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桂林文化节庆活动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节庆活动对区域经济的运行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区域无形资产的积累效果明显.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政府包办的弊端等问题逐渐显现.桂林特色节庆活动丰富,本文在对桂林市的代表性节庆活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桂林特色节庆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节庆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庆文化产业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着趋同化、功利化、行政化问题 ,要从树立产业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推动多元化投资等方面制定应对之策 ,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节庆文化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3.
节庆活动作为一种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具备强大的表现力并能产生较大外部收益的旅游产品,对区域外在形象、经济收益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综合分析了节庆旅游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就马鞍山市发展地方节庆旅游产品的自身优势和必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相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农事节庆的缘起于周末休闲经济的兴起,随着市场的逐渐升温与农事节庆主题的内在契合,近年来日渐兴盛,并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道路.本文以浙江省农事节庆项目的开展作为调研范围,深入剖析了农事节庆的内涵,并就其资源内容的架构做了初步描述,包括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创意农业等,进而从浙江省统计数据、现场调查问卷两个角度分析了浙江省农事节庆的现存状况,认为浙江省农事节庆在办节层次、办节内容等方面仍需深化,农事节庆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5.
论节庆文化与节庆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建华 《学术探索》2011,(2):99-105
节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社会的精神生产活动。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节庆活动,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延续,也是人们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信仰方式。节庆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地方文化形象建设、文化品牌打造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全新的作用。顺应这一趋势,实现节庆产业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增长,为实施对外文化贸易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6.
会展、节庆作为一种群众文化传播方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要求的逐渐提高,二者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会展节庆除自身的文化传播功能之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分析上海世博会、新郑祭祖大典与资阳节庆旅游等案例,寻找会展节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缘由与存在的问题,结合贵州省举办酒博会等实例,探究举办会展节庆对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道路,探析使用会展节庆这种重要的运作方式推动贵州省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节庆是一个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节庆文化产业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和较高的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如何对其进行利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蚂拐节为例,对民族节庆文化产业旅游开发途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旅游节庆活动与文化产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旭红  辛儒 《河北学刊》2007,27(5):243-246
节庆是一种文化事件,是富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节庆被越来越多地用做促进旅游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手段。本文以河北省旅游节庆活动为例,分析了旅游节庆与文化产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旅游节庆既依托于文化产业建设,又是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旅游节庆中出现的问题要站在文化产业建设的高度上来考虑,文化产业要为节庆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给养和支撑,同时又要求节庆活动为文化产业建设进行反哺,共同实现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王志标 《江汉论坛》2024,(1):136-144
民族传统节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品牌和特色有助于提升其价值,但是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在价值体现方面,应当将民族传统节庆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充分结合起来,通过强化文化价值来提升经济价值,通过经济价值维系文化价值。在品牌构建方面,应当充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理利用新的文化创造要素,形成良性反馈机制,推动民族传统节庆品牌建设。在特色凝练方面,应当着力从文化内涵、地域特征、产业融合、呈现形式等方面凸显特色。总之,品牌构建、特色凝练都是民族传统节庆的“内功”,价值体现则是民族传统节庆的“外功”,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建构具有新时代中国气派的节庆体系。  相似文献   

10.
草原节庆活动因其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大众参与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娱乐性、民族文化集中展示的同步性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草原旅游开发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文化认同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文化认同理论的视角,分析草原节庆在市场吸引和游客文化体验方面的重要作用,剖析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两大群体在草原节庆之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以及节庆在文化认同中的催化要素.在此基础上,并对草原节庆的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蓬勃发展,以特有节庆文化为城市标志,凸显城市特色,塑造文化品牌,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传统节庆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自贡井盐文化独有的文化特点,分析了目前制约自贡节庆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节庆文化活动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2.
汤敏  刘俊峰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24-129,159
文化凝聚力形成的根本前提是对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的产生则需要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在浙江传统节庆活动中能够寻找到不少有益的文化凝聚力"因子",它蕴含的丰富的吴越文化的基因、符合文化心理的实质内容、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具有十足的文化向心力。但是传统文化失忆,有害文化、西方文化的多方侵扰和传统节庆活动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又限制了传统节庆活动文化凝聚力的发挥。我们只有发挥政府在繁荣传统节庆文化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弘扬传统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核,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西文化交汇的关系,才能满足人们群众的文化需求,激发文化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宋代节日词研究以《全宋词》中节日题材作品为对象,对宋代节日词的创作情况、文本特征和发展动态作出系统而深入地探讨,考察节日词的文学风貌和审美特质,揭示其中所蕴涵的两宋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等深层次意义。当前宋代节日词研究多停留于较为零散、感性的层面之上,亦或以民俗文化、都市文化的先验视角凌于对节日词作本身的探讨之上。有鉴于此,有必要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以推动宋代节日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春节不仅是劳动人民庆祝过去、祈福未来的狂欢节,更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培育“共同体”精神、增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认同以及实现社会整合的重要载体。春节的附加意义是其他的传统节日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春节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功能,明确传统春节文化的政治社会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要适应经济社会变迁,创造性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春节文化。  相似文献   

16.
于凌炜 《理论界》2013,(11):36-38
伴随海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节庆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日益得到海南的重视.海南自建岛以来,其地方节庆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对其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海南还没有培育出知名的节庆文化品牌.总结发展经验,查找不足,尽快找到发展品牌节庆的途径,是国际旅游岛节庆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岩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78-79,70
我国七夕传统节日与西方情人节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传军 《西域研究》2007,4(4):108-114
在元宵节的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认为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于正月十五日祭祀太一神活动的观点及相类似的看法,都是不妥的。元宵节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受西域佛教社会燃灯供佛宗教习俗的影响,而在唐代最终确立的一个民俗节日。佛教涅槃部的经典及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泼水节与古代上巳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傣族地区的泼水节和我国古代上巳节是两个水的节日。作者通过对这两个节日的比较说明,由于在人们的思维深处存在着相同的结构模式,作为万物之源的水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心目中也就有着相同的象征含义,因而产生了在仪式上几乎相同的节日。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宋词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亮点。大量以节令习俗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不仅描绘了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壮丽图景,表现了词作者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注,也通过“词”的载体传承了民族文化中的节日习俗的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