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巴纳德组织管理理论引入了新的人性观--复杂人,采用了新的视角--系统的视角,其提出的非政府组织、决策、组织平衡等概念已经成为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研究其理论及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不仅能够丰富我国行政管理理论,而且能够推动我国行政改革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不仅起着锤炼古典组织理论的有益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继续提供了重要的洞察力.巴纳德组织结构概念的逻辑遵循是从社会系统的形成着手,然后从简单组织结构到复合组织结构的形成演绎过程,他的组织结构理论中包含着动态的、组织的、人本的和系统的组织结构观及责任组织是有道德的等等思想.为我们的行政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考视角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于巴纳德来说,其行政学理论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而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建立了"系统行政学"理论体系,这在西方行政学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对于西蒙来说,由于他本身具有理论家的优秀品质,以及他在理论思维上的全面性,相对于巴纳德来说,其行政学理论就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实践作用。基于当代行政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困境与需要,对两者的"组织平衡论"进行具体比较,以发掘两者理论的不同品质与理论价值,并为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几点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学派兴盛时期是现代企业传播理论的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观念有:巴纳德及其正式组织--"社会"系统三要素、非正式组织的三种作用、权威的接受理论、经理人员信息交流中心说;卡斯特与罗森茨韦克和他们的沟通、影响、冲突,管理决策信息系统理论;德鲁克与戴尔及他们的从实际出发--通过经常不断的沟通进行激励的理念等等.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组织是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践活动中,非正式组织究竟发生哪些作用,关键取决于领导者对它的认识、态度和处理方法.本文针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过程、特征、表现形式、类型和作用(包括正反两方面)进行了阐述,经分析得出结论:对待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而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和途径鼓励其积极作用,同时抑制其消极作用.因此,行政领导者对其发展导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研究对行政管理实践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正式组织客观地存在于各类组织之中,其不同于正式组织的特性对行政领导产生多方面的特殊影响.行政领导者要创造良好的组织气候、提升自己权威的被接受度,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充分发挥非正式沟通与非职位影响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存在于行政组织之外的自发形成的组织,具有自发形成、以感情为纽带、具自然领袖人物、凝聚力强和消息传递灵通等特点。其对行政组织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从联络感情、做好核心人物工作、积极做好对消极型组织改造等方面入手,正确引导和发展非正式组织,对开展好行政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组织的一种特定形式,广泛的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大学生的高校生活作为群体组织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作为相对于正式组织的另一种组织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消极双重影响,我们要加强研究,正确管理非正式群体及其成员.  相似文献   

9.
每一正式组织的内部都有非正式组织相伴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小宗派、小团体、小圈子等都是非正式组织发展到极端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存在影响正式组织的内部平衡和行政效力。那么,如何创造条件使非正式组织有助于实现正式组织的目标呢?——这便是本文所要关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组织在我国呈增函数变化趋势 ,因而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对非正式组织评估提出了“安全度”和“紧密性”两个向量 ,并由此建构了非正式组织评价的“管理方格” ,最后提出了对非正式组织进行“非正式管理”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凡是有正式群体的地方必然同时存在非正式群体。而重视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恰恰是高校班主任和教育管理者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和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两种理论下,创建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组建相容集团,选择有效的激励方法,组织特色文化活动都是有效管理这一群体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和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必须把握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减小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以感情为纽带自发形成的群体.针对我国企业员工流动频繁的现状,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非正式组织对员工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帮助企业降低员工流失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自组织科学理论对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进行分析,提出非正式组织与自组织系统基本对应,正式组织与他组织系统基本对应的观点。并针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提出建议:指出企业管理者应当建立能够引导非正式组织向正式组织目标方向演化所需的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组织是群体行为的一种组织形式。长期以来,在理论上对非正式组织少有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非正式组织经常被人们混同于小集团、小圈子等受批评、否定的对象之中,也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地位。实际上,非正式组织是普遍存在的,它是人际关系中一种不可避免的形式。在理论上对非正式组织进行考察研究,发挥其有积极作用的一面,是一切正式组织——企事业单位值得重视的问题。现仅就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层体制和乡土社会的二元互动,乡镇政权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运作和策略性行为。行政包干制作为一种制度设置,通过社会性资源的制度化整合,实现个体性策略向制度化动员转变、应急式治理向常规性治理转变,行政包干制成为乡镇非正式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在行政包干制中,通过目标责任人激励实现基层组织动员,基层党政体系为社会性动员提供组织程序和行动规则;通过责任包干防止基层治理矛盾扩大化,基层干部具有将矛盾遏制在萌芽状态的内生动力。乡镇非正式治理的常态化即乡村治理秩序的日常化,对国家基础性权力建设具有实质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双轨模式:共和行政的制度建构 ——公民治理模式再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入共和精神的公民治理理论,建构了公民参与社区共同体治理的制度结构,但其不足也使得它只是共和行政的制度雏形.共和行政在此基础上建构双轨模式:一是公共领域作为非正式的共和行政的意见网络,构成共和行政有创造力的民主基础;二是共治结构作为正式的共和行政的意志权威,构成共和行政有约束力的制度保障.这两个方面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共和行政的制度实现,从而既克服公民治理理论的内部困境,又解决民主与效率相矛盾的历史难题.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的公共行政正是建立在双轨模式之上的,共和行政是中国特色公共行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行政权力主体的行政组织,其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职能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制约行政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是错宗复杂的。其中行政组织内部因素可归结为行政组织目标自身的科学性、行政组织设计的合理性、行政气候的适宜性、权力运用的适当性以及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行政组织的外部因素可归结为行政组织的相互关系、科学的进步以及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际层次的关注,而对具有利益冲突性质的非正式组织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性非正式组织不仅在组织内部广泛存在,而且扩展到了社会层面。近年来,由劳资矛盾、集体争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速明显,正是利益性非正式组织在社会层面的反映。利益性非正式组织的有社会层面和组织层面二个方面的形成原因。加强对利益性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和监控,应该创造组织共同的价值观;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制度;注重对利益性非正式组织领导人的引导;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地方进行行政管理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而非正式制度就是一个地方的重要"实际"。这本来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那么乌云高娃的博士论文《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的选题意义在哪里呢?从理论的角度讲,著名思想家哈耶克主张好的制度应该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的社会制度。好的制度的形成应该是成千上万人相互作用、相互竞争的结果。已故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分析哈耶克思想指出,这种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