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汉学家卜德(Derk Bodde)是西方最早研究中国秦代的学者,他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他的博士论文《中国第一个统一者:从李斯的一生研究秦代》填补了西方学者秦代研究的空白;他执笔的《剑桥中国秦汉史》“泰国和秦帝国”一章认为秦帝国虽然时间短暂,但历史意义重大;他将《史记》中和秦代关系最为密切的四个传记翻译成英文并成书出版.  相似文献   

2.
相较于《国史大纲》而言,钱穆所作《秦汉史》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甚至钱穆本人对其亦一度未曾多加留意:一来此书未能终编,书中对东汉内容并无关涉,只能称为"半部"《秦汉史》;二来此书本不为读者而作,实为课堂讲义性质,故而不以史实叙述见长,而以思想文化为主脉贯通始末,对读者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指引,其中诸多创见颇具启示性。  相似文献   

3.
郝银侠教授的《社会变动中的制度变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研究》一书,是近年来研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的一部优秀力作,全书史料丰富,内容详实,学术性与专业性很强,是读者了解有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政之史实的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4.
胡三省论注书(下)陈国本五、详考本末,明其发展纪事有本末,地名有同异,州县有建置离合,制度有沿革损益,释《通鉴》者,必须熟悉全书史实,明其发展,成竹在胸,才能“悉疏其所以然”。史沼释《通鉴》,不能详考本末,以致人误、事误、地误,自相矛盾者不一而足。如...  相似文献   

5.
吴其全教授等主编的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以下简称《探索》)一书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以下简称“国史”)的总结 ,体现了他们对建国 50年来诸多重大问题的科学探索与深层思考。该书对学术研究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将具体史实和整体背景相结合 ,将线性考察铺展为立体考察。《探索》一书由《概论》、《风雨征程》、《光辉业绩》、《求索之路》4篇 34章组成上下两卷。每章均对共和国史的相关专题作了建设性的述评 ,在内容上可以相对独立 ,在体系里却不可或缺。全书第一篇《概论》在行文与构…  相似文献   

6.
有关毛泽东录元稹《菟丝》诗赠杨开慧的故事,本是《湘江之战》一书中的艺术虚构。但它被当作史实写入不少作品,或作为毛泽东、杨开慧生活中有矛盾和冲突的线索,或作为理解毛泽东《贺新郎·别友》词中“误会”的论据。这一方面说明《湘江之战》对毛泽东的艺术刻画相当成功,另一方面亦说明读者是误把这部带有艺术创作色彩的作品完全当作历史来阅读,混同了艺术创作与史实、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为了研究“真实的毛泽东”,对此有必要澄清,把虚构与史实加以区别。但读者在阅读实践中要做到善于区分艺术创作与史实的关系亦非易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张晋藩主统的《中国官制通史》宋代部分的进行评述,指出此书“宋官制”的体例与张晋藩、王超所著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中”宋朝政治制度”的体例非常相似,且有大段照抄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内容或生活费误解,或系臆断,不符史实;在文字表述上亦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三国演义》史实与虚构的关系,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今的学者们都有许多论述,但不管他们的见解如何相左,分歧如何之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看到了处理史实与虚构的关系,这是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美学原则问题。叶朗在《中国小说美学》一书中曾对这个问题作过概述,他说:“我认为,这里的根本问题还在于对小说的性质如何认识。小说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与历史著作不同。金圣叹对它们作了区别,指出小说是‘因文生事’,而历史著作则是‘以文运事’。这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初,中国大陆书肆上出现了元朝吴亮的《忍经》和许名奎的《劝忍百箴》的合册本。列举的史实事例数百个,赞扬“忍”是至高无上的德行,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其中也有一些戒贪侈防骄躁的精辟见解;但全书有一个重大缺陷是将处事待人应当宽容谅解,同官场勾心斗角讲究阴柔的斗争策略相混淆,不仅劝人不争,顺应天命,而且认为应该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安于贫贱,甘当奴才,修炼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伪君子或阴谋家。  相似文献   

10.
《春秋》记事存在着为尊亲者讳的诗书笔法,后世颇多讥评.或以为史家曲笔之始,或以为史家任情褒随之范例。然则《春秋》的讳书笔法既不是不顾史实,更不是歪曲史实;而只是在记事上或者避实就虚,或者当书不书,于隐约其辞中透露出史事的真实痕迹,具有隐而不避、讳而不饰、微婉志晦、精义藏用之神妙。因此,对《春秋》讳书笔法不能简单否定;相反,倒是一种值得参考借鉴的史籍修辞笔法。  相似文献   

