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小辉 《学术界》2007,50(6):228-232
梳理相关文献,笔者发现既往研究过于偏重士绅政治角色,轻忽了其知识阶层的本质.因此,将传统士绅与现代知识分子联系起来考察,动态的分析知识阶层在近代的这一转型过程,或可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值得研究的问题大致如下知识阶层是如何超越、游离传统"士绅"的乡土性,走向现代意义的都市知识分子的;以及此一过程中,知识阶层生产机制的转换、知识体系的刷新与转化、其所处社会结构位置的变迁、新知识共同体的形成、新身份与集体意识的孕育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绅士阶层的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阶级分化是社会历史运动中较深层次的变动。世界历史向近代社会转变,无例外地发生剧烈的阶级分化。在近代中国,首先走向大分化的是绅士阶层。那末,何谓绅士? 绅士所指范围可以说是相当广泛的。作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下的绅士,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不是现任官,而属于相反的“民”。二,获得一种不同于平民的,为封建制度所  相似文献   

3.
把中国近代军阀放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来考察,便会发现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还是起了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一、从君主专制政治向军事分权政治过渡中国的君主专制政治历时几千年,“皇帝”偶像对中国大臣将军和黎民百姓均具有强大维系人心的魅力,在政治权威上富有极大向心力。但自1840年以来,西方社会政治学  相似文献   

4.
绅士阶层与近代社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绅士阶层与近代社团王先明绅士阶层或者以绅士为中心形成的乡土社会以及浸透着伦理观念的生活秩序,是分散隔绝的农耕经济和“大一统”儒家教化高度整合的基本社会需要。“人类活动和作为人类活动整体系列的历史,是人的生命的向外索求,它们的唯一起点和最终归宿,始终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社区、社区阶层化与阶层型社区的关系.首先探讨社区的内涵,旨在说明社区的形与核,社区规模的模糊量化以及异化的社区--住宅小区.其次探讨社区的阶层化和阶层型社区,阶层型社区是社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是中国百多年来从近代化运动的全新视角,系统总结清朝自身改革历史进程的第一人。他通过探析清朝统治二百年间如何丧失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五次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19世纪中叶以来清朝各级各类官僚的整体素质、普遍心态以及社会风气、政治氛围,深入地探究了中国近代化运动屡遭挫败的根由。社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各方面的改革相配合,而当时改革之中最关键的环节刚在于政治体制的变革。从而得出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相近的结论:摧毁封建专制的“千岁老屋”,“别构新厦,别出新制”。这种崭新的研究取向,对于帮助20世纪之初的国人迅速转向革命,具有重要启蒙意义,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在经历空前的民族灾难和巨大的社会变革的同时,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经历了一场“古今中西”之争和一次伟大的哲学革命。从本世纪初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与中国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革命进程中,它自身也中国化了,不仅在理论上总结了“古今中西”之争和近代的哲学革命,而且在实践上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并使哲学革命成为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社会、文化三个层次深入阐述了中国传统知识阶层在近代化道路上的坎坷经历.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知识阶层由于其自身的弱点以及专制制度的摧残,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步腐朽.在近代变局之下,这一阶层难以顺利地《进行自我更新并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中国社会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又使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举步维艰.其结局不仅是富强之梦的破产,而且是形形色色的复古潮流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然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肯定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作用的同时,也高度肯定精英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普列汉诺夫在谈到马克思的天才巨著《资本论》时有一段精彩的议论。他指出,《资本论》一书,或许可以由天赋较低的一些人共同努力来完成,“但是第一,这会大大延缓文明的进步,而第二,未必可能产生这种天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1.
近代士绅阶层的分化与基层政权的蜕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文化变迁,传统的士绅阶层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并由此形成士绅阶层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历史性变动。士绅阶层的分化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社会根基,并且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由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低度发展和城乡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作为传统农村社会“精英”阶层的士绅们大批流向了城市,从而使农村基层政权落入“劣绅”之手,造成清末民初乡村政权的严重蜕化。农村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和激化,造成了基层社会的无序和骚乱,并由此形成中国革命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1840年,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从此,古老中华民族的危机日趋加深。在侵略势力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素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中国士大夫被迫应战,在近代舞台上活动了六十年,留下的是一连串失败的记录,直到二十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如同中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一样,长期被人冷眼相视.历史学者们对近世百年活跃于中国社会舞台的各个阶级、阶层,从处在“先进地位”的无产阶级,到担当革命主力的农民大众,从顽固反动的封建地主,到双重人格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历史地位及社会作用,都有了系统的政治说明和历史诠释.唯独对知识分子这样一个曾在本世纪中国历史上放射过巨大思想光辉,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首先觉悟并奋勇倡导的新兴社会群体,人们却很少从学理的角度,对它进行严肃的历史探讨.八十年代初,配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知识分子的历史形象作了许多呼吁性的说明,但它毕竟富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正因为如此,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历史得失,基本上没有给予深入的透视.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与社会主义的连接段云章19世纪下半叶以降,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潮流竞奔于世,一些先进中国人在考虑中国发展道路时,亟图把中国近代化与社会主义相连接,这是一个迄今犹在探索的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历史难题。孙中山曾在这方面殚思竭虑,图辟...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居于整个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领导地位的是什么人?以往研究者多用几个阶级依次替代的说法来回答。这显然是粗疏的。历史事实表明,不论哪个阶级占居领导地位,担负起实际领导作用的都不可能是整个阶级,而只能是其中最先觉悟的先进分子。只要我们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来考察近代中国的全部历史,就会发现:各个时期站在领导阶级前列、从而站在全民族前列的时代精英都是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柯勒律治是19世纪英国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批评家。他对知识阶层的构成及责任的论述,尤其能够体现出他对注重物质进步之英国社会的批评和对文化衰微状况的忧虑。  相似文献   

17.
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以及认知能力为教育阶层差异的三个解释框架,这些以教育年限为反应变量的定量研究有着其明显的局限性,如掩饰了社会过程的异质性、忽略了教育差异不平等的形式以及关于家长态度、学生行为等要素的缺乏.如果把教育的阶层差异看作是学生和家长在教育、培训和就业等过程中自我选择过程的差异,可以避免上述解释框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由于理性选择理论固有的局限性,故尝试提出了“机会力量”作为理性选择理论的概念补充.  相似文献   

18.
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近代化——即资本主义化(准确地说是半资本主义化),是在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之后,伴随着殖民者的剑与火的历史。探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应该怎样看待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怎样对这一重大的问题作出历史的说明?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一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西方殖民主义对东方的劫掠以  相似文献   

19.
绅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流变出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它的形成是中国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及其他历史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明清以来,传统儒家社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欲、私、治生、义利观以及商人社会价值和商业的作用等都得到重新诠释,这对绅与商的对流、融合以及绅商阶层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2):24-29
马克思主义成为近现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历史巧合,更不是政治强制,而是源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现实、西方资本主义理论的失败,呼唤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引。而马克思主义在革命立场、革命方式、革命依靠力量上契合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需要;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性质、人性关怀、暴力革命理论和自我解放理论、主观能动性等,又给予了中国革命极大的鼓舞和支持,为中国革命带来了质的变化,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我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具有客观的、现实的内在相关性,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