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运宝 《决策》2007,(6):11-12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沿海,江苏经济最不发达的地方却在沿海."这是在江苏采访期间,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对于中国沿海经济带上的这个"例外",经济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经济房地产业绑架中国经济中国房价为何屡抑不下?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土地出让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民间因而出现房地产业已经绑架地方政府、绑架中国经济、绑架社会的议论。另一方面,尽管中央政府以及各部委几次表态要遏制房价涨势,一些民众仍是半信半疑。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很坚硬,但是坚硬不表示没有破裂的危险。当房地产行业催生一系列超出中央控制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庞大的财政刺激经济计划正在快速发酵。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近期快速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把中央和地方的投资计划加总起来,总额达到22万亿元,这大概是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全部支出(约5万亿元)的4倍多。  相似文献   

4.
吴明华 《决策》2013,(8):24-26
抓住了金融这个核心,无疑就抓住了推动地方转型的"命门"。新一届中央政府意图以金融之手,从源头上控制地方的投资冲动,通过市场调节,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就是误判!"在接受《决策》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一再警告说。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各地又使出惯用的"投资牌",希望用新一轮大规模投资来维持经济的高增长。但是在中央新的政策框架下,地方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过去的路似乎已经走不通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与"中国经济升级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承诺和政治号召。按照中央关于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本刊从今天起推出"中国梦与中国经济升级版年度系列报告",全方位系列化透析中国梦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决策内涵和深意。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表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庄严承诺。李克强总理将生态文明这个"绿色芯片"  相似文献   

6.
吴明华 《决策》2013,(8):33-35
"地方政府要摆脱过去的思维,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中央政策的调整,根本上的是要适应市场。更多的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让市场来充分发挥作用。""走一条新路"《决策》:上半年以来,经济下滑和中央政策的调整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们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变化?侯永志:新一届中央政府在经济转型上的态度是坚决的。过去也强调转型,但是新一届政府更加强调,要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推进转型。转型就意味着要淘汰落后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经历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在今年盛夏跌至GDP单季增长7.6%的近年新低。这并非短期的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正在内外夹击下探寻新的增长模式。尤其是在房地产调控持续紧绷的大背景下,卖地财政越来越捉襟见肘。如何解决土地财政绑架房地产调控、如何根本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中央地方两级财源分配失衡等一系列难题,都使得重构地方财税体系到了重要“关口”。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演变,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试图用从"泛化治理"(diffused governance)到"分化治理"(differentiated governance)转型的理论框架来描述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总体过程。在分析和解释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基本模式和重要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由泛化治理模式向"中央管大事、地方管小事"的分化治理模式的转型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推进未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的是有关国家权力纵向配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影响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国从建国至今就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专门谈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几十年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展时而强调中央集权,时而强调地方分权,却走不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中央政策、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提出了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不会出现所谓增长"拐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 今年3月北京"两会"结束时,温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2004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不亚于去年的"非典"!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过热了,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根本就没有过热,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是局部过热。至4月份,一部分地区的投资,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十分突出,一些地方和行业的投资与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望聚焦农业经营体制,这将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从新中国农业经济变化过程看,每一次农业经营体系的变革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对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协调发展,推进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7-27
2012年12月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表示,“2012年很多专家预估新增地方债务为一万多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是在国家审计署审计完10.7万亿元地方债务以后,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严格调节余量、控制增量的情况下又新增的部分,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所以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仍然是首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文化产业叫得很响,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去年年初,中央专门出台有关文件,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到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而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这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从地方来看,河北、广东、江苏、辽宁、浙江、甘肃及云南等地,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或"文化强省"的目标,并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前我们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现在  相似文献   

15.
作者:吴晓波著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8月该书开门见山地道出四大利益集团(中央和地方政府,无产和有产阶段)博弈法和四大基本制度(郡县、尊儒、科举、国有专营)分析法。由此提出:最近30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2000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迄今仍有陷入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  相似文献   

16.
冯禹丁 《领导文萃》2013,(14):29-33
在博鳌这个思想的集汇地,也不乏"中国模式"的批评者,他们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背后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必须进行改变。一场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全方位激烈争辩,由此展开。经济增长:充满火药味的辩论  相似文献   

17.
一是必须处理好思想工作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的关系。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严重存在。有些干部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认为经济工作是实的,经济发展了,政绩出来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有的虽然注意做思想政治工作,但不看过程,不看结果;有的搞先发展,后治理,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现象:有的地方对中央的政策、法规打折扣或不执行,我行我素的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制度红利"基础上的改革。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与其说是经济成就,不如说是"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正是因为制度的变迁,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硕果累累。部分经济学家把中国改革称之为地方政府之间竞争性的改革,认为正是由于各个地方竭尽全力制定优惠措施,不断吸引  相似文献   

19.
王冉 《决策探索》2008,(7):28-34
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以五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时间跨度的,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角度看,2008年不是一个起点年,它处于"十一五"规划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20.
《决策导刊》2007,(12):1-1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这一会议历来是观察来年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从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稳、二好、三活凸显了明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