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在文字录校上尚存疏误错讹。有未据重出互见诗校补文字者,有曲解诗意,臆录误校者;有避难就易,滥施空围者;有照录失校,以误传误者;更有臆录者。  相似文献   

2.
敦煌书法源远流长,书写者来自僧侣、清信士等多个阶层.许多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受其启发.数量庞大的敦煌写本因其时代连续、书体丰富而具有极大的书法价值.对于中国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研究而言,具有考古意义的敦煌出土书法作品无疑是无比丰富的宝藏.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敦煌书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敦煌文献对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并以敦煌南朝写本书法为例初步构建了敦煌书法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敦煌道教兴盛的原因, 认为这与敦煌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密切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杜甫与唐代书法家的广泛交游及对书艺的探讨,对其诗学观和诗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杜甫对书法艺术的借鉴,体现出他诗歌创作上“转益多思”、“集大成”的精神与开阔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5.
胡根林 《兰州学刊》2007,(3):133-135
人物串联故事,并引导情节的展开.唐代叙事诗中人物的作用主要有"角色"、"行动元"、"角色兼行动元"三种.作为角色的人物分观念型和特征型;作为行动元的人物分生活展示者和事件见证者;作为角色兼行动元的人物则往往发生在自传性叙事中,叙述人既在诗内又在诗外,容易引起读者误读.  相似文献   

6.
原生的敦煌莫高窟未曾成为宗教和艺术的圣地,其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实用心理对洞窟中泥菩萨们法力的失望、像教艺术的自我解构、审美因素对崇拜心理的潜消和宗教艺术被文人艺术所忽视、所遮蔽等.而敦煌再生艺术却在转换佛教主题、创造敦煌舞派的基础上,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从艺术史叙述的残缺达到完整,从洞窟走向了舞台,从甘肃走向了世界,并开创了全新的艺术时代,形成了一次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7.
敦煌艺术的"再生"哲学命题是"敦煌哲学"(分支"敦煌艺术史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丝路花雨》的创演成功,实现了敦煌艺术从洞窟到舞台的转换,引发了古老敦煌艺术的"再生",并促动了敦煌舞派的产生。面对当代敦煌音乐和敦煌戏剧还缺乏内在系统特征,没有形成可资传承的流派的窘况,以及敦煌文化创意舞台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情况,敦煌艺术哲学的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中土净土宗导源于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净土有多种,其中以阿弥陀净土和弥勒净土影响最大,其中阿弥陀净土后来又蔚然形成净土宗,主要宣扬信仰阿弥陀佛、称念其名号以求死后往生其净土,是一个具有浓厚民众化色彩的佛教派别。敦煌写卷中除保存有关法照的净土五会念佛的大量文献外,还保存有其他净土宗祖师的有关资料,这对宗教史特别是净土宗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唐代敦煌地区的净土信仰较多地反映于敦煌歌辞中。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以它无比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绚丽的艺术驰名世界,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是我国第一个长期临摹敦煌壁画,并将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的专业画家。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为莫高窟作了科学系统的编号;其二,对敦煌壁画作了系统研究,并将这一艺术珍宝向社会作了生动感人的宣传;其三,揭示了敦煌石窟画下藏画的奥秘;其四,推动了敦煌艺术保护与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敦煌内容遗书中珍存有大量的书仪作品,从而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书仪文学"现象.其诸多范文显示出很高的文学水准,在选材立意、谋篇构成、修辞技巧三个方面都有其颇可称道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敦煌壁画的动画创作内容日益丰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在国家规划层面构成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动画创作内容的介绍与分析,探讨创作中的艺术手法,突出敦煌壁画动画创作的长处,并概要指出当前创作中的不足之处和创作前景.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书家。"颜体"出现在唐代中期,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情况和中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促使文化艺术(包括书法在内)发生相应的变革。颜字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取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而崛起于书坛的启立门户的代表。"颜体"成为书坛的时代标志,为唐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视听化是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表现方式。敦煌艺术也不例外,它的视听化再生是这一文化现象推动下的必然结果。1979年甘肃敦煌艺术研究院成功推出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在全球热演超过1300场。在它的引领下,敦煌艺术出现了视听化再生热潮,并取得不俗成就。但在这股浪潮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敦煌艺术视听化转换中得与失的深入分析,尝试对更合理的全面再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30年来,由<丝路花雨>所开创的运用敦煌文化遗产创演再生舞台艺术节目,文化研究与艺术创作联姻的艺术思维经历了曲折的嬗变过程,由较为系统的敦煌舞编导思维拓宽为开放的、多元的运用敦煌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创造的思维,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研究、增值拓展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先秦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端。从文字创造、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到隶变的发生,是由汉字之美到书法之美,由制作性书法向抒写性书法的转变。先秦书法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基本因子,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则。考察这一具体艺术现象,将有助于深化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特性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7,(4):I0001-I0001
马东生,号东石.1957年生于河南开封。 弱冠之年,即矢志于传统艺术,浸淫书艺三十年。楷书初学颜柳,得其精髓。  相似文献   

17.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物态化显现,它同古代各个时代人类的文化模式和现实的生活世界有着本质和内在的联系。敦煌艺术虽历经千难万险,却最终能够声震寰宇,泽被后世与它所彰显的敦煌哲学精神是分不开的。敦煌艺术的包容博大、认识理性、自由精神、坚定信仰、超越创新正是它牢牢地吸引和锁定整个世界目光的原因所在。敦煌艺术的独特气质、高雅风采显示了中国哲学精神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考察了早期英国东方艺术研究者格雷从事敦煌艺术研究的背景、经历与成就,认为他对敦煌绢纸画的整理与宣传,对敦煌壁画的断代、风格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朱斌 《新疆社会科学》2011,(6):100-105,158
敦煌艺术主要是一种宗教艺术,体现了坚定的终极信仰精神。然而,它也有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一面。这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宗教文化精神:既追求终极信仰又关注世俗体验,既神秘而虚幻又真切而现实。这种张力充盈的宗教文化精神,至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当代艺术的敦煌题材创作应该继承并发扬的一种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