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国时期,跳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跳槽者起初的梦想都很美好,但事实证明,跳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把双刃剑,跳好了可以平步青云成为跳槽王,跳不好可能身败名裂成为跳槽亡。  相似文献   

2.
"忙"辩     
常常听到一些同志说“这段时间真是忙死了,累死了”,难道他们的工作真的就是如此的忙吗?他们都忙在哪里了呢?是因工作而忙吗?未必都是!虽然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工作起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确实是在为工作而忙,但是还有一些人却是在为自己忙。有的人把精力放在“瞎说”上,夸夸其谈,不做实事,把时间都忙在“嘴”上,而不是忙在“手”上,不忙于抓落实,不忙于实际工作。有的人把精力放在“应酬”上,忙于迎来送往,忙于推杯换盏,忙着赶场子、找饭局,整天风尘仆仆,昏昏沉沉,哪还有时间忙工作,哪还有精力抓发展。有的人把精力放在“乱跑”上,马不停蹄地…  相似文献   

3.
学会"挨批"     
一个人总会遇到批评,特别是走上工作岗位后会经常受到来自领导的批评。可以说,一个人就是在领导的批评中成长进步的。如何对待领导的批评,既是个人素质涵养问题,也是处事艺术问题。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业务能力很强,但就是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导致与领导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工作和个人事业的发展。不可否认,有的领导处事不公,经常无端批评下属,但就领导和部属这对特殊的矛盾来说,领导对部属进行批评指导也可以说是领导的职责所在。因此,作为部属,应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笔者认为,不能正确对待领导批评的部属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批就跳型。…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39岁的法官张伟将辞职信和工资条发到网上,引发了人们对"法官跳槽"这一现象的关注。受制度规定的约束,法官跳槽必须要等到满2年之后才能在"人脉资源地"做律师,独立担任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据了解,很多企业喜欢招跳槽法官做法务工作,高的能拿到50万的年薪。更显而易见的是,法官跳槽之后选择到企业去做法务是"双赢",企业可以利用离职法官的审案实践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寻找法律政策"缝隙",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  相似文献   

5.
管理是一门艺术,但即使是艺术也有默认的法条。 部门经理,有的单位称为部长、主任, 或是部门主管。从级别上来说,部门经理 属于单位的中层干部;从权限上来说,部 门经理从管二三人到几十人不等。当然, 有的部门经理是光杆司令,手下一个人没 有;也有的部门经理能管几百人甚至上千 人,比如某跨国公司某事业部的经理。部 门经理做得好的,能成为副总直至CEO;做 得不好的,则被贬为平民甚至卷铺盖走人。 部门经理每天都要面对上司与属下,上下 受气。做得好与不好之间,除了业务水平 之外,在管理艺术与人际关系上,也是大 有学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管跳槽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的战国时代。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前戴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威廉·阿梅里奥、原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总裁沈海祥、飞利浦中国公司高管薛佳玲等等,这些高管的跳槽之风,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高管跳  相似文献   

7.
陈传银 《领导科学》2003,(13):24-24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讲出话来,令人心悦诚服、茅塞顿开,而有的人虽然讲得唾沫横飞,却不能使人受到感染和触动;有的人话讲得好解开了别人的思想疙瘩,有的人话讲得不好反而使人背上了思想包袱。因此,大凡成功的说理教育,往往都包含着“巧说”的艺术。巧妙的说理艺术,令人折服,魅力无穷。这里有几种“巧说”的方法可以借鉴。讽喻法。借用故事、寓言表达思想观点,进而达到开导劝说的目的。西汉刘向编的《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吴王有一次不顾群臣反对,决意要攻打楚国,并发出告示:我主意已定,有谁再来劝谏,格杀勿…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正值高峰的企业,频繁大量的人才流失,就会因此一蹶不振,日渐衰落。激烈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人才的争夺。一个正值高峰的企业,频繁大量的人才流失,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深深的伤害和难以弥补的损失。有的企业,就因此一蹶不振,日渐衰落。 客观地说,在市场经济中,核心人才的跳槽与猎头公司挖人,是司空见惯的事,只要这种行为违犯《劳动法》、《公司法》和已签订的合约,就不能归结为职业道德和违法问题。因为跳槽与挖人都会有一种认为是情理之中的理由。比如,跳槽者会说: "一个人不可能待在一家公司,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正常的事。" "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他对职业的忠诚,当他投身于一家企业时,他的职业忠诚  相似文献   

9.
包括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人事部在内的主管部门,并不掌握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因跳槽而被扣档案。但一个事实是,此类现象司空见惯,尤其在国有企业。因为大部分国企都具有职工档案的保管权,不必把它们寄存于劳动或人事机构。跳槽者拿回档案的方  相似文献   

