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牛流马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亮“性长于巧思”,“工械技巧,物究其极”。他创制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载工具,由于记载不详,很久都是一个谜。直到宋代,才有人提出是一种木制独轮车的看法。陈师道《后山丛谈》卷四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高承的《事物纪原》卷八“舟车帷幄部·小车”一章也说:“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怀安县为历史重镇.古往今来的学界对于怀安县历史沿革的考证分歧很大.而关于唐代以前怀安县建置沿革的看法,分为源自于夷舆县、下落县和怀荒镇三派意见. <宣府镇志>卷一、<读史方舆纪要>卷一八、清乾隆<宣化府志>卷二和民国<怀安县志>卷一均记载怀安县来源于汉代夷舆县.此派观点的依据为<辽史·地理志五>:"怀安县.本汉夷舆县地,历魏至隋,为突厥所据."而<水经注>和<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等均记载汉代夷舆县位于清代延庆州东北,属上谷郡.(<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卷二"夷與,西汉县,上谷郡,今直隶宣化府延庆州东北")对照地图便知,延庆州东北与现今怀安县驻地(柴沟堡)、唐代设置的怀安废县(今旧怀安)和怀安城(今怀安城镇)的距离都很远,中间隔着居庸、且居、茹县、下落等县.故可以断言,怀安县非源自于汉夷舆县.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北京、天津、上海定为直辖市,直属于中央。直辖又名“直隶”,这个制度创于今陕西宁强。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卷十裁:“宋制,以州领县,而亦有不领于州而直隶京师者。《九域志》:‘利州路有三泉县,皇朝(宋)乾德五年(967),以县直隶京师。至道二年(996),建为大安军;三年(997),废军为县,而县之直隶京师如故也。’直隶两字,始见于此。……三泉,今(清)宁羌州也。”  相似文献   

4.
天津建制较晚,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筑城置戍。翌年,设天津卫和天津左卫,四年又设天津右卫,时称天津三卫。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裁左右卫入天津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卫为州,九年又升州为府,并置天津县。府辖天津、青县、静海、盐山、庆云、南皮六县及沧州一州。民国后,废府存天津县。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设天津市。天津现属五县,除静海县外,宝坻、宁河、武清、蓟县在历史上俱非天津旧属,至1973年始划归天津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5.
<明代驿站考>(增订本,杨正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是一部很见功力的明代交通地理研究论著,该书图文并茂,考论精详,为文史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典籍浩繁,偶有疏漏在所难免,此作勘补二则. 1.谷亭驿.谷亭驿为<明代驿站考>失考之驿.该驿属山东兖州府鱼台县,在县东二十里谷亭镇谷亭闸近旁.明初,因谷亭闸(此闸初建于元至顺二年)设有此驿,至"隆庆中,运河东徙,省递运所及闸"(<大清一统志>卷一四六"谷亭镇"条.案,<大清一统志>于谷亭驿亦失考),闸废,谷亭驿亦废.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此诗为七绝名篇,历代诗歌选本多收录.然其作于何地,至今莫衷一是.韩醇<诂训柳集>卷四二云:"元和十四年(819)春作."柳宗元此时正在柳州刺史任上.但今人多持否定意见,如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即认为此诗作于"永州贬所",何书置<柳宗元研究>亦认为作于永州.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明确"破额山"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绵阳地区所辖十九县,解放前为剑阁专区与遂宁专区,解放后,并为一区。现将各县的地名考释如下:一、绵阳县(附涪县、潼州、巴西与罗江)绵阳县在汉为涪县,属广汉郡,因城外涪江得名。涪水,发源于松潘县东界的雪宝鼎(海拔五千五百五十五公尺的大雪山),经平武县流入江油县界,三百里间海拔降落四千公尺左右,奔湍喷沫,浮沤腾泛。蜀人谓沤沫为涪,故曰涪水。(《集韵》涪,“蒲侯切”。音桴。今人谓浮沤曰“泡沫”,即古涪沫音变。)涪县故城原在涪江东岸,直到唐代,县城仍在东岸。《元和志》云:“依山作固,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又云“天池山,在州东北二十余步”。刘备得蜀,立梓潼郡,治梓潼县。刘宋孝武帝徙郡治于此(天池山下)。西魏取蜀,在这里建立潼州。又改郡名巴西,县名巴中,缘左思《蜀都赋))有“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之语,西魏因改涪县为巴中  相似文献   

