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翰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3):82-84
关于苏词与豪放词风争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在文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在界定标准的多雏性,三在接受境况的多变性。因苏词而引发的这些争论,让我们加深了对文学复杂性与多变性的理解,并且提醒我们在进行具体的批评过程中,要注意精细研究与宏观批评的结合、历史生成与逻辑推理的结合、作家作品研究与作家作品阐释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杨胜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苏轼与秦观词的异同,相异在心性、感受、境界,相同在词之雅化、情辞相称、道技并进。二人之异,是秦观走独立创新道路的结果;二人之同,表明两人在艺术创造根本规律上的深深契合。因此,所异正是为了追求根本上的所同。秦观词的创作道路,真正体现了苏轼的艺术创造精神,这是苏轼对秦观推赏备至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诸葛忆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
秦观有数量相当的俚俗词,与柳永词有直接的渊源承继和发展关系。秦观虽然尽量拉开与柳永词的距离,然而,歌词题材是市井世俗的声色享受,其过程描写和场景展现,就必然会与俚俗发生关联。秦观和柳永艳词都喜欢描写具体的人物和事件,甚至描摹人物或事件的细节,将词风引向浅俗直白。俚俗词的最终表现,则落实到语言层面。秦观此类作品,口语化程度相当高,且不避民间俗语。秦观元祐年间屡屡遭受政敌攻击,成为政敌打击苏轼的一个突破口,应该都是这些俚俗词带来的负面效应。秦观俚俗词,被时人所诟病,被政敌所利用,被后世学者所忽略。然而,这一部分词作或真挚坦诚,或新颖别致,或充满激情,共同构成秦观词的全貌,也成为北宋词发展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秦观好假托“闺情”来抒写自己的感受,极尽委婉缠绵,而李清照则直接抒写妇女自身的真情实感,更为真切细微;秦观词柔媚深微,气格较为纤弱,而李清照词则在婉约中有一股劲直爽快的疏朗之风;秦观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创造出一种迷离幽微的意境;而李清照词擅长用铺叙白描手法,创造清切婉丽之美;秦观词雅正清新,音韵和谐,李清照词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相似文献
5.
薛正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00-106,133
在刘熙载和王国维眼中,秦观词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刘熙载认为,秦观的词风妍幽趣清新,而王国维认为,秦观词风凄婉凄厉。笔者结合秦观的人生经历则认为,秦观从科考到出仕以及被贬,其词风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转变过程,包括耕读与漫游时期的专主情致、抒情深婉词风阶段,如越省亲与再次应举时期的言情之作,旖旎传情,缠绵哀怨;登揽抒怀之作,词情浓郁,收放自如词风阶段,到为官初期的更绮丽、更深婉词风阶段,最后到被贬之后的凄婉、凄厉四种词风阶段。笔者认为,除人生经历等客观原因之外,性格上的脆弱和女性化的气质两大主观原因是影响秦观词风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郑军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本文将婉约词与豪放词置于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学史中加以比较考察,认为豪放词的意义在于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发展了词的风格;而婉约词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前代文学题材内容所没有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道德观念,与文学、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就这一点而言,婉约词比较豪放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梁德林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60-63
宋人说秦观诗如词,主要指其诗风柔弱,写儿女之情,语言华丽.后人因此讥秦观诗为"妇人语"、"女郎诗".其实,秦诗体裁、风格是多样的,不应以偏概全,也不应排斥其具有阴柔之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晚唐五代词,于香软之中,仍不乏深厚含蕴。韦庄之清丽自然,后主之纯情真挚,直接影响到秦观,使其长于抒情;这含蓄蕴藉,冯延已之深婉绵逸,发展为晏殊,欧阳修闲雅清婉,清疏峻洁。秦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清新,婉丽,深曲,成为标准的婉约词。秦观用柳永长调慢词之辅叙展衍,弥补小令抒情之不足; 相似文献
10.
