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敦煌书法源远流长,书写者来自僧侣、清信士等多个阶层.许多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受其启发.数量庞大的敦煌写本因其时代连续、书体丰富而具有极大的书法价值.对于中国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研究而言,具有考古意义的敦煌出土书法作品无疑是无比丰富的宝藏.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敦煌书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敦煌文献对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并以敦煌南朝写本书法为例初步构建了敦煌书法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2.
大家的背影     
张清  饶宗颐 《社会科学论坛》2011,(11):F0003-F0003
饶宗颐先生是大家。他治考古学、甲骨文、史学、敦煌学、目录学、礼乐、楚辞、佛学、中外关系史,且都有不凡的造诣和自己的著述。他吟诗作词,写韵文骈文,最近结为《清辉集》出版。他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今称之为艺术家。 饶先生书法,能写篆、隶、行、草、楷、金文、甲骨多种字体,皆清新俊秀,有自家风貌。饶公亦擅绘事。可写山水、花卉、人物,可白描,可写意,时细致,时粗犷,  相似文献   

3.
从"清之考证已是科学方法""学术发现'须排除'行为发现'困扰"和"斯坦因、伯希和与'考古学道德问题""三个方面,续论新发表论文《敦煌遗书发现人暨敦煌学起始新论》和《敦煌学术史所涉早期人物整理与评议——兼论敦煌遗书发现人暨敦煌学起始》中的核心观点.分析引证中外近/现/当代史家对清代史学的高度评价,论述"科学方法"对实证和...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书中的《比丘法坚发愿文》是一位宋初的西行求法僧途经敦煌,在某次法会上为归义军政权重要人物发愿祈福而诵读的文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且《敦煌愿文集》中录文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对前人录文略做补正,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赵红 《西域研究》2007,(1):52-56
本文校录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公布的敦煌写本《法华经》残卷,从俗字的角度论证了此写本为古写本的真实性,并从书法、避讳字两个方面对写本时代进行了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研究并校勘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公布的敦煌写本<妙法莲华经>残卷,从俗字的角度论证了此写本为古写本的真实性,并从避讳字、书法等方面对写本时代进行了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7.
王菡薇 《学术研究》2012,(12):111-117
敦煌东晋纪年写本《法句经》是保存至今为数极少的、公元4世纪之前的早期经卷之一。该卷正文和题记书法有异,并且两则题记分署两个年号,对于探讨前凉书法等问题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然而,这本写卷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重视,其真伪在学界还存在一定争议。通过对《法句经》写本内容、写本纪年、写本书法特征等方面的考证可以证实,该卷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学中的诗歌作品约有两千首左右 ,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敦煌诗人文士之作 ;二、敦煌释氏佛徒之作 ;三、敦煌民间诗歌 ;四、中原诗人佚存之作。敦煌文学中的赋体作品 ,今知共有 12篇 ,按其内容亦大致可分为四类 :赋写历史人物故事之作 ;抒发性灵、敷陈娱情之作 ;排比物象 ,铺采景致之作 ;序事述行、醒人劝世之作。本文分类对每篇 (题 )作品之内容和作者作了题注 ,既有宏观的概括 ,又有微观的考释  相似文献   

9.
万庚有此文载《敦煌研究》第4期.文章说,归纳起来,敦煌壁画主要构图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一、主体式构图.在方形画面内,以主体人物为中心表现主题思想,如早期的一些本生故事,历代的说法图,唐代以后的一些经变都属于这一类.二、对称式构图.敦煌壁画中采用很广泛,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一堵壁画分成两半,画面遥遥相对,内容相联系;一种是在一幅画面上突出两个主体人物,形成两个视觉中心。隋唐以来的《维摩洁经变》、《劳度叉斗圣变》都属于  相似文献   

10.
由于法藏敦煌文书3702号文书残缺不全,加之书法较草,历来在文书的校读及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前人校录的基础上又重新对此文书校注之后,并从形式、内容等诸方面厘定该文书为"儿郎伟"驱傩文.  相似文献   

