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中国劳动学会于6月17日至1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研讨会.来自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及地方劳动保障学会的代表140多人,围绕《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讨。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对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变化,使得以劳动力为主的经济市场不断地创新与优化,如对劳动关系建立、变更以及解除等相关制度的调整.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促使劳动市场变革阶段存在相应的劳动争议问题,加之相关处理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关于劳动争议法律案件频繁出现.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劳动争议种类日渐多样化,解决难度不断增大,推动形成高效、灵活、便捷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格局,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优先性,对处理劳动争议,平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都江堰市2012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计319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32件:全年未立案采用调解处理的案件共计162件,其中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约占20%,仲裁院调解解决的约占45%.人民调解在实际劳动争议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2期.第5期刊登文章分别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进行了法理论述。笔者对两篇文章反复阅读.细细斟酌.倾向同意第2期作者的观点.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委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职能不同的两个机构。在我国各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一般都设立在劳动保障局.这种机构设置从本身讲是不正确的.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是准司法机构.而劳动保障局是行政部门.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内容分别涉及劳动合同、就业、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标准等劳动法的重要领域.上述法律法规的实施,给劳动争议审判带来了全新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市法院为例,简要介绍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问题和适用法律方面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容已经逐步的向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展.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层次性与复杂化多样性等,逐步的健全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割,健全劳动关系向和谐方向发展成了摆在现在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突出状况之一,通过深入分析了制约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因素外,希望所提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案情介绍 劳动者王某2005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在广州市某科技公司工作,2008年2月10日发生工伤,鉴定为十级伤残(医疗期至2008年4月10日),6月30日公司以劳动合同期满为由终止与王某的劳动关系.7月20日王某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1.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30日的加班费8500元;2.2008年6月的工资2000元;3.2008年1月至6月的奖金6000元(月均1000元);4.工伤医疗费6000元,住院伙食费500元,门诊就医路费120元;5.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2000元,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8000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2000元;6.停工留薪期工资6000元;7.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15000元,额外经济补偿金7500元;8.补缴在职期间的社会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变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光辉的历程.30年来,劳动保障事业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为我国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劳动保障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制度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极应对新法实施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积极研究.通过探索建立劳动争议预防机制,积极落实预防措施.有效遏制了劳动争议增长势头,劳动争议案件同期增长率仅为28%。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实现体面劳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体面劳动体现以"劳动者为本"的全新理念与劳动价值论一脉相承。体面劳动既是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最新发展。实现体面劳动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依靠政府、企业、工会以及劳动者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使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力全面迸发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惠及我国的每一位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