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对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迁移状况进行分析,定义出聚焦、交流和离散三种迁移模式。通过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迁移目的地的选择,发现超过50%的毕业生选择在聚焦模式下就业,同时研究发现,就学地效应是毕业生就业迁移的首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会对毕业生就业迁移造成显著影响,人口变量、社会资本变量以及院校类型对毕业生就业迁移具有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区域人才失衡问题以及如何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获取了赤峰籍90年代出生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相关信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分析得出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最终提出具有吸引力的地区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建议,引导赤峰籍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择业和就业。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流动视角分析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利于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性结构矛盾,为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提供决策参考。研究使用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以西部地区作为主体分析高校毕业生跨区域就业流动问题,将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联系起来,重点讨论两类毕业生的跨区域就业流动,即西部生源到中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和中东部生源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研究发现,毕业生确定单位的签约率存在东高西低的趋势。西部地区属于人才净流出区域,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绝对数差距逐年拉大。西部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愿意留在西部工作,西部生源毕业生和在西部就学的毕业生更可能选择留西部就业。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能拓宽本科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研究视角,为高校就业教育和城市人才工作提供参考。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13名参与者进行研究数据收集,并使用NVIVO软件对之进行分析、编码、形成理论模型。结果显示:城市特质、生活保障、工作条件三方面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因素,其中工作条件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最后,从政府层面给出了城市吸引本科毕业生就业和和学校层面引导本科毕业生恰当选择就业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发展重要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更应受到关注。本研究以河南省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毕业生就业意向从就业观念、就业期待和就业心理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存在不理性之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消极就业心理较为明显;专业选择原因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巨大;职业能力培养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高校毕业生择业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择业思想渐趋成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趋于理性,对择业心态的把握符合高校毕业生就业规律,对薪酬期望值符合当前工资收入水平,对职业选择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受就业市场容量、就业体制、高校学科设置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对行业和区域选择期望值较高,存在焦虑、茫然等心理问题,感到沟通协调能力和就业信息不足、所学专业就业面太窄、应聘技巧需要提高等。因此,应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机制、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着手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毕业生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选择机制已经形成.受此影响,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越来越多地将一些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就业工作之中.通过对市场营销哲学的演变过程与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历程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将市场营销哲学运用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由市场营销哲学理论的最新发展预测高校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新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通过对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探究提升就业质量的方法, 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提供必要的依据。依据两所福建医学院校2015—2019届药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发现,药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升学率呈现上升趋势;相比就职传统医疗事业单位,大部分学生倾向选择在医疗相关企业就业;受就业压力和发展前景影响,就业地向医疗行业发达地区转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满意,但在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工作责任、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不满意。建议凝聚政府、用人单位、学校以及个人力量,提高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本科毕业生群体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剧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因此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了灵活的就业方式.本文分析了高效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现状,并对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提出了几点经验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决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既需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更取决于高校毕业生的主观努力程度.从高校毕业生自身努力这一视角,探讨毕业生在职业选择、适应社会和职业准备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寻求高校毕业生实现职业理想的合理路径,以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关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法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动机进行调查,就应届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业期望是引发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重要因素,并影响考研方向的选择,决定考研的动力;同时,考研也进一步提高了应届生就业的期望值。高等学校应主动承担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政府应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低,人口流动性大,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就业选择多样化,自主创业正在逐步增加。所学专业和学科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对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有相当的影响。为促进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我们需要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并打造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平台。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目标选择的指导主要应围绕科学选择就业目标、调整择业心态和注重"合适原则"三个方面入手,指导毕业生科学运用职业目标的选择策略,对大学生顺利就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会加大交易成本,降低市场效率,制约就业市场的发展,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促使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演变历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具有如下特征:就业选择由国家统包统分走向双向选择及自主择业,利益取向由单纯的国家利益走向国家利益、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就业安排由国家统包统揽走向国家宏观引导与微观项目支持相结合,就业激励由定性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高师毕业生就业心理障碍探析陈肇聪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的形势,对师范毕业生(也包括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思想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就业选择是人生的重大课题,正确选择就业关系着人的潜能的开发和自我实现,以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 对医科大学8个专业706名毕业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测试,并与全国成人常模及不同专业毕业生对照分析。 结果 在男女毕业生中,女生的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不同专业毕业生在各个因子分表现出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就业状况有密切关系,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8.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键在于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只有就业门路拓宽了,毕业生才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选择,其择业行为才有可能实现。本文试论述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及开拓就业市场等措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门路。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矛盾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从政府部门、高校、就业工作部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几个方面提出了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但增量的问题又会年复一年地摆在面前.因此,要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建立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实行毕业生未就业召回培训制度,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实施就业帮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从多方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