11.
敦煌曲子词是光绪年间在敦煌石窟发现的。除《云谣集》所载三十首外,其余都散抄在文卷、经书的空页、书皮甚至书眉和字行夹缝间。经过学者们的精心搜集与整理,得到一百六十二首(王重民辑《敦煌曲子词集》1956年修订本。本文所引词均依此)。敦煌曲子词起于隋,迄于宋初,而大多数是中、晚唐的作品。从现有资料看,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词。敦煌词保存的数量虽不多,但题材却很广阔。从人物看,工匠、牧民,商人、妓女,隐士侠客,学子儒生,边庭将士,皇帝官宦,乃至菩萨神灵,诊脉医生,形形色色,无不驱遗入词,以情事论,则游春感时,划船赏月,斗草舞剑、弦歌燕饮、说古道  相似文献   

12.
现存的敦煌演史类变文 ,宗教意识甚淡 ,世俗气息颇浓 ,民间的道德色彩、观念情绪灼然可见 ,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将历史人物事件神异化、传奇化和戏剧化 ,以体现世俗民众的审美趣味。它们在题材内容、思想意趣、战争描写、情节建构及叙述体式等方面 ,对后世的讲史平话、历史演义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可以认为 ,敦煌演史类变文标志着中国通俗历史小说的正式起源  相似文献   

13.
万薇薇 《兰州学刊》2005,(5):311-314
温庭筠词主要通过自然景物描写抒情,敦煌曲子词则主要通过直接抒情的语言和对人物行为动作及事件的叙述抒情.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两方面:二者创作主体审美对象的范围不同,二者抒发的感情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4.
敦煌哲学是以敦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学科。文章认为,敦煌文化和敦煌学研究的内在逻辑,敦煌哲学学术研究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了敦煌哲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敦煌哲学的学科体系建构要围绕什么是敦煌哲学,怎样发展敦煌哲学展开,并提出建立中国敦煌哲学、敦煌外国哲学、敦煌逻辑学、敦煌伦理学、敦煌美学、敦煌宗教学和敦煌科技哲学等分支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国画     
《青海社会科学》2008,(6):F0003-F0003
张小琴,女,汉族,1955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曾任青海省建行干部,现为西域书画摄影艺术研究院高级书画师。自幼喜欢书法、绘画.潜心研究始于近十余年。尤其喜欢花鸟、人物,兼学书法。由于多次身临老干部大学进修,在诸多名师指导下,书法绘画不断长进。书画作品曾被国内著名人士收藏,并先后在《中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及《书画艺术》、《西宁晚报》等报刊发表。  相似文献   

16.
汉末名臣张奂本敦煌渊泉人,后因平定羌乱有功,朝廷恩准徙居弘农华阴,这是造成史籍关于张奂父子籍贯表述不一的根本原因.作为河陇士人的杰出代表,遭遇党锢之祸的张奂仍然固守着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但仕途的险恶以及汉末士人个体意识的日渐觉醒,使张芝、张昶等人毅然放弃了经学儒业,走进了书法艺术的神圣殿堂.张芝草书不仅引发了汉末士人学习草书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艺术化进程,而且为士人寄托性情、张扬个性、实现人生价值开辟了新的通道,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因此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7.
敦煌哲学坚守敦煌这一文化圣地、文化符号和文化领域,围绕敦煌文化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研究敦煌学元理论问题,力求理解和把握敦煌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透过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敦煌史地和中古文化现象把握斯时斯地斯学中内在地包含着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哲学角度解读敦煌历史文献、欣赏敦煌艺术宝藏、分析敦煌社会现象、探索敦煌文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敦煌哲学是以敦煌文化和敦煌学为研究对象,对敦煌文化和敦煌学进行哲学分析,从而发现和研究其中蕴藏的哲学问题,进而探索敦煌文化和敦煌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重大关系问题特别是关乎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根本问题的学问,其特点是敦煌地域文化、人类文明的特定成果与哲学思维的融合,敦煌哲学创立对于拓展敦煌学、丰富中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昊  刘晓林 《船山学刊》2012,(3):150-154
晚清军政界和文坛的重要人物曾国藩在全面接受儒家文学传统的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文和书法创作中崇尚雄奇瑰伟的境界,表现出道家气象,体现了儒道互补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敦煌艺术的"再生"哲学命题是"敦煌哲学"(分支"敦煌艺术史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丝路花雨》的创演成功,实现了敦煌艺术从洞窟到舞台的转换,引发了古老敦煌艺术的"再生",并促动了敦煌舞派的产生。面对当代敦煌音乐和敦煌戏剧还缺乏内在系统特征,没有形成可资传承的流派的窘况,以及敦煌文化创意舞台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情况,敦煌艺术哲学的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