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国家治理作为治国理政的方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深刻反映了"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和总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为官有为"的核心是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的国家治理能力或治理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方针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新时期新阶段"为官有为"赋予了新的路径选择和基本的价值内涵,对推动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的"公务品质"或公共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一个基本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引入治理的概念,并明确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总目标之一。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设计者和亲身实践者,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三圈理论"作为领导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构建了以价值、能力、支持为三要素的分析框架,用以提高公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新时期领导者培养、领导制度建设、领导理论研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亟须新领导者的群体性涌现  相似文献   

5.
李岩 《领导文萃》2014,(12):7-22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长期以来一向作为学术概念的"治理",第一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次和法理高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反响,不啻为改革理论和改革战略的一次重大突破。如何理解这一重大变化以及围绕"治理"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本刊专访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教授。张小劲是欧盟授予的让·莫内讲座教授,历任中国-欧盟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方主任教育部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富布赖特项目评审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0-21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思想。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的一个关键是治理方式创新,实现治理主体、具体方式、过程上的多层面创新。2013年,各地涌现出诸多创新模式、典型经验,成为实践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  相似文献   

7.
正"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势必要求各级干部在思想观念、领导能力和工作方法上有新的提升。一、干部理念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党的文件首次运用了"社会治理"这一概念。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才能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制度障碍,从公司治理层面提出了实行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做好的五项根本性制度安排,是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各地各单位克服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创新活力、突破事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抉择和最大动力源泉。全面深化改革要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明确了治理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路径。治理作为面向社会问题与公共事务的一个行动过程,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公民在内的多个主体,通过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进行协调及持续互动。这一过程中,需要领导者通过跨界协作,依托资源整合,追寻共同目标,彰显公共价值,在不同部门多元主体间组成公私合作伙伴关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人用人是导向,是标杆,是旗帜。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关键是要构建"对且好"的闭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并明确提出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已在从单一社会管理向多元社会治理转变上探索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但距离社会治理创新的高标准、新要求还有不小距离,必须进一步审视现状、厘清问题,积极探索更精细、更科学、更富效益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路径,需要着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一、时代背景:从"管理"到"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既是方式的转变,更是理念的创新。治理可分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治理和单位内部的微观治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观治理是一种方向性的治理,是微观治理的路向标;微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理"思想首次进入国家高层文件,意义十分重大。《决定》提出了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因此对机关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全面深刻领会《决定》精神,推进机关党员队伍建设,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     
<正>进入深度博弈期的中国改革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之后,新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日渐清晰。对于2014年,有人称之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从2014年"两会"后开始,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一个深度博弈的阶段。其中有利益之争,有价值观之争,有权力之争。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这是一项全民族的事业,对于执政阶层来说,最关键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施政和广大社会层面涌动的变革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不被庞大的官僚体系的惰性淹没,不被既得利益绑架,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考察地图     
《决策》2014,(2):20-20
地方政府如何购买服务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并中,政府购买服务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政府购买服务涉及国家治理方式、社会管理模式和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的变革。是对我国传统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度调整和革命。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省江油市做了有益的体制机制探索,成效正在逐步显现。本文通过观察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思考实践价值,进一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阮成发:推进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3月19日召开的武汉市委常委会暨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复兴大武汉"。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各专项小组要自我加压,尽快拿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在社会化网络时代,网络空间治理既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网络谣言这一为害甚广的社会毒瘤,以其极强的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等特点,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从贵州瓮安事件到湖北石首事件,再到浙江"钱云会"事件,都离不开网络谣言的鼓动和伴随。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