11.
《三辅黄图》一书,中唐以后无名氏撰。它是研究秦汉史,特别是秦汉长安、咸阳历史沿革、制度的可贵资料。该书清代孙星衍、庄逵吉等人或有校本及佚文辑本。今存张宗祥校本较为完善,但张本亦有误。如卷六《杂录·蚕室条》:“蚕室,行腐刑之所也。司马迁下蚕室”。关于“蚕室”一词,史书中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养蚕的处所。  相似文献   

12.
1984年,由周谷城先生任主编的《中国文化史全书》编委会成立,随后陆续征集了若干书稿,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其中有刘旭先生《中国古代火炮史》一书,初讨论时,或以为书题与文化史距离较远。后经审读,始知此书翔实丰富,对研究我国科技发展很有贡献,同丛书预定“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宗旨相符。这部书在1989年出版后,果能受到读者的认可。刘旭先生是中国古代兵器研究的专家,执教于湘潭大学多年,除《中国古代火炮史政【,有《干戈春秋》、《中国古代兵器图册》、《中国古代火炮发明时间初探》、《明清时代火…  相似文献   

13.
《华阳国志译注》一书是《华阳国志》的第一个全译本,为读者了解研究当时的史实提供了方便。书中对重言词"颙颙""戋戋""哽哽""祈祈""亹亹"的注释不准确,且多与译文相矛盾。"亹亹"一词在条目设立、注音与释义上都有瑕疵。  相似文献   

14.
顾丽华 《南都学坛》2007,27(2):14-20
近五年来,有关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研究有了较大拓展,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律文释疑,包括律文的制作年代、简的分类和顺序、简文个别字词的理解。二是政治史研究,包括官制、吏治、中央与地方关系、关津制度。三是经济史研究,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赋役制度、货币制度。四是社会文化史研究,包括户籍问题、继承问题、妇女问题、奴婢问题。五是法律史研究,主要侧重考察《二年律令》中律令的渊源、分类与格式、法律思想、刑罚原则以及具体刑罚。总结近年学界对《二年律令》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秦汉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商原委演义》一书,不著撰人姓氏,亦不见刻书年月,全书共25回,全面叙写了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历史,借以说明通商原委。作者主观意图是对大开海禁、到处开辟通商口岸的局面极为不满,故追原祸始,指出通商开埠之始末。然而作者又具有一股赤诚的爱国之心,故在敷演鸦片战争的史实过程中,始终贯注着一个局势不振、奸佞误国、致为英夷所侮的基本思想。所以,他在全书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议论,颇能说明这位作者创作这部通俗历史小说的进步作用。他说:  相似文献   

16.
张家山汉简《算数书》自出土以来一直被史学工作者所关注。作为一部珍贵的出土文献,《算数书》的史料价值不言而喻,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史、秦汉史、文献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近30年的辛勤付出,关于《算数书》的研究已取得多项令人瞩目的成果,因而很有必要对这些成果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历史小说,是描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它既不是历史教科书,也不是脱离史实的创作,而是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有机结合,因而它的生命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对历史小说,历来评论者的意见不一。但总的说,无外乎两种,或说过于拘泥史实,缺乏艺术创造;或说离开史实太远,违反历史真实。对《三国演义》一书,也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所以只能成一部通俗历史,而没有文学的价值”。与此相反,有人却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绝大多数不符合历史事实。有些只是传说,或作者的创造,在正史中无记载。这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不能说没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刘心武先生“揭秘”后的秦可卿,存在着诸多矛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揭秘”过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文本语句理解的绝对化;二是在以“史实”论证的过程中,其“史实”全凭一己之见,而其“论证”的过程也以主观推测为主;三是对秦可卿的理解是从印象出发,不顾及《红楼梦》整体思想与她在全书中的作用。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和秦可卿“揭秘”,实则是不顾其作为小说的艺术特点,消除了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辨伪学是研究史料真伪和年代的科学,属考据学或文献学。文献资料的运用,首先要求史实可靠年代准确。如研究古代哲学所参考的《周易》,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所参考为《诗经》,虽然过去对其训诂、注释、音韵、名物、考证的人很多,但对这两种书为年代各有分歧,史实的真伪考证不一,作者更是众说纷纭。其他古籍中类似情况亦多。即使是近在唐宋,有的专集之中也羼杂了许多伪作。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李翰林集》苏武认为其中的《悲歌行》、《笑矣乎》、《赠怀素草书》等不是李白的作品,乃“唐末五代间齐己辈诗也”。宋代词人李清照,处于北宋南宋之间,  相似文献   

20.
盘顺司小识     
我国自宋元以来,中央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实行土司制度。鄂西民族地区在土司制度大盛的明代设立了些什么土司衙门?其事载在《明史·湖广土司》,《明史·地理五》对鄂西土司衙门还作了整理排列,细读《元史》和《明实录》,深觉《明史·湖广土司》略盘顺司不书是重大疏漏,《明史·地理五》排列盘顺司之地位亦欠准确。现就所蒐集之盘顺司史实及吾人对该司认识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