金丙燕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69-71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人,他创立了江西诗派,影响所及非一代也。黄庭坚还是一位词学大家,他的诗学理论在他的词中,尤其是在其后期词作中有很强的渗透。他的词作显示出典型的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郭凌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65
黄庭坚的俗词历来受人诟病,甚至被归为艳词,其实他的俗词创作中艳词并不多,其俗更多地体现在语言俚俗。黄庭坚俗词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中力求不俗的美学追求。黄庭坚俗词有意识地采用民间浅俚语言,追求一种口语化的行文特点;借鉴民间词质朴率真的抒情方式,言情叙事毫不隐晦;还运用了民间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段,增加了作品的谐趣。但是,他的俗词创作中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比如,运用了一些地域性和流传性很受限制的方言俗语,创作态度过于游戏,失去了词作的内蕴和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南方局 ,其前身是中共中央长江局 ,抗战胜利后迁至南京 ,称南京局 ,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中央设在国民党中央政权所在地的代表机构 ,是中共在国统区的前哨阵地和领导国统区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指挥部。南方局在国统区历经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发展了革命统一战线 ,团结了各阶层人民 ,有力地配合革命的武装斗争 ,为争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绩 ,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新中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6-47
唐五代以来至宋这一历史时期内出现了词派纷呈的现象,从讨论各主要词派间的关系及对词派“正宗”争鸣的观点中可以找到词派演变的轨迹,以便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词的发展过程,更好的继承前人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4.
秦观对东坡词的接受主要表现为:第一,艳情类词作对苏词“雅化”品质的认同,包含内容、表现手段、语言三方面的雅化;第二,词作功能、词学观方面,秦观与苏轼暗合;第三,秦观早期词作对苏轼豪放词有所模仿;第四,秦观对苏词的一些句子、句式和构思也有所取法。秦观实际充分吸收了苏词的一些因素,并结合自己的才情,才最终成了自己独特的词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词分豪放与婉约的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耕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通过对宋词中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探究 ,认为其分别代表了中国诗学史上的儒家功利主义和道家非功利主义两种诗学传统 ;蕴含着“气”和“韵的和谐美的两种诗美形态。豪放词与婉约词在言志与抒情、“气”与“韵”、阳刚与阴柔三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对立而又互补的关系 ,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发展到宋代时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正> 综观词史,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历来为人推崇。今天,我们细吟苏辛词章,可以见二位大家词作主要艺术特征虽同为豪放特色,但同中有异,各具风采。苏词的豪放表现为慷慨激昂、粗犷飘逸,辛词的豪放则是悲壮苍凉,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17.
乔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苏轼揽韦、李发抒性情之长,“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改变了词为“艳科”的旧传统,建立起一个主体意识高扬旷达的新词风;秦观、周邦彦追“花间”而集温、柳之大成,于沉厚自然的主体意识中,情、景以事为导,遂脱雕琢而达婉约的天然佳境,两种流派,长短相形,影响所及,终开宋词鼎盛之大局面。 相似文献
18.
南宋姜夔,诗法江西黄庭坚,其词也颇受黄庭坚诗学的影响.擅于字炼句琢,并以清劲瘦硬的江西笔法改造词体,同时追求自然高妙,从而形成了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9.
刘济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1):18-22
周恩来的历史地位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周恩来生前 ,周恩来去世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 ,80年代至周恩来百年诞辰。对其历史地位的评价有“五大桂冠”说、历史伟人说、世纪伟人说、毛理论周实践说、毛后邓前说。周恩来是应该和毛泽东、邓小平的名字排在一起的历史伟人。 相似文献
20.
房日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2):69-75
张元干与张孝祥都以爱国词著称于世,张元干词表现了对中原人民的系念与屡遭打击而不沮丧的旷达胸怀。张孝祥有着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与守职尽责的强烈责任感。在词的风格上,他们都以豪放词驰誉词坛,然都写了较多的艺术高妙的婉约词,并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在词史上,承先启后,使豪放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