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烽  叶阿忠 《统计与决策》2012,(21):118-121
文章以中国1983~2010年的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人均工业能耗、人均出口量与人均实际GDP为解释变量构建了半参数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生产;出口加剧了环境的压力;人均实际GDP与环境压力二者之间不符合EKC假说;剔除工业化与出口因素影响后人均实际GDP与环境压力呈斜"U"型,其边际效应曲线呈"N"型,2007年后的人均实际GDP对环境压力为正的边际效应且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污染排放的理论分析 一般说来,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随着经济的增长,排污量随之增长从而导致环境不断被破坏;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排污量得到控制,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反而下降,从而环境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以人均收入(人均GDP)为横轴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以污染物排放量为纵轴代表环境污染的程度,则经济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表现为一条倒"U"型曲线,这一倒"U"型曲线,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3.
江苏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库兹聂兹曲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1998~2007年江苏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采用工业"三废"来构造环境污染与人均GDP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认为,人均工业废水及工业废气排放量都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环境库兹聂兹曲线特征,而人均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则呈递增现象,单位GDP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强度呈递减状态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呈周期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孙建 《统计与决策》2016,(12):131-134
文章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SEVM空间过滤及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30个省区碳排放EKC曲线的特征和内在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碳排放EKC曲线存在明显的双门槛收入效应,人均GDP的阈值分别为6867元和24081元.在高、低收入区域均碳排放EKC曲线均呈倒U型,目前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均处于EKC曲线的左侧.在中等收入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呈现对数线性关系.在三大区域,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是互不相同的.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对三大区域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构效应对中低收入区域碳排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高收入区域碳排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文章选取1980-2013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对长期关系的短期扰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为倒U型,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短期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短期波动和垃圾产生量偏离长期均衡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Kuznets"倒U假说"检验中参数模型设定误差问题,采用非参数方式考察经济增长对不平等的非线性影响,而控制变量采用了局部线性的设定方式,从而建立了一个可用于检验"倒U假说"的半参数模型。通过半参数模型,对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倒U假说"进行了再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与参数模型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Gini系数与人均GDP的关系呈近似"倒U型"曲线且处于上升的趋势;农村居民Gini系数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弱的"U型"关系,拒绝了"倒U假说"。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和面板数据研究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差异。泰尔指数分析表明泛珠三角不同省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差距都在拉大。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泛珠三角各省区人均GDP的增长对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不同,人均GDP的增长对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均存在正向影响,且基本上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选用30个省域2000—2009年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标检验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利用空间面板自回归和误差模型发现,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形关系,转折点在8.167亿元至11.025亿元人均GDP之间;工业结构比重对碳减排有消极影响,而技术进步、FDI与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通过降低工业结构比重、促进新能源技术的革新以及引进外资等能减少中国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绝大部分地区环境一收入关系位于环境曲线左半段;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变动对经济增长均产生负面效应,且后者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足迹的角度,根据1978~2008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我国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存在倒"U"型关系,结果发现:我国资源环境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呈现倒"U"型,处于拐点时人均GDP为19672.6元,表明我国整体上已于2008年跨过拐点,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期。并通过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详细分析了各类型生态足迹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刚 《统计研究》2007,24(5):54-59
 针对当前学者研究中国环境Kuznets曲线存在的问题,本文使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以克服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时样本数量偏少和使用截面数据时易引起空间自相关性等问题。结果表明中国有部分环境指标满足环境Kuznets曲线的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运用F和Hausman统计检验识别环境库兹涅茨面板模型形式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面板模型估计、检验中国30个省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稳定性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关性较强,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相关性较弱.工业粉尘、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估计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稳定性相对较好,工业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估计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稳定性相对较差.在环境保护政策的约束下,除北京、上海以外,其他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时间具有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背景下碳排放的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则是研究该问题较为普遍的方法。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模式是事先假定曲线存在,然后利用固定模式的参数模型进行拟合估计,但这种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我们并不能够确定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存在这种关系。本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采用非参数模型,研究二氧化碳作为环境代理指标的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不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FDI与城市化对我国的环境质量的影响统计意义显著,但经济意义不显著,而贸易、能源强度则对我国的环境具有恶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异质性假说的中国EKC再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为华  张崇辉 《统计研究》2011,28(12):66-71
 本文提出采用聚类分析克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同质”假设,并根据城乡混合基尼系数对人均GDP进行调整,利用1991-2009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对同种污染物进行全国层面的估计及对不同污染物采用相同的分组模式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调整后的人均GDP与污染物的估计结果印证了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右移的假说。产出方程则表明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并且单位环境污染的反作用要强于其他单位要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时同种要素投入对不同组别的经济促进作用也不尽相同,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门槛效应、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玉军  陆旸 《统计研究》2008,25(9):24-31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假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先恶化后改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所谓的“门槛效应”。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门槛回归”方法,以108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横截面数据,对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多个因素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贸易开放程度都存在着“门槛效应”。我们发现,当贸易开放程度作为门槛变量时,可将“低收入-高工业”的国家分成两组。而在“低收入-低工业”、“高收入-高工业”和“高收入-低工业”的国家和地区中不再有“门槛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环境承载阀值、环境质量与EKC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源于实证研究.受到了很多质疑。本文旨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从两个角度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提出质疑。首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前提是不存在环境承载阀值;其次,研究区域必须具有经济意义。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有可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污染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凌亢  王浣尘  刘涛 《统计研究》2001,18(10):46-50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重心和区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其内在逻辑在于城市发展会通过积聚和辐射效应,规模经济效益为经济发展服务。城市中不断出现的工业区、加工厂、铁路、公路、机场、服务中心,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机会和劳动岗位。然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已十分严重,燃煤、化工尾气的污染使全国500多城市环境大多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废物排放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全国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再加上城市环境噪音污染,使城市经济发展已有悖于人类物质产品丰富、文明、进步的初衷。因此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暗含着“同质”假设,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各个国家和地区经历着相似的环境影响轨迹。本文在质疑该“同质”假设的前提下,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地区和污染指标的选取,具体会呈现单调递减、“U”型、倒“U”型、“N”型和倒“N”型五种关系;(2)不同组别的当前经济水平会给不同污染物带来不同的内生性影响。相对而言,我国在SO2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高工业化高收入组、高工业化低收入组和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在固体废弃物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在废水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低工业化高收入组和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因此,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优化环境规制形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并提出地方政府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假说,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1997--2009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寻租腐败程度越严重以及人均财政赤字水平程度越高,该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量也越大;工业的比重与工业“三废”的污染排放量成正比以及中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