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两年前,我认识沙头角城建开发公司总经理周纪源先生。不和他细谈,不大清楚他的学者风度和企业家的胆识。1994年1月14日,我以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特约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周总。一上班,我便直入周总办公室。周总为人忠厚,待人和蔼、热情。他一见了我,便说:“欢迎你来。我忙  相似文献   

2.
虽然拥有一串头衔,丁教授却只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他把记者的采访安排在一个最能显示其特殊身份的场所——实验室。丁教授的实验室坐落在复旦大学一幢旧式楼房中。实验室的一角被隔离开来,放着一只沙发、几个书柜和一张写字台,这就是丁教授的办公区了。开始采访后,一谈到科学、科学家,丁教授顿时体现出年青人那种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本色。  相似文献   

3.
沈静 《老年世界》2007,(22):23-23
他是一个记者,整天在外面采访、跑新闻,回到家后又要写稿子,每天都要熬到很晚,虽然很辛苦,可是一想到心底的那个誓言,他便又挺直了胸膛,拿起了手中的笔忙碌着。  相似文献   

4.
对话邹农耕     
本来,他应声名鹊起,四海皆知。但是他一直低调面对生活,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其实,他也算是名人,在全国文化艺术界、学术界早有耳闻。记者和他约访数次后,最终以朋友的身份答应随便聊聊……  相似文献   

5.
心语茶座     
《独生子女健康》2010,(9):39-39
“花心男人”偷了我的心 家庭生活越过越平淡,我总是幻想可以拥有一份浪漫的邂逅.但已婚的身份又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于是我把幻想寄托在网络上,他的网名叫“花心男人”,正是由于他的“花心”让我激起无数的想象,于是网络成为我的另一个“家”,而他给了我爱的慰藉。  相似文献   

6.
约期采访阮仪三教授,好几次预先通电话,打的都只能是他的手机,因为每次都巧逢他在外地考察:河北、河南、浙江……行踪多变;显然,如果一不抓住他回上海的机会,那改天他准又带着学生走了。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底,打拐英雄施华山从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刚回来。10月1日,又以全国道德模范的身份,应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荣誉接踵而至。载誉归来的施华山最近在忙什么?11月25日,本刊记者采访了他。谈起自己被评上全国道德模范的感受,施华山表示非常荣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辽东半岛南端的海里,有一座蛇岛。这座岛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生存蝮蛇的岛屿,在只有0.73平方千米的小岛上约有2万条毒蛇。蛇岛上生存着的黑眉蝮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既冬眠又夏眠的蛇。这种蛇在小小的岛上与其他生物争夺着有限的资源,相互残杀,示范着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适者生存”。本文作者系《沈阳日报》社记者,2000年4月,他来到蛇岛采访。常年与毒蛇一起生活在这座孤岛上的高级工程师孙立新和赵德碧接受了采访,使他走进了这个充满神秘和奇迹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刘林奇 《老年人》2014,(5):24-25
正以前听人说,画家陈禅丰不仅名气大,脾气也大,一般情况下记者很难上门采访到他。但有一点,有人若是真心求教,他不论身份、不管生熟都会与其见面。笔者就有幸上门见了他一回。陈禅丰,浏阳镇头镇人,他的出生颇为传奇。1937年秋,一天,陈禅丰的父亲陈迪凡到陈氏宗祠习谱,向晚回家的路上一只大蝉忽然飞到他的衣领上。出于读书人的慈悲心,陈迪凡随手捉了丢在路旁的草丛里,岂料才走  相似文献   

10.
正他北漂十年,以一首《无所谓》红遍全中国,又以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骤然从歌坛销声匿迹。消失的那些年,他历练出"品味到了再赚钱"的商业模式;随后,又以导师身份再度叱咤歌坛,名利双收,也逐渐找到"花钱是智慧"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采访手记】由于工作繁忙.几经相约,余先生终于答应了我们的采访.整整一个下午,余先生和我们酣畅地聊了3个多小时.临走前还送我其新出的《古韵新声》诗词集和《诗词创作基础知识》。承蒙先生厚爱.试临摹了《临江仙’采访余昌文先生》一词,以当谢意:铭室简装迎访客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主动接受采访的德国老兵 在接受我采访的所有德国老兵中,弗兰茨·哈摩斯坦博士是唯一一个自己找上门来的。他从柏林的施陶芬贝格协会(以刺杀希特勒的那位德军上校的名字来命名)得知了我的采访计划,于是就给我写了一封信,表示很愿意和我谈谈他和家人的故事,地点不限。我当然选择了登门拜访。见面的时间约在晚上7点。  相似文献   

