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语言与思维孰先孰后,历来是许多专家在语言思维关系方面争论的一个问题。文章总结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在综合论述前面两种观点的基础上,分别指出了其进步和不足之处,进而又在含义和起源方面论证了第三种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指出其尚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rt in translation.First,the translation and art are defined and some historic views are illustrated.Then the author lays emphasis on how to convey the artistic information and provides some methods on how to achieve artistic effect in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3.
电影即现实     
结构主义虽然对电影艺术的研究是一个挑战 ,但是对于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份文献的电影的研究 ,不能过份寻求结构主义所带来的变化 ,而是应设法避免对符号学的刻板的运用 ,因为过份刻板的运用将会忽视对影片所处社会背景的真实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和并非折中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中和是被列入批判之列的 ,原因之一就是把它视为折中主义。实际上 ,中和并非折中主义 ,它有着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合理性。我们要承认中和的存在和价值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精华之一 ,当然也不可以把它绝对化  相似文献   

5.
对人的学习下定义的根据应该是人的各种学习的实际 ,人的学习是人获取信息并建构知识的活动 ,人在学习中并不总是能学到知识。本文的讨论启示我们 :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时首先要让其获得丰富的信息 ,然后要启发和引导其建构知识 ,要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顿新国  宋荣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0):49-51,108
命题是逻辑哲学的核心概念,许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关于命题本格的观点。弗雷格认为命题即被构造的思想,罗素认为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统一体,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是可能世界的集合。辨析以上观点可以指认:命题是被构造的抽象实体,它是真值载体,独立于自然语言而存在,具有合法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7.
宪法就是做答式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26日,国内六位著名的宪法学教授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围绕“宪法是什么”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宪法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下面是山东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张唯伟根据录音而整理的对白。题目是基于每个教授的发言摘录或概括出来的。山东大学法学院范进学教授做了文字上的修正。由于根据录音整理的文稿中有大量的口语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故本刊发表时又做了一些文字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科的实践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和知识分为理论、实践与制作。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将传统分类简化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并为康德所沿用。近代英、法的知识分类系统中也有类似实践哲学的领域。由于马克思力主“改变世界”,他的哲学就被许多人称为“实践哲学”,以区别于先前那些在马克思看来仅仅“解释世界”的哲学。当代加达默尔把自己的解释学也称为“实践哲学”。这些都属于学派意义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的中苏文学交流中,最受中国人关注、作品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作家要数高尔基,他在中国的地位与影响没有几个作家可以与之相颉颃。然而他在中国的接受始终伴随了非文学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的介入,表现出复杂的接受状貌。高尔基作为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的个案,生动地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他作为文学家的复杂性,作品的丰富性被抹煞,对他的阅读走向程式化和政治化。这是对他的严重误读,是作为艺术家的高尔基之不幸。进入新时期,加诸在文学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逐渐祛除,文学日益回归自身,高尔基在中国才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然而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典范性意义也就此失去。  相似文献   

10.
11.
2006年5月26日,国内六位著名的宪法学教授在山东大学法学院,围绕“宪法是什么”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他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宪法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下面是山东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张唯伟根据录音而整理的对白。题目是基于每个教授的发言摘录或概括出来的。山东大学法学院范进学教授做了文字上的修正。由于根据录音整理的文稿中有大量的口语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故本刊发表时又做了一些文字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人性善的哲学家。从他的宇宙生成论、人性修养论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人性善的。老子认为人性变坏的原因主要是客观事物的影响和世俗教育,"复归于婴儿"是老子人性修养论的总纲,其复归美好天性的主要措施是:反对享乐品的出现,反对世俗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 ,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并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永恒不变的教条 ,而是继续对之加以丰富、完善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改正过自己的一些不够准确的提法。例如用“劳动力的价格”的科学提法代替了“劳动的价格”这一含混不清的概念 ;用革命的多种方式的正确提法代替了“只有用暴力推翻……”这种过分绝对的判断 ,等等  相似文献   

14.
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虽然这一理论具有反西方中心论的意味,但也必须注意到,在雅斯贝斯所划分的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跨越着全部四个阶段,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到第二阶段绝灭了,古希腊文明则在第三阶段才开始。追溯民初以来学者早已开始的东西文明比较,更多关注的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上。20世纪初兴起的疑古思潮将中国古史"砍掉一半"、"打个对折","轴心时代"理论则恢复了晚周诸子学的合法性,但它同时继续漠视三代王官学,而三代王官学正是晚周诸子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华文明对接中的偏差,其影响将是流与源的颠倒、反题与正题的倒置和各期学术史的逐次错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虽然这一理论具有反西方中心论的意味,但也必须注意到,在雅斯贝斯所划分的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跨越着全部四个阶段,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到第二阶段绝灭了,古希腊文明则在第三阶段才开始。追溯民初以来学者早已开始的东西文明比较,更多关注的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上。20世纪初兴起的疑古思潮将中国古史"砍掉一半"、"打个对折","轴心时代"理论则恢复了晚周诸子学的合法性,但它同时继续漠视三代王官学,而三代王官学正是晚周诸子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华文明对接中的偏差,其影响将是流与源的颠倒、反题与正题的倒置和各期学术史的逐次错位。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分析哲学的时代氛围、复兴马克思主义的愿望和重建马克思主义的需要,采用分析的方法来解读和重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就是概念清晰、表达明确、论证严谨的方法,其分析包括广义的分析和狭义的分析。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强调分析方法的时候,走向了绝对化,以至于为了坚持分析的方法,不惜牺牲或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内涵的分析可知,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当下我们要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使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同时,要准确地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含义,避免片面强调法治或德治.  相似文献   

19.
20.
宗教与社会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在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变迁;宗教本身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人们寻求精神需要时的一种选择,它以自己的信仰对社会道德有所担当和作为,它以自己的信仰体系去解释和说明科学尚未认识的领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需要。理性地面对客观存在的宗教现象,正确引导和利用宗教这一社会资源,使之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