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列宁把党内民主原则与党内集中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概念和科学内涵,并将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予以推广。党内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民主的组织保障,是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列宁独特的理论贡献。各种具体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枢纽,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党内民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6.
7.
刘国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113-117
本文论述了列宁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观的建设性、批判性和党性三原则,及其无产阶级新闻舆论监督观的群众性、阶级性、战斗性三个主要内容,并从集中力量创办党的机关报,形成影响全国的舆论监督阵地;充分发挥党的机关报作为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的三大作用;提出新闻舆论监督的党性原则,把党报视为党这部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用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办报方针,统一全党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启发、教育、团结和争取工人,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自我监督作用;把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纳入法制轨道等方面论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9.
《中州学刊》1979,(1)
列宁在他的后期曾多次指出:“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必须利用市场经济调节计划经济,同时又要通过国家计划指导和调节商品流通。这是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产生的必然性改变经济政策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八年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时说过:在要不要商品生产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搬斯大林,而斯大林是搬列宁的。事实上,列宁的这个思想也是总结了俄国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验证,才逐渐明确起来的。他自己就讲过:“这种办法并不是一下子想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由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必然性来改变我们的经济政策。”这就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而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之一。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普遍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同时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学习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有现实意义。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就是完全为社会利益劳动,不计报酬。列宁在1920年4月写的《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中写道:“共产主义劳动,从比较狭窄和比较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一种为社会造福的无报酬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为了履行一定 相似文献
11.
关于时机、机会和历史机遇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列宁关于时机、机会和历史机遇多有论述,在对俄国革命的宏观指导上,非常重视、分析和利用各种时机、机会和历史机遇.列宁这方面的主要思想有注意抓住时机,是革命自觉性的重要表现;估计总的形势以选择适当时机;把秘密工作与利用合法机会相结合;争取喘息时机,以最大的坚定性灵活地随机应变;阶级、阶层和个人,各有自己的历史机遇.而抓住历史机遇取得十月革命胜利,正是列宁革命艺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天才作品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懂得并非常爱好俄国文学,曾经以不少的精力和时间阅读和研究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他在托尔斯泰八十寿辰(1908)和忌辰(1910)期间撰写的论述托尔斯泰的一组文章,在驳斥沙皇政府御用文人以及资产阶级自由派歪曲、利用托尔斯泰的同时,对这位作家作出的精辟、确切的分析,达到了战斗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胜利后,为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列宁不仅非常重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且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他的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一 列宁认为,建设崭新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愚昧、粗野等不文明现象作斗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人类自从脱离蒙昧和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以采,相继有过奴隶制时代、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文明,都曾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由于它是同剥削制度相联系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列宁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组织原则,是由俄国的特定国情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位、作用和性质决定的,也是列宁整个政治思想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 现在,我们党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任务。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且要建立一支宏大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如没有这个基本条件,不仅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不起来,而且也难以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好社会主义道路。对这个问题,半个多世纪前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作了许多光辉的论述,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今天,我们认真地学习这些论述和经验,对于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实现我们的新任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六十周年。纪念这位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缔造者,莫过于学习和研究他的理论与实践,从中得到启示,以利于我国的四化建设。这里只就列宁如何正确对待专家的问题,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改造和建设?这是十月革命后摆在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面前的重大课题。列宁对此作了严肃认真的探索,写了《青年团的任务》、《论无产阶级文化》、《在全俄省、县国民教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分歧的焦点在于,怎样理解哲学理论的党性原则?哲学理论本身有没有阶级性或党性?如何正确地贯彻执行哲学的党性原则?弄清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展开。我想介绍一下列宁有关这些问题的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哲学的党性原则,是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继而为列宁更加深刻、更加集中阐明的。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具有鲜明的党性的。他说:“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 列宁的这一论断,是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斗争中提出来的。因为,十九世纪末,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激烈地进行着,而且日益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也突出地表现出来。哲学战线上的斗争贯串于各个方面。哲学与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就是当时斗争的突出的问题之一。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反革命的需要,最先发难,攻击马克思主义。他借口实践否定革命理论,主张“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借口哲学的阶级性而否认哲学的科学性,叫嚷“回到康德去”。与此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