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 ,鲁迅先生在上海时 ,与瞿秋白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瞿秋白曾为鲁迅的杂文选集写过序 ,而鲁迅后来又为瞿秋白编了《乱弹》和《海上述林》来纪念他。一九三三年三月初 ,鲁迅为瞿秋白夫妇安顿了住处 ,并在那简朴的小亭子的墙上 ,挂上了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 :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以上所引 ,见李政民编《古今对联故事》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 986年 1 2月第一版第1 76 - 1 77页 ,可惜“知己”印成“知已” ,上联遂只能读成“人生得一知 ,已足矣” ,“知”可解释为知识或智慧 (知通智 ) ,联意…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果戈理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新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特别多。……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和波兰的显克微支”。果戈理以惊人的艺术力量,撕毁贵族官僚社会的假面具,暴露了专制农奴制俄罗斯的一切黑暗,同时也就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一切黑暗。鲁迅一直很重视果戈理的创作,亲自翻译了果戈理的短篇小说《鼻子》和长篇巨著《死魂灵》,并汇编了一本《死魂灵一百图》。鲁迅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是受到果戈理影响的。果戈理的创作也引起瞿秋白同志的注意。瞿秋白同志早在一九二○年就翻译了果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个学术讨论会,是为了纪念瞿秋白同志就义五十周年而举行的。我们从全国许多地方来到常州开这个会,因为这里是瞿秋白同志诞生的地方,是他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是为了表示我们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瞿秋白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我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卓绝地奋斗了一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瞿秋白同志是“五四”时期北京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20年,他参加了李大钊同志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以《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去探寻“中国社会新生路”。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回国,任中共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参与筹备党的三大,起草党的纲领,任党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参加创建上海大学,参加国共合作谈判和国民党改组的工作。党的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杂文家的瞿秋白评价甚高,而对散文家的瞿秋白语焉不详。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的文体有不同看法,对这两部作品反映出的散文理念的价值认识不足。肯定瞿秋白早期散文理念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大散文文体的独创性,对于确立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下均简称《饿》和《赤》)作为中国新文学最早的两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作者瞿秋白本人和对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对中共党史来说,它们的意义更加伟大。《饿》实际上是瞿秋白从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飞跃的艰苦而辉煌的历程,《赤》则是瞿秋白基本完成上述飞跃后开始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前进的历史。从《饿》到《赤》,瞿秋白的思想一步步地完成了质的变化;《赤》写成的一九二二年,便是瞿秋白思想分质的界线。这一年,他经张太雷、张国焘介绍,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辉道路。《饿》和《赤》可以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国现代史上一部分小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探求光明、不断前进的闪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他以满腔的热血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浇铸了一座丰碑;同时,他又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告文学的开创者,他的两部报告文学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当时新文学园地的一丛奇葩,至今还飘溢着诱人的芳香。  相似文献   

7.
一《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瞿秋白同志于1920年至1923年往苏联访问期间写的两部游记①。这是他从事文学活动取得巨大成功的第一枚硕果,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导比较全面地报导了苏联情况的文学作品。在作品里,秋白同志以优美清新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人类第一新国的无此壮丽的画面,并以他不可遏止的热情,放声讴歌了这世界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热烈地欢呼新世纪新时代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4期发表的林志浩同志《通达彼岸的“桥梁”》一文(以下简称林文),重新评价了三十年代出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同志的杰作《〈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 林文对《序言》的所谓“不足之处”作了所谓的“具体的分析和说明”,以指出它的所谓的“缺陷”。然而,林文的这些批评,对整个《序言》的再评价,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9.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一篇奠基作品。它写于1935年,发表在1936年6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从我国东北伸向内地,国民党反动政府开门揖盗,沦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在受难中觉醒,革命斗争正向新的高潮发展。作者选取了黑暗现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赞赏泰戈尔的“森林哲学”。在瞿秋白早期“爱”的哲学里,也可以说带有泰氏思想的某些影响,由于斗争情势的需要,瞿秋白与东方文化派论战之际,写成两篇专文批评泰氏作品和言论。本文着重论析他《太戈尔——过去的人》一文对泰氏长篇小说《家庭与世界》的论评。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简单回顾我国的报告文学是“五四”运动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919年发表在《每周评论》上的《旅中杂感》、《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1920年发表在《劳动音》上的《唐山煤矿葬送工人大惨剧》,1923年、1924年瞿秋白写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1925年反映五卅运动的茅盾、郑振铎、朱自清、叶圣陶写的一批作品。这些游记和纪实性散文,可以看作是我国报告文学的萌芽和开端。而报告文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发展,则是三十年代初由于左翼作家联盟的积极提倡和组织的结果。当时,在左联的倡导下,  相似文献   

