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31):30-31
正截至8月6日,除沈阳市外,全国26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城市已公布201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在上半年的增速中,贵阳以14%位居首位。超过10%的城市有8个:西部地区5个,分别是西宁(13%)、拉萨(10.3%)、乌鲁木齐(10.3%)、兰州(10.1%)、西安(10%);中部地区2个,合肥(10.2%)和长沙(10.1%);东部地区1个,南京(10.2%)。广州、深圳经济总量均跨越5000亿门槛。与去年同期相比,在31个城市中,只有银川和乌鲁木齐的GDP总量和增速均保持正增长,武汉增速保持不变;经济总量增加最大的是广州和深圳;GDP增速降幅最大的是太原,下降7.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投资:山东、江苏投资过万亿200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回落2.0个百分点。从各地的情况看,山东、江苏成为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万亿的省份,2006年江苏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64亿元,增速20.3%。安徽的增速最高达40.6%,福建、河南、  相似文献   

3.
2005年,河南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均超出预期,实现了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的新跨越、新突破--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3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国第3位,经济增长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格局中保持了中原崛起的良好态势.全年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0亿元,河南将成为继广东、山东、江苏、浙江之后,全国第5个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大省.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全国31个省(区、市)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有22个省(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国GDP6.9%的增速。多个省(区、市)的经济发展开局平稳,表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为完成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许多省份的投资增速在10%以上,个别省份的投资增速超过了20%。  相似文献   

5.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温度",就如"秋老虎",热力不减,余威正劲。已经公布的数据是有力的佐证——上半年GDP达106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二季度增速更是高达11.9%,创下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新高。"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问题。其一,投资增幅仍处高位。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但仍达25.9%,较一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增幅超过40%的有4个省份,在30%~40%之间的有8个省份;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659亿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6.
郭芳  苏枫 《领导文萃》2010,(3):32-34
<正>在中国"雄鸡"式的地理版图上,"东强西弱","南快北慢"的格局正在改变,中国跑车的"四轮驱动"时代正在开启。争当主角去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全新的想象力:中西部各省份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安徽、湖南、湖北等多个省份的增速都在10%以上,内蒙古更是以16.2%的增速高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32):26-26
截至7月29日,除青海省外,全国30个省份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30省份GDP数据相加,超过全国总量31630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12.8%。  相似文献   

8.
国内要闻     
《经营管理者》2008,(1):8-9
<正>去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2007年12月19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说,去年前11个月,我国财政收入达到48177.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预计全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他还表示,最近几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一直超过GDP增速。根据去年初的财政预算报告,财政收入按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安排,既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趋势和近几年收入增长的实际,也考虑了各种减收因素,是积极稳妥的。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31):28-31
截至8月8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除青海外,都已公布了2013年的“经济半年报”。各地GDP增速普遍回落,30个省级行政区上半年GDP平均增长不到10%,比去年同期少了近1个百分点,其中有21个省级行政区连续两年增长放缓。显示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地方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压力。本报告按照2012年GDP总量分别选取5万亿元及以上、2.5(含)-3.5(不含)万亿元、1.5(含)-2.5(不含)万亿元、1(含)-1.5(不合)万亿元四个梯队,对应各省(区)市2013年“半年报”,对上半年各省(区)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决策导刊》2010,(9):4-4
市长黄奇帆在全市工业企业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上半年全市工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不仅增速高,而且效益好,全年利润可望突破400亿元。在工业带动下,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2.8%,其中税收增长49.5%。这说明,经济运行整体效益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字     
21个
  2015年已过半,22省(区、市)近日陆续晒出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据统计,21个省份的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7%的增速,仅河北省略低。  相似文献   

12.
《经营管理者》2024,(3):10-11
<正>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四川,奋进的脚步已踏入全面实现“十四五”目标的关键一年。发展的步子有力——2023年,四川省不仅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而且多项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奔跑的姿态坚实——四川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实施提质倍增行动,并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卫星网络等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新质生产力持续激活;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12年全国经济数据的出炉,十余省份的经济年报也陆续公布。中西部仍然延续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天津则以13.8%的增速领跑全国。当城市竞争进入万亿俱乐部时代,省际竞争也在向2万亿俱乐部时代迈进。随着上海和"两湖"的加入,2012年GDP突破2万亿大关的省份由8个增至至少11个。  相似文献   

14.
浙江的问号     
张道刚 《决策》2005,(3):1-1
前不久,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245亿元,成为继广东、江苏、山东之后,全国第四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份。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1,(44):28-29
截至11月9日.全国29个省市区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已有12个省份提前迈入“万亿俱乐部”。而暂未公布数据的上海和福建.其去年GDP均已过万亿元。鉴于内蒙古、天津、江西、陕西等四个地区前三季度已经超过8000亿元大关.今年全年万亿俱乐部有望再度扩容.成员数量超过去年的17个.  相似文献   

16.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累计增加1887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贷款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幅是1996年8月份以来最高的。从目前的势头看,这样的贷款增长速度还要维持一段时间。预计全年贷款新增量有可能突破3万亿元。照此计算,贷款年增长速度为22.8%。这将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增贷款最多、增速最高的年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上半年,长三角41市中有6市的增速达到或突破8%,龙头上海经济恢复势头明显加快。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尤其是长三角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具体来看,长三角41座城市经济复苏情况如何?哪些城市在领跑?又有哪些城市表现亮眼?决策杂志根据长三角41市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梳理发现,有8个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6市增速达到或超过8%,35市跑赢全国增速。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十一五"时期,湖北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也快于"十五"时期3.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突破了1.9万亿元。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为6590.19亿元;2006年突破7000亿元,达7617.47亿元;2007年突破9000亿元,达9333.40亿元;  相似文献   

19.
100亿级企业达到24户 田世隆说,2014年,成都市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工业经济以1313发展战略为引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成都全市经济持续保持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向万亿元迈进,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持续排名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批准的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270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75%;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300万人次,增长12.7%;货邮吞吐量超过25万吨,同比增长69.5%,在全国主要机场中增速继续保持第一,总量由2012年的第15位跃居为第12位。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仅能促进郑州市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其扩散效应还可以辐射到中部其他省份,实现区域整体发展,保证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