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性”是真正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性相适应的本源性的理论视域,但长期以来,这一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最为关心的同时也颇感困惑的问题是:在新的条件下,马克思哲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生长点究竟在哪里?马克思哲学研究究竟如何才能实现进一步的纵深推进?在寻求这一问题答案的时候,人们觉得最困难同时也最要害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2.
不仅真理是发展的,关于真理的哲学理论也是发展的。为推进真理观哲学问题的研究,20世纪以来国际哲学界就真理观问题争论颇多,但如下一些哲学疑难尚未得出明确结论:1.“正确的数学”究竟是什么?2.理论与事实一致性可以作为真理的定义吗?3.语意真理是否具有独立性?本文对此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3.
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到底有何用?是永远缠绕着哲学本身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问题。在“终结哲学”的呼声甚嚣尘上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思索,无疑是必要的。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哲学的性质和功能,揭示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在社会功能上的意义,试图证明:追求人的解放是哲学的真实使命。  相似文献   

4.
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之中的地位?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这是进行文化哲学研究、特别是对文化哲学进行学术定位所必然要涉及的关键性重要问题,对于今天理解马克思的理论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通常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就是、也只能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只有从这种角度来看,才能在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髓的同时,探讨并确定文化哲学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之中的地位,从而既使这种研究不再流于“无家可归”的状态,也使它由于得到了准确的学术定位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哲学研究与研究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研究工作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我认为可以将哲学活动区分为两大类:其一,哲学研究;其二,研究哲学。所谓“哲学研究”,确切地说,是哲学的研究,是指从哲学的角度,站在哲学的层面,运用哲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描述世界的一种活动。“研究哲学”是研究迄今为止已有的一切哲学的活动,包括对已有哲学的考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阐述上,通常都援引恩格斯《费尔巴哈论》中的经典论述。那么,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究竟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呢?众所周知,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以下简称基本问题),文章首先概括地阐明:“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然后,文章就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分别作了具体的阐述。恩格斯指出:“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什么是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个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认识和科学的发展,哲学一直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形态。每一个哲学家都按照自己对哲学的理解设立自己的理论前提,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哲学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它应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对这些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林彪、“四人帮”只讲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根本否认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鼓吹反动的“斗争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现在,又有的同志离开矛盾的斗争性谈同一性,甚至说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究竟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当前哲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探索真理。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彼此结合,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我国哲学界对这个问题曾进行过讨论。一九六六年以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致使讨论中断,这个问题成了“禁区”。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以后,周抗等同志在《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公开向此“禁区”提出了挑战,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参加这个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有关邓小平发展哲学研究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索。作者认为:(1)邓小平发展哲学是对全球发展经验和发展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核心纲领,是当代化、中国化、实践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邓小平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发展的合理性问题”;(3)“如何实现合理地发展”构成了其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逻辑主线,她展现为八个方面、三大重点;(4)邓小平发展哲学在全球发展观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女性主义哲学杂志Hypatia为庆贺作为一本自主办刊25周年的杂志①,出了一本专刊(Hypatia vol. 25, no. 4 ,Fall, 2010) ,并举办了一个有150多名学者参加的专题研讨会,不仅试图总结过去25年来该杂志为女性主义哲学的塑造和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分主题总结过去25年来女性主义在哲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一些新问题与新争论,以及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发展伦理学不同于从前传统人道主义伦理学。传统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建立在"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主体性哲学为基础,从根本上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了"主体疯狂"和"对物的遗忘"。发展伦理学把"整体自然界"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存在论前提,并把"天道"作为统摄"人道"和"物道"的最高伦理法则,从而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反对“目的论的分析方法”,认为它具有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用它分析马克思哲学,将导致否认马克思哲学科学性和独创性的危险。“科学的认识方法”,应以整体性、客观性、现实性、发展性的认识原则为基础。唯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原则,既有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合理性,又有结构主义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4.
综观日本教育的近现代史,可以发现日本的教育法规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学制》《教育令》《学校令》为代表的第一阶段,是日本近代教育法规的形成时期。以《学校基本法》为代表的第二阶段,是日本近现代教育法规的发展时期,而《终身学习振兴法》的颁布则标志着日本现代教育法规的成熟与完善阶段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实在”的观念是确认客观性原则合理性的前提,亦是深入把握客观性原则的关键。波尔等人建立在量子力学之上的物理实在观对传统的实在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理解传统实在观在现代物理学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它在什么意义上走向反实在论,从而修改和补充我们的实在观念以涵盖具有特异性质的微观实在,驳斥反实在论者的挑战,是实在论者的一项紧迫而必做的任务。而塑造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6.
人是什么 ,人的本质如何 ,这始终是哲学的根本使命。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对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现代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力图从一种与前人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综合性的、功能性的诠释。他创建的符号与文化哲学就是从人的符号功能入手 ,把人看成是“符号的动物” ,而人类的整个文化系统就是其符号功能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哲学概念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将"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显而易见,这样一种界定过于宽泛而失之具体。要准确而具体地把握什么是哲学,需要先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的问题,即人为什么要热爱和追寻智慧?二是"是什么"的问题,即"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三是"怎么样"的问题,即"哲学原型"是什么?在这样三个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哲学的定义:所谓哲学,是指在超越层面研究事实与价值的学问。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与解释学的交流与对话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罗蒂和阿佩尔基于不同的哲学传统,都对此作出了努力.罗蒂通过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提出了消解权威、强调对话的后哲学文化.哲学、科学等学科都成了后哲学文化中的平等成员.哲学没有了昔日的光环而成为众多对话者中的普通一员.阿佩尔则基于对康德哲学的改造而把先验哲学、语言分析哲学、实用主义、解释学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先验语用学,完成了"语言学转向",使之成为第一哲学在当代的第三范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现存的科技哲学更多地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自然科技哲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的理论基础。全面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实质、门类构成和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传统的自然科技哲学均有较大的区别。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科技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横向活动中的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纵向过程中的“全面科学、技术、技术创新、生产生活、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由“人通过人的劳动”形成一个反馈圆环,以及科学整体发展的“动—静—动”的无限序列,也由此而提出“全面科技哲学纵横向发展平台”。自然科技哲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而“全面科技哲学”是新世纪、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全面科技哲学”取代自然科技哲学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科技哲学亦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赫费的技术哲学承续和充实了西方特别是德国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对技术的特质进行了多层次剖析:技术对人具有隐性作用,它以帮助人超越自我及创造自我为指归;强化技术的伦理意识,构建一种完善的技术伦理评价机制,能遏制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有效地实现与完善技术所具有的善的功能;技术是解蔽人的存在之方式,能使人领悟自身的生存意义。技术的正义责任在于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拓展自身的主体性;技术的进步为奢侈创造了条件,奢侈又是技术发展的隐性动力,两者间存在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