12.
1920年5月18日《民国日报·觉悟》上,刊载着一首题为《伊》的白话诗,署名:世俊。聂元素、陈吴苏等同志所编《陈毅早年的回忆和文稿》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一书,把这首白话诗作为陈毅同志的作品收入。冯锡刚同志《陈毅同志早期的文学活动》(载《北方论丛》1982年第1期)一文也说:陈毅同志的诗歌,“现在发现的最早作品是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伊》的白话诗。”我一度也曾有过同样的认定。现在看来,白话诗《伊》不是陈毅同志的作品。其理由如下: 一、从署名看陈毅同志是陈家“世”字辈,早年他的父、祖辈为其取名“世俊”,是事实。但是,仅从这一点出发,认定白话诗《伊》是陈毅同志的作品,依据是不足的。  相似文献   

13.
《一种云》作于一九三一年九月三日,发表于当时的《北斗》月刊上。现收于《瞿秋白文集》第二卷的《乱弹》中。《乱弹》是一九三一年秋至一九三二年夏,瞿秋白因病在上海休养时,同鲁迅一起领导“左联”,在文化战线上和敌人战斗的产品。瞿秋白(一八九九——一九三五),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现代著名的作家、批评家和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常州没落的书香之家。一九二○年,参加了李大钊所领导  相似文献   

14.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人们认为谜团颇多、歧见纷出的作品。《多余的话》明显流露出的瞿秋白的悲剧色彩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知识分子和政治革命家双重角色价值认同的冲突是促成瞿秋白悲戚苦闷的重要原因;“位未得其所,才未尽其用”的惋叹导致了瞿秋白的哀怨情绪;而对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专制的愤懑以及村党的命运深切忧虑,则是瞿秋白情绪抑郁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文学的浩瀚星空中,瞿秋白和鲁迅、郭沫若的名字是三颗最光辉的巨星.虽然瞿秋白同志毕生的主要精力用在从事党的领导工作、理论建设和革命实践方面,但由于他对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衷心热爱和富有才华,使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利用百忙之余和患病期间,为我国无产阶级文艺事业建立了极其辉煌的功勋.洋洋二百余万言四集八卷的《瞿秋白文集》就是这一光辉业绩的历史见证.除《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著名的散文之外,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的《一种云》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战歌.三十年代初,白色恐怖弥漫祖国大地,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当时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反革命“围剿”.红军在反“围剿”中壮大和发展了革命力量,给人民带来了希望.《一种云》就是运用象征的传达方式,反映了“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的历史现实.作品通过象征性的形象,寓意了旧中国“漫漫长夜”的“惨云悲雾”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17.
关于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史实,是反映鲁迅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的一个重大方面,不仅是研究鲁迅、瞿秋白的生平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不可忽略的问题。鉴于当时处在白色恐怖之下,在这方面的史实,几乎都未见于鲁迅日记和书信的记载,现在所知道的情况主要是根据许广平、冯雪峰和杨之华的回忆,分别见于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的《回忆鲁迅·关于他和瞿秋白的友谊》和杨之华的《忆秋白》,国内所出版的五、六本鲁迅的传记和《鲁迅年谱》、《瞿秋白年谱》,几乎都采纳了这三位鲁迅亲友各自回忆。近年来在这方面有新的发现,研究也有新的进展。如《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陈云同志以史平笔名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三十日巴黎《救国时报》上的一篇记述瞿秋白到鲁迅家避难的回忆文章《一个深晚》,同时《光明日报》上又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的散文诗《雪》,现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主题应如何理解,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雪景,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读鲁迅散文《〈雪〉》,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批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认为李何林同志关于《雪》于情景之外“还有所象征”的说法是与作品实际有很大距离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可参看陕西人民出版社《鲁迅〈野草〉》注解)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先烈瞿秋白在英勇就义前,写了一篇将近两万字的《多余的话》①。“文化大革命”中极左路线把它打成“叛徒的自白书”,制造了瞿秋白的大冤案。新时期到来后,党中央为瞿秋白平了反,说瞿秋白同志被捕后,“拒绝劝降”,“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的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勇气概。”《多余的话》,“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党;四没有向敌人求饶乞求不死的任何内容”,“它决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②假如瞿秋白地下有知,当可含笑于九泉。在给瞿秋白及其《多余的话》作了平…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同志1935年5月在长汀狱中,面临生活的尽期,在黑暗的氛围中,“心上有不能自已的冲动和需要”,想“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从17日开始至22日写下了“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同时,他感到此时此地说这些话已经晚了,明知道所写的,“未必能够到读者手里,也未必有出版价值”,所以题为《多余的话》。《多余的话》是秋白给党和战友的遗言与诀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