13.
她们与铁托:爱过又如何文西村1980年5月4日,88岁高龄的前南斯拉夫的缔造者及终身总统约瑟夫·布罗兹·铁托,在前南首府贝尔格莱德死于心力衰竭。彼时.他的最后一任离异之妻约婉卡·布罗兹不过56岁。其后;南斯拉夫解体,约境卡因其铁托“遗孀”的特殊身份....  相似文献   

14.
同一个人,只是换一套衣服,或者换一条领带,在不同的广播、电视广告时段里,以不同的“专家”身份,向听众和观众推销不同的药品、保健品,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他(她)一会儿是骨科专家,煞有介事地推荐治疗骨质增生的膏药,一会儿摇身一变,又成了肿瘤专家,俨然大师派头,口若悬河地介绍着能“起死回生”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07,(2):55-55
早就听说南宁南方医院癌症治疗中心陈主任.用独创南极雪冰奇药解除了不少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使他们重新获得健康的身体,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的事迹。我们于是慕名来到医院采访他。他告诉我们.在他刚17岁时,其母亲患上癌症,病得骨瘦如柴.整天咳嗽.吐血、胸闷胀痛、气喘,痛苦不堪。在一个风雨交加寒冬夜晚亲眼目睹母亲被一口痰血阻塞死的悲惨。痛哭之后,他心中强烈地呐喊:我要当一名医生.攻克癌症顽疾!功夫不负有心人,20岁时考上了第一军医大学,29岁攻取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金色年华》2007,(1):51-51
早就听说南宁南方医院癌症治疗中心陈主任,用独创南极雪冰奇药解除了不少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使他们重新获得健康的身体.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的事迹。我们于是慕名来到医院采访他。他告诉我们.在他刚17岁时。其母亲患上癌症,病得骨瘦如柴,整天咳嗽,吐血、胸闷胀痛、气喘.痛苦不堪。在一个风雨交加寒冬夜晚亲眼目睹母亲被一口疫血阻塞死的悲惨。痛哭之后.他心中强烈地呐喊:我要当一名医生.攻克癌症顽疾!功夫不负有心人,20岁时考上了第一军医大学.29岁攻取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收藏马未都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祖籍山东荣成.乙未年(1955年)生于首都.据此取名——马未都。他是著名的收藏家,是我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的创始人及馆长。他的新书《醉文明》在北京西单商场签售的时候,排队的人从商场内排到了大门外.把收藏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很爱说.一口京腔、一身唐装,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一开讲便火得一塌糊涂。采访时,说话时直视你.不允许打断,他要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07,(3):59-59
早就听说南宁南方医院癌症治疗中心陈主任,用独创南极雪冰奇药解除了不少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使他们重新获得健康的身体,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的事迹。我们于是慕名来到医院采访他。他告诉我们.在他刚17岁时,其母亲患上癌症.病得骨瘦如柴,整天咳嗽,吐血、胸闷胀痛、气喘.痛苦不堪。在一个风雨交加寒冬夜晚亲跟目睹母亲被一口痰血阻塞死的悲惨。  相似文献   

19.
谈方,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更为人所称道:“中国好人网”、“好人基金”的创办者。2011年3月5日,他又发起成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20.
寇霞 《公关世界》2010,(7):52-55
徐浩然,一位涉足于媒体、企业、学术等多个领域,游走在主持、管理、编辑、高校等多个行业的全才文化人和高级管理者。远东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品牌官、著名的主持人,高级编辑….在他身上有着太多的称号。作为被评出的“2008公关杰出人士”,他身上有着旁人不可企及的光芒。18为是“公关杰出人士”,他与《公关世界》有了更直观的交集,为此笔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以展现其荣誉背后的故事,从他身上来解读企业文化和中外慈善事业,预见他心目中的公关前景和对未来中国企业品牌建设的寄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