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刑为中国古代五刑之一.虽然宫刑不与中国古代社会相始终,但其别称颇多.试考述如下:一曰椓刑.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六二《刑一》谓:"苗民费用灵,制以刑,……劓、刵、椓、鲸."由此,知?刑始于上古之有苗氏.》尚书·吕刑》有"劓、刵、椓、鲸",《诗·大雅·召旻》曰:"昏、椓靡共."孔颍达疏:"此?毁其阴,即割势是也."今本《诗经全译》唐莫尧注释说:"椓,宫刑."按孔疏,椓刑殆因木制的刑具"椓"而得名.许慎《说文解字》说文六上《木部》谓"椓,从木".刑具椓,后世不传,据《说文》载,仅知其为木制品.  相似文献   

2.
明代赎刑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赎刑或赎罪,是我国古代法制史上统治阶级规定犯人可用财物折抵刑罚的制度。它由来已久,《尚书·尧典》有“金作赎刑”的记载。《吕刑》中规定,墨刑“其罚百锾”,劓刑“其罚惟倍”,大辟“其罚千锾”。《国语·齐语》载管仲“制重罪赎以犀甲,轻罪赎以(?)盾”。秦时广泛适用赎耐、赎黥、赎迁等规定。汉承秦制,亦允许以钱赎罪。魏、晋、南北朝至隋,赎刑逐渐形成制度。唐初实行“明德慎刑”政策,赎罪进一步法律化,经宋、元至明代,赎罪的规定更为详尽。《明史·刑法志》称明代“赎法比历代特详”。本文拟就明代的赎刑制度作一初步的探讨。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新王朝的统治,重视立法工作。洪武三十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乱打乱杀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产物犯罪和刑罚这些法律术语,是个政治的历史的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分裂为阶级时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表现。统治阶级把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的行为定为“犯罪”,对犯罪者施以各种惩罚手段,即为“刑罚”。所谓“肉刑”,是指剥削者国家残害受审判者肉体的各种刑罚方法。与此相联系的“刑讯逼供”,就是对受审者的肉体施以酷刑而逼取口供的各种审讯方法。在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广泛适用肉刑和死刑,并且明文规定在法律文件中。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不仅不算公民,而且不算是人,罗马法把奴隶看作一种物品”,“对他不仅可以随便使用暴力,就是把他杀死,也不算犯罪。”我国在商、周奴隶制时代,就已形成了五种残酷的刑罚:墨刑(刺刻面额涂以墨色)、劓刑(割鼻)、剕刑(断足)、宫刑(男子割生殖器,女子幽禁宫中)、大辟(处死)。此外,还有剖腹、炮烙,活埋等酷刑。  相似文献   

4.
西汉孝文帝十三年五月的除肉刑法,为汉初虚伪而怯慑的刑制改革划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所谓除肉刑,实乃易刑。所易之刑惟墨、劓、刖三者,其它肉刑如宫刑依旧入律。易刑令后,被刑之人非死即残。被后人誉为“治世”的文帝朝真所谓“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犤1犦  相似文献   

5.
对于《左传》"妇人无刑"之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历史上实有其制,从而有不为妇女制刑、妇女无黥刖等内刑、妇女无宫刑、对妇女不妄施公开刑罚等不同见解。然而,这些说法都是难以成立的。传世文献与出土的秦汉简资料证明,不论在先秦,还是在秦汉,皆不存在"妇人无刑"之制。"妇人无刑"是作《左传》者对齐庄公杀戎子并陈尸于朝之事的议论,只能反映议论者的个人理想,而无任何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汉末魏晋复肉刑之议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菁 《东南学术》2004,(3):149-157
复肉刑之议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讨论.本文对这场争议之缘起、内容及其影响作了梳理和分析,肯定了复肉刑之议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由以肉刑为中心的旧五刑制度向以劳役刑为中心的新五刑制度的演进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戴羽 《兰州学刊》2014,(4):74-79
西夏附加刑主要包括籍没刑、罚金刑、黥刑、戴枷刑,是西夏刑罚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籍没刑、铁枷刑适用范围较广,用刑较重;黥刑以刺字大小区分刑罚轻重,较有特色;西夏无罚铜,但罚马刑发达且与减赎罪制度相结合,为罚畜刑立法之首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宋附加刑相较,西夏附加刑具有重刑化、民族化的特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夏附加刑立法较为详备,特别是违法责任规定上,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8.
秦代肉刑耐刑可作主刑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研究秦律的论著,无一例外地都认为秦代的肉刑、耐刑既可作为附加刑而与各种徒刑结合使用,又可作为主刑独立使用,似成定论未见异议。笔者考察先秦秦汉史籍,尤其是认真查对《云梦秦简》,感觉此论欠妥,兹做一辩。 一、肉刑 肉刑制是奴隶社会的刑罚制度。在奴隶社会,对罪犯往往给予残酷的刑罚,常用的有墨、劓、剕、宫等残害肢体、损坏机能的肉刑。但是,罪犯受刑之后,并不是就与常人一样,具有原来的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而是要沦为奴隶,为国家或主人服无偿劳役,此所谓  相似文献   

