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讨会于1987年12月23日—25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这次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联联合组织的会议的宗旨是: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问题,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推进黑龙江的改革、开放、振兴黑龙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次会议充分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百家争鸣”的方针,与会人员思想活跃,不仅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科学理论陈樨社会是一个发展进程,社会主义也是一个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科学阐述,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着眼于对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科学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纲领,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贡献,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深入地学习、领会报告的有关内容,是自觉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努力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的重要保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问题的研究,是拓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方面,对于我们发展和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特别强调了在十三大已经提出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郑重指出:“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跨世纪的改革攻坚和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践中,必须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质。不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没有前途。一、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基石理论。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  相似文献   

7.
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李楠明张奎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点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他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十一届三中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观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李贺林(一)生产力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理论问题。现在,“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61页)因此,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很好地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索和切磋。下面仅就几个问题,谈一点个人认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指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社会主义社会在其自身发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学会、高教系统社会学系所(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光明日报理论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联、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社会学会、伊春市委共同主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社会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5日至9日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全国各地到会代表190余人,提交大会论文近百篇。讨论会围绕:社会、经济协调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进程和取得巨大的成果,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引下,党的十四大最终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又进行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改革,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各项改革正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高举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区别,他所设想的那种分配原则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会有很大的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有自己特有的分配原则。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理论谈几点看法。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范围内,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已经排斥了阶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我国生产力状况,全面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立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问题。目前,学术界正在探讨之中。本文谈谈自己的粗略看法,以此就教。  相似文献   

14.
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张奎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从未染指西方,而一直驻足于东方落后国度。十月革命80年来,东方社会主义实践既有耀眼的辉煌,也曾折戟沉沙。冷静思索可以感悟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拓宽初级阶段理论新的研究领域,本文试从哲学角度提出简述如下十个问题,希望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探讨初级阶段质和量的规定性,以此与过渡时期质的规定、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量的规定加以区别,这对于科学地概括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方位黄禄银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阐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是我们党制定国策的科学基础。因为,正确地认识国情和把握现实,从来都是制定正确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进一步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指处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结论。 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充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报告的一个理论贡献,就是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正确地把握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注重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现实,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此递进的理论体系。宏观社会概念是横跨时间长的社会基本形态。另有一种微观意义上的社会概念,它指宏观社会形态在某一时期其人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呈现的微观的态势。微观的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应该怎么发展,这在马克思宏观社会发展思想里找不到答案。邓小平在解决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观念予以微观的划分和区别,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模式。邓小平社会发展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追根溯源,这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20.
1987年3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王纯贵同志主编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论》,是一部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出发点,以商品经济运动为主线,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以研究经济运行机制为框架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讨。《概论》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为其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较为系统,深入,全面的理论探索,这是很有意义的。《概论》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