两给了府衙及布按二司。另外还有两处间接证据。一是他对迎送过往官差的注重:"宁可刻民,不可取怒于上;宁可薄下,不可不厚于过往。""百姓口小,有公议不能自致于上;过客口大,稍有不如意辄颠倒是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