9.
国外刑法理论中具有世界趋向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罗马至中世纪这一漫长历史时期,在国家与法的问题上,是朕即国家,出言即法;在罪与刑的问题上,是“获罪于天”,“刑罚自天子、诸侯出”;刑罚权的适用就必然专横与擅断。十七、八世纪的启蒙思想的法学家提出了刑法史上具有划时期意义的罪刑法定主义原则,从而产生了所谓法治国精神。直到现在,可以说世界性的刑法理论都与这一罪刑法定主义原则的刑法基本原则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殷时也有过这样的禁令,“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内储说上》)在路上撒灰小事,何至施黥或断手的重刑?古人有释。孟康说:“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玢人,玢人必斗,故设黥刑以绝其原也。”(《汉书·五行志》注)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殷之刑,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它们所提出的原因是弃灰会坋人或掩人,因而引起被坋或掩者的不满,以致争斗,故而加刑禁止。其解释是不能  相似文献   

11.
<正> 九流十家,家各有名。其名何义?除墨家外,大都有了定说。“墨”义为何?前人也曾有所探讨,如诋毁说,就受到人们的重视。主此说的可以刘节氏为代表,在《辨儒墨》(见所著《古史考存》)文中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墨”不是好词,既是一种刑名,为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之一,又是“贪以败官”之义的表现,而且它还表示丧服,古代对刑徒就叫做“墨者”。像这样一个坏词,决没有人会把它用做自家学派的名称,这是仇家诋毁之词。即如墨子之名翟,翟与狄同为一字,也有诬蔑之意。说到仇家,儒墨互相攻讦,孟轲以墨为无父,甚至詈为禽兽。所以这“墨”之称,翟之名,都是儒家所加的诋毁之词。至于何以《墨子》书中又自称墨者?这是由于该书为战国时人所转述,当时称之为墨的情况已经普遍,其后学也就接受下来而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法制起源很早,《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商两代的刑法相当残酷,除墨、劓、膑、宫、大辟五刑而外,又有醢、脯及炮烙之刑。春秋战国之际,子产“铸刑书”,赵鞅“铸刑鼎”,李悝“制法经”,实为封建法制的先驱。其后,秦有《秦律》,汉有《九章律》,曹魏有《新律》,两晋有《晋律》,北朝有《北魏律》、《北齐律》和《北周律》,南朝有《梁律》、《陈律》。隋的《开皇律》集南北朝立法经验之大成,而唐代的《唐律疏义》和《大中刑律统类》更加完备。其后,宋有《宋刑统》,明有《明大诰》、《大明律》、《明会典》,清有《大清津》和《大清会典》。历代都有法可依,且有一套审判、司法、监察机构和制度,所以,那种认为中国过去“无法制”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当然,中国古代法制与现代意义的法制确有不同,因为,现代法制是与民主相依,而封建法制则与专制伴生,老百姓对此非常明白,把它叫做“王法”。本文拟从两方面对中国古代法律试加评说。先讲“礼法兼治”,后讲“王法”特征。  相似文献   