8.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所收<青玉案·和贺方回韵>"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一词,互见于苏轼、姚述尧、蒋璨三人名下.钱建状<(东坡词)误收之(青玉案)作者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一文,仅据"老子"一词,就推定此词非姚进道所作,过于武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在编辑《粤西诗载编目及作者简介》之中,发现汪森编辑的《粤西诗载》刻本有错误,其中包括宋之问的《下桂江县黎壁》诗题。因宋之问何时到广西,何时乘舟下桂江(或称漓、府江),何时作此诗,均无可考。故校勘此诗颇费工夫。宋之问是被唐睿宗(公元711—712)流放岭南的。当时,宋之问在流放钦州途中,沿桂江而下至梧州,又溯江而上至藤州,沿途均有诗作记载,《下桂江县黎壁》即是其中之一。经我们查对,《全唐诗》、《太平寰宇记》、嘉庆谢启昆《广西通志》等书均作此题。但古今地理书、地图,均无“桂江县”的记载。而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因对人文社科领域中学术泡沫泛滥现象深恶痛绝,我曾撰文揭露批判(参见<泡沫学术"多赢"背后的"多输">,载<南方周末>2005年11月10日).当时,便有网友指出,中国高校理工科领域中,泡沫学术现象同样很严重.这让我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杜甫离蜀问题谈论社甫离蜀,首先要涉及那首《去蜀》诗,诗云:“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这诗的写作年代有争议。黄鹤定为广德年间阆中作,蔡梦弼、朱鹤龄和仇兆螯等以为永泰元年离成都时作。后说颇占优势,可未必的确。或谓两说均可通。我却倾向于黄鹤说。蔡说之可通,是把诗中“五年”、“一年”加起来算,为六年。杜甫永泰元年成都诗《春日江村》云:“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也是作于这年春天的《营屋》诗中写道:“忧惜已六载,兹晨去千  相似文献   

12.
张松辉先生在其力作<老子研究>中,把作为宇宙万有之本体的"道"界定为"规律",进而将"道"、"物"同举为天地万物之本原,并据此判定"老子是道、物(气)二元论者",这是值得商榷的.<老子>对"道"作了如下描述:"道"无名、无色(夷)、无声(希)、无形(微)、先天地生."道"显然具备无限性和无规定性的本体特征,其他任何范畴均不可与之相提并论,而"物"不过是形下之器."道"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特征一经确立,<老子>是道一元论也就是题中之义了.  相似文献   

13.
关于葛诸亮“奇谋为短”的评价,是陈寿首先提出来的。西晋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他编辑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在上奏朝廷的表文里,评价说:诸葛亮“冶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此后,他撰写《三国志》,在《蜀志·诸葛亮传》末的评语中,盛赞诸葛亮施政执法的同时,又一次指出:诸葛亮“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地名,有许多是根据当地的特产名称而命名的。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江西道都督鲍安仁奏改米州为筠州,是因为当地产一种筠篁(又名瑞竹)而得名。米州更名为筠州,其行政区划级别相同,所隶属地区、治所不变。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五县地,治所在今高安。 关于筠州的得名由来,《瑞州府志》、《高安县志》均有记载。 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编修的《瑞州府志》“地理志”中载:“筠州,唐郡名,武德七年因产瑞竹,改筠州,号筠阳。”  相似文献   

