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经济中的金融约束与金融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失衡 ,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金融抑制严重、资本市场欠发达、制度创新能力弱则是制约西部金融成长的主要因素。对此 ,应通过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进行有效资本动员、发展资本市场与强化制度创新来推动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均衡,通用的做法就是通过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以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开发战略,就是利用政府对西部的倾斜政策,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10年来西部地区利用区域经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的西部开发中,通过区域经济政策更好更快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本文运用TFP(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依据,在可靠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检验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对产业承接地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特征和金融支持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指出金融创新是驱动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过程中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提出了金融创新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些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统筹我国发达与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中部地区(本文指晋、皖、赣、豫、鄂、湘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中部作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联接中轴地位很不相符,不利于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是我国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地区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求后发地区实现经济的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后发地区追赶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寻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以确保后发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只是注重于速度的超越,而是经济发展的全面综合跨越。本文通过对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经典理论的分析,从后发优势理论、大国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增长极理论等多方面为我国西部后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部欠发达地区被"双重极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西部的快速发展进而缩小东西部差距,迫切需要在西部构建能拉动西部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在西部同样也存在着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分,较发达地区的存在为构建西部增长极提供了可能。西部较发达地区由于增长极的建成与发展必然会对西部的欠发达地区产生极化效应,加上东部原有增长极对西部的极化效应,两者同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产生极化效应,即"双重极化"。这种"双重极化"将导致西部区域内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况:较发达地区发展迅速,而欠发达地区因"双重极化"作用跟不上较发达地区的脚步,在西部内可能形成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7.
地区差距的扩大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如何看待地区差距,以及以何种方式解决这个差距,关系到我国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决定着我国社会能否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 地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 地区差距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现实水平、资源特征、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别,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地区差距主要表现为由上述因素所导致的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结构、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富裕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就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地区比较富裕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贫穷落后。当然,这并不排除东部也有比较落后的地区,中、西部也存在相对发达的地域。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促进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2000年的既定发展目标,对于社会政治局面的长期安定和各族人民的和睦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城乡经济改革的深化,将使西部地区在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内,受到市场规律的挑战。改革所形成的新区域格局,很可能导致东、西部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占有我国半数以上的国土。如此广大区域的迟滞发展,势必延缓整个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9.
面对人均GDP绝对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①,欠发达地区的人们终于明智地放弃了“纵向比较”的自我安慰,开始了“追赶”战略的艰苦探索。然而,探索一直未能跳出跟在发达地区后面走的思维定式,总是困于如何更多、更完整地借用发达地区的经验的框架中做文章。实践已经和将会证明,这种发展道路是无法有效缩小地区差距的。因此,必须以新的观点来审视和调整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一、真正把加强农业摆在经济工作首位“无工不富”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欠发达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遵循的首要原则。从理论上说,工业化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后劲和空间。但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 ,是摆在这些地区面前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 ,西部欠发达地区只有改变过去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下 ,实现本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我国人口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向城市人口占多数转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理应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贯彻城市化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强对西部人口增长的控制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一般说来,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要快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而不论是在西部还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目前以经济发展总量为标准.可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或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三个区域。按照该标准。笔者执业所在的安徽省(包括黄山市)当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之列。本文拟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律师执业存在着的突出及共性问题进行剖析,探索一条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对产业集群的讨论主要针对东部地区,而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现象关注较少。产业集群不应该仅仅是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空间组织的重要形式,而且也应该是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本文在讨论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成都武侯鞋业集群为例重点讨论西部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动力机制、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地方政府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因主流经济学本身的缺陷以及传统研究把握区域本质方面的局限性,至今在把握实现协调发展机制方面仍存在欠缺。基于现实的块状经济和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角度,本文提出了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打破不断强化发达地区区位优势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而要打破这种循环累积机制,则要降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必须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设立一定的政策梯度的主张。而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则应实行有别于发达地区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国21世纪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西部大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西部集中了我国相当的科技力量,甚至在不少方面科技实力超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雄厚的科技基础是我国西部省份的优势。本文就此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分析。文章认为,今后西部应着力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新技术和高等级公路技术等七大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6.
发展县域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县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经济社会活动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县域。如果广大县域经济能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则整个省、整个国家就会顺利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战略目标。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县域经济发展上表现尤为突出,人们往往看到东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而忽视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困难,造成了认识上和工作上的错位。本文以地处中部的河南省为例,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视野下的非均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下,中央政府走出了均衡发展经济的误区,以非均衡经济战略贯穿中国现代化历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目标,并以此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傅耀 《山东社会科学》2006,2(11):103-107
欠发达地区如何向发达地区收敛,关键取决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收敛的约束条件,同时也是其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没有一条绝对标准的、或者模式化的发展路径。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地区之间增长差异的条件,为相关的利益主体提供全面的信息,创造制度并设计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华中地区经济崛起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但能不能实现崛起,除了取决于国家总的战略布局和政策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华中地区经济战略方向的选择正确与否.是"承东启西"的二传手,还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据地?有人认为,华中地区处于我国"东靠西移"的中间部位,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东部发达与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中等水平,因此,华中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当好"二传手",即首先学习东部地区的技术、管理经验,再作为"二传手"向西部地区逐步转移,以发挥在全国战略布局中承东启西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向西部进行战略转移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20.
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应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