13.
“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眉批:“尔又何来问我为?轵,注不解,何也?轵,轮小穿也,又与枳同。轵夫言尧既已仁义黥尔,是非劓尔矣。轵犹枳篱之枳,言蔽固之也,又安可游!又可以‘轵夫’属上句,谓意而为轵夫而叹之。”“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徒之涂乎?”眉批:“《天地章》‘摇荡民心’与此‘遥荡’同意。”“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根批:“盲瞽有别。”“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眉批:“秉成。”又在‘乘’字旁旁批:“秉”。  相似文献   

14.
法官在对犯罪人适用刑罚时,就如同根据犯罪社会危害性的程度适用与之相适应的刑罚一样,还要考虑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即再犯可能性的大小选择与之相当的刑罚,当今各国,概莫能外。在刑法理论上,前者称为刑罪相适应原则,后者则称作刑罚个别化原则。在我国刑法学界,研究刑罪相适应原则(一般称为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论述可谓比比皆是,但探讨刑  相似文献   

15.
效益:市场经济刑罚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的效益价值目标是指在刑罚运作过程中,以最轻的刑罚最大限度地产生刑罚效果的整体效应。“最轻刑罚”和“刑罚效果的整体效应,是刑罚的效益价值目标的两个基本内容。刑罚运作要实现刑罚的效益价值目标,必须遵循刑与罪相当性原则、刑之明确性原则、刑刑协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过去就有各种不同的疏解,近来在讨论孔子“礼”的思想中,各家也有不同的解释,这两句话究竟反映什么社会的礼制,其实际内容如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是指的刑罚,“礼”是指的礼制。刑罚是统治阶级压迫敌对阶级的工具,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这里“大夫”与“庶人”对举,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阶级,“礼”与“刑”对举,当然也是阶级的“礼”。  相似文献   

17.
罚金刑是以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数额金钱为内容的刑罚方法。它不仅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刑罚方法,而且也是世界各国刑法中的一种重要制裁手段。罚金刑与自由刑相比,有着古老而久远的历史。但是,从罚金刑的产生到成为现代各国刑法中的一种普遍的刑罚方法,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 在刑罚的历史上,罚金是刑罚制度中起源最早的刑罚方法之一。它是从原始共产主义社  相似文献   

18.
法与特权     
特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封建所有制经济的必然反映。封建制的法,就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地主阶级利益、镇压人民的暴力工具。封建制的法有极其鲜明的等级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礼”就是等级名分,“刑”就是刑罚惩罚。“刑”只适用于没有任何权利的“民”即奴隶和农民,“礼”只适用于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有人触犯刑律,则享有不受惩罚的各种特权,如“八议”,如“请”、“减”、“赎”,如“当官”等等,皇亲贵族和各级官吏及其亲属犯罪,或赦免、或减刑,或以官职当罪,或用钱赎罪、降级或革职。仅“赎”一条,就坑害了无数赤贫和少地的农民。贪官恶吏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农民只有呼天抡地,  相似文献   

19.
有关太平天国刑罚的主刑刑种 ,不少研究者都认为基本沿袭了隋唐以来的五刑而形成了枷、杖、死等三个主要刑种 ,清人张德坚的《贼情汇纂》直至近人的许多论著都是这样论述的。本文依据《金陵杂记》、《天父天兄圣旨》等太平天国史料 ,分析指出 :太平天国还曾大量使用过奴刑这一刑种。奴刑的出现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为完善太平天国刑罚所作的一种努力 ,它对缩小死刑范围和更准确实施太平天国刑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庄子》一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寓言形象,仅在庄子亲撰的“内七篇”就出现10次之多。而历来对寓言孔子的理解,大都属于曲解和误解。本文以“内七篇”十寓言中的孔子形象,与历史记载的孔子相关言行作比较,说明庄子重塑的寓言孔子形象,基本符合历史孔子的言行与思想。庄子一方面批判孔子的悖道,对其息黥补劓,一方面又挟发了孔子未必自知的真德,故寓言孔子形象具有成长性:从开始的“悖道大知”到最后的“顺道真人”,庄子充分肯定孔子的天赋真德,意在充分肯定永恒天道遍在于世间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