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读书的境界     
肖云军 《社区》2012,(5):4-4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好奇热爱,才会潜心钻研,以它为乐。  相似文献   

2.
兴趣——语文课堂上跳动的音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感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某一项活动没有兴趣,必然会心不在焉,既然心不在焉,就定然不会把事情做好,作为复杂脑力劳动的作文尤其如此。倘若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他就会视作文为畏途,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们事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政治科属于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而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对之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是教好与学好政治课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则更是不言而喻。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喜爱实验,喜欢动手,对做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本人认为多做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沉重的负担,相反,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论语》中从知学、好学、乐学三个方面来谈论学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孔子将“乐学”摆在了教与学的最高位置。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汉语的复杂性等角度出发,就趣味教学在激发留学生兴趣、和谐中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把学习划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知学,即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境界是好学,即爱好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最高境界是乐于学习,能从学习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在这三个境界中,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只有激发和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乐在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他对自己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般地说,人类对韵律、节奏、语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所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较之数学来讲,学生更感兴趣,而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对数学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最早的著名教育家孔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乐”,也即“乐于学习”吧,恰好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语文的唯一途径。因为语文寓知识于文学熏陶中,寓道德情操教育于形象和语言的感染中。人生在世,谁不爱文学?谁不爱“乐”?就是一字不识的老农民,在劳  相似文献   

12.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文难,难于上蜀道。作文难写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兴趣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心理学家也认为兴趣是智慧的触发点,求知的前动力。作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提高写作兴趣的主阵地又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倾向就是“兴趣”,它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内部动力。兴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物理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情感摩擦出智慧火花,认知缔造出创造之果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教学要六大解放,"再到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都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以情感为纽带,充分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爱学、乐学,让学生学习生动活泼、富有主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15.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入门”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说”、“学”、“乐”、“画”、“物”的导人方法所“逗”出的“情”.它是学生萌发学习兴趣,启动内驱力的前提和基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若学生的“情”被“逗”开了,也就具备了跟课文“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宇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由此观之,古今中外名人无不把兴趣作为学习入门的“向导”,提高学习效果的“激素”。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内在动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的“能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有效手段。如何激发兴趣,同仁们都在苦苦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育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别的不说,光“乐学”艺术就很有研究价值。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爱学习。东晋孙盛“论学忘餐”被人们奉为佳话,明末清初黄宗羲“鸡鸣就枕”也被人们传为美谈,至于蒲松龄从晨到暮迫日读,手不释卷乐如狂,更是精神感人。《论语·雍以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礼记·学记》亦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好”、“兴”、“乐”,即喜爱、感兴  相似文献   

1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因为兴趣和爱好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本文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渴求知识的人 ,不能仅仅给予知识 ,而应当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使其学会学习 ,终身受益。一、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求知欲 ,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寻求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其一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例如 ,教《沁园春·雪》 ,通过歌唱与表情背诵课文 ,把学生带入北国壮丽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境…  相似文献   

20.
情趣教育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孔子所说的“好之”、“乐之”指的是学生的求知欲的高涨 ,是情感的旺盛阶段。明确地说是以学为乐 ,欲停不行 ,这就是我国古代早期的情趣教育。一、情趣教育及其涵盖内容情趣教育包括两部分 :一是情感教学 ,二是提高学生对求知的趣味性教学。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 ,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 ,这就是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