15.
南炳文 《东岳论丛》2008,29(3):139-141
一 中华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4页载:"(宣德十年)主事沈中言:'山阴西小江,上通金(华)、严(州),下接三江海口,引诸暨、浦江、义乌诸湖水以通舟.江口近淤,宜筑临浦戚堰障诸湖水,俾仍出小江.'  相似文献   

16.
《茶经》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陆羽的《茶经》成书于何年,学界一般认为在公元756——780年之间,跨度长达二十四年之久,未免笼统。考《茶经·八之出》载:“……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因此,弄清“浙西(浙江西道)”的设置时间和区域,当能有助解决成书时间。据新《辞海》载“浙江西道,唐乾元元年(758)置”,《中国历史大事年记》中唐乾元元年十二月条下有“置浙江西道节度使”之记。当时的浙西道管辖那几个州呢?《旧唐书》三十八卷有具体记载“浙  相似文献   

17.
宋辽金时期,行政区划基本上是路、州(府)、县三级制。 北宋,甘肃境设三路、二十四州(府、军)、五十一县。(监、尉司)路置转运使,总民兵之事,州的县官称某某知事(简称知州),县的长官称知县。县除首都所治为赤县,首都之旁的县为畿县外,以户口多少和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志把县分为五等: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下。 永兴军路,治所京兆府(今陕西省西安市)辖甘肃境的庆阳府、环州、宁州。庆阳府(宋徽宗宣和七年即公元一一一九年改庆州为府),统三县:安化(今庆阳县)、合水(宋神宗熙宁四年即一○七一年置,省华池、乐蟠二县为镇,今合水县)、彭原(原属宁州,宋神宗熙宁三年即公元一○七○年划归庆阳府,今宁县)。环州,(宋太宗淳化五年即公元九九四年改通远军为州),领通远(今环县)一县。宁州,统三县:定安(今宁县)、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真宁(今正宁县)。  相似文献   

18.
卷五<齐本纪下第五> "永元元年……八月……戊午,斩遥光,传首."(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148页)按:<南齐书·东昏侯纪>亦记始安王遥光之被杀在是月戊午.考是月甲辰朔,戊午为月之十五日,然<南齐书·宗室·始安王遥光传>则记遥光之被杀在是月十六日.据<南齐书·天文志上>云:"永元元年八月巳未,月蚀尽,色皆赤.是夜,始安王遥光伏诛."此月巳未为月之十六,与本传正自相应.<通鉴>卷一四二从之,亦记在巳未日,是也.此"戊午"乃"巳未"之讹.  相似文献   

19.
姚合<姚少监诗集>卷三有<九日寄钱可复>一诗,傅璇琮先生<唐五代文学编年史>、陶敏先生<姚合年谱>皆未言其创作时间.其诗云:"数杯黄菊酒,千里白云天.上国名方振,戎州病未痊.静愁惟忆醉,闲走不胜眠.惆怅东门别,相逢知几年."诗中有"戎州病未痊"一句,姚合早年曾从事魏博田弘正幕府,开成四年至五年曾任陕虢观察使,亦"诏遣理兵戎"(<酬光禄田卿六韵见寄>).<新唐书·钱徽传>:"子可复、方义.可复死郑注时."知钱可复卒于大和九年"甘露之变"时.故姚合诗所云之"戎州"当指其入魏博幕之时.姚合入魏博幕,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定于元和十二年末或十三年春.又,元和十五年十月田弘正移镇镇州,<九日寄钱可复>作于秋之重九,故姚合<九日寄钱可复>的写作时间当在元和十三年秋至元和十五年十月间.  相似文献   

20.
东汉盐、铁官制度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疑问所在 《汉书·地理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不乏注明何县、道有盐官、铁官设置的事实;而《续汉书·郡国志》于诸郡国所属县、道下,却只载何县、道“有盐”、“有铁”,而不载设置盐官、铁官的情况,似乎给人以东汉无盐官、铁官设置的印象。那么,东汉诸郡国所属县、道,究竟有无盐官、铁官的设置呢?此疑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