10.
无论你是出于如何不得已的原因而选择了横向跳槽,做好自己的审慎调查是至关重要的--确定有哪些机会可以运用到你的技能,并在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样重要的是预备好一个撤离策略。建议那些准备跳槽的人想清楚,一旦跳槽之后的工作不顺利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眼下,地方各级领导班子完成换届.新班子组建后都会思考和谋划怎么有新作为、新气象.有的开展调研学习;有的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也有的雷厉风行搞招商、上项目、抓投入,等等. 然而,有一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值得注意并思考,那就是对于前任抑或是一任接一任、一届接一届延续下来的债务究竟怎么看?怎么办?从现实中看,一些人不愿也不敢...  相似文献   

12.
王娅  杨京梅 《经理人》2005,(2):100-102
茫茫职场中,跳槽几乎是不可回避的过程。相对于男性,女性经理人对跳槽似乎有些偏爱。有调查显示,有过1~2次跳槽经历的女性比例为45%,比男性高出14%。另外一组数据表明, 2004年上半年跳槽成功的中层女白领中,实现薪资大幅提升的达到38%,比同阶层的男性白领高出5 个百分点。女性经理人,真的“跳高”了么?她们是怎样选择和面对跳槽的?  相似文献   

13.
小非  陈凡 《领导文萃》2009,(10):121-124
据英国《金融时报》统计,由于经济形势不明朗,全球三成白领将放弃或推迟跳槽计划。但到年底了,想跳槽的还是蠢蠢欲动。跳槽的功效有很多:职场上受了气时,它是最快捷的止疼药;觉得自己被人大材小用时,它是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有好机会向你招手时.它直接充实你的钱包.所以我们有事没事都会想想跳槽后的美景。但跳槽是需要资本的,天下的猎头和老板一样势利,  相似文献   

14.
20%的诱惑     
曾立平 《经理人》2005,(2):32-39
经理人阶层已经相当理性,薪酬是导致其跳槽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看来,在“职业生涯规划”几近成为流行语的今天,经理人阶层已经相当理性,他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譬如今后到底要什么,做什么;什么时候跳槽,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跳槽;单从薪水角度考虑,诱惑到了多大程度才会选择跳槽等等,都有很清晰的考虑。否则,如何解释当我向他们抛出“如果薪水增加20%,你跳槽吗?”这个问题时,他们那似乎丝毫不用费时费心进行思考,就能立即做出的斩钉截铁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是否合理、工作方式是否科学.往往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好坏.在发展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与他人相比,资历相当、学历相近,但对同一问题的处理结果却截然不同;有的领导十部人品厚道、工作勤奋.丁作效果却不理想;有的领导干部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但负责的工作还是存存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我们耳闻目睹了有的教师英年早逝,有的教师突然倒在讲台上,有的教师身患重病仍坚守在讲台上,有的教师跳楼自杀,有的教师惨遭学生家长毒打,有的教师甚至被自己的学生伤害……这一切的一切让人悲哀,让人伤感,发人深省。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工作担子越来  相似文献   

17.
某企业两年前以年薪20万元从外地引进一名博士生担任副厂长。两年中,这位副厂长确实很卖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最近这位掌握了企业很多技术秘密和销售渠道的博士副厂长,又想“跳槽”到另外一家愿意出更高价码的企业高就。企业负责人为此苦闷得睡不着觉,如果提高年薪,企业没有这个实力,况且你提高,别人再提高,还是难以留住人;如果让他走了,带走了技术秘密和销售渠道,对企业的打击无疑将是毁灭性的。高价引进人才,而人才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不高兴就“跳槽”,是时下一些企业引进人才中面临的共同难题。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能在…  相似文献   

18.
肖万 《经理人》2004,(3):92-93
现在做跳槽计划的人似乎比任何时候都多。我们每天不仅收到大量经理人的简历和申请,同时也受到不少企业高层的委托,开始为新的计划招兵买马或者为“换血”做准备。跳槽再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即使你是个优秀的人,你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当前的跳槽大军中,一生中换几份工作已经是相当平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正> “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在临别之际向其取经挖宝的做法,必能促进公司的发展。 人之将“别”,其情也真。 “跳槽”者虽即将离去,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倘在此时企业召开一个隆重而简朴的欢送会、话别会,由企业主要领导参加,肯定“跳槽”者与本企业的业绩与贡献,欢迎他们为企业临别赠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分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生重要的发展课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当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解决之道被提到了研究日程上,成为了研究热点。很多新生代员工仍然存在盲目就业、跳槽频繁等现象,给企业管理者带来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