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从城市人口变化还是城市空间变化角度观察,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中国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是以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使用权为内在动力的空间城市化过程,这一机制是由一系列土地法规催生形成的。这一城市化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意于解决人口城市化中跨省市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问题;它造成空间意义上低效率的假性城市化;更为重要的是,它造成了具有宏观影响的土地金融风险。本文基此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策动的空间城市化机制,规避其产生的问题,通过激励设计促进城市化在机制与目标方面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中印两国同为世界人口大国,分别居第一、二位;同属亚洲国家,且地理上毗邻;同是经济上的发展中国家;同是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同时,两国在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风俗习惯上又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两国的可比性基础。就人口城市化方而而言,两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对其人口城市化的发展加以比较分析,是有意义的。本文从三方面加以探讨:一、中印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动态比较;二、中印人口城市化的内部结构比较分析;三、影响中印人口城市化因素的比较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城市化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辉 《人口学刊》2003,(6):51-58
人口城市化在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的中国人口城市化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全面推进城市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推进中国人口城市化,必须在我国现行城市化方针指导下,既研究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借鉴国际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现实国情和基本问题,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走出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人口城市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战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 政府如何使用农业剩余在发展中国家间因体制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在50年代以来的中国,如何使用农业的剩余又直接和人口城市化政策联系起来。本文试从分析1984年以前的体制下的农业政策入手,分析人为控制人口迁移的城市化政策形成的基础,并且讨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的进展和所遇到的深层障碍以及所面临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口、经济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利用合理假设,还原了理想人口控制之下我国城市化的理想效果和适当经济控制之下我国城市化的较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城市化水平低下源于人口的高速增长和经济增长缺乏连续性;等值的人口增长率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限制作用大于等值的经济增长率的推动作用;人口的过快增长使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和人口数量过大的状况是导致表象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背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人口城市化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职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正> 在全球人口发展分化为两股互为逆向运动趋势的同时,相对应地,城市化发展也形成两大潮流。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在人口趋向稳定甚至减少的同时,城市化出现“U形回流”现象;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稍有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个别大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形成严重的城市膨胀病。于是,有人对城市化这一趋势本身提出质疑,认为“U型回流”是对城市化的一种反动,而城市膨胀则是城市化弊端的集中表现。就此,我想通过分析,对城市化的概念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人口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中国近代人口城市化的概况 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外国和本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通商口岸的开辟、现代工业部门的成长和交通运输结构的改变,一批近代式的城市迅速兴起并扩大,取代了旧式城市的主体地位;传统城市也被加以近代式的改造或受到近代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城市的数量、规模、职能性质有了明显变化。城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周丽苹中国人口城市化正以它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作为城市一切活动的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与高速增长的经济、迅速聚集的人口相协调,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趋势1.城市发展不匀速我国城市化速度缓慢的现...  相似文献   

10.
<正> 十年改革对我国独特的城乡人口二元结构有所冲击,城镇人口增长较快,从而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判断目前城市化水平?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过高估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最近几年,许多人鉴于统计上造成的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过低,就把城镇市区农业人口、市辖县总人口,都算是城市人口,以此提高城市化水平,这是不应该的。如在《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493页上的统计,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20.8%,只过了3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城市的计划生育工作比较好搞,控制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困难不大,而限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并取得很大成就;于是最困难的就是在抓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剩余人口寻找出路,从而便得出“离土不离乡”的要求,和发展农村集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人口城市化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城市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口城市化进程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者要协调、稳妥地发展。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统一体,它是以一定的空间和自然环境为依托,高度集中了生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城市化态势逐渐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指出当前人口流动和迁移已超越生育与死亡,成为决定我国人口形势的主导力量;面临着全新的人口形势,我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人口城市化的到来。文中通过对北京和德国的案例分析,从"城市体系"的视角来考察城市规模,提出城市的功能需要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去恰当地定位。目前需要的不仅是在理论上正本清源,认清城市化对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在实践中消除妨碍人口城市化的种种不利因素,从各方面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以积极推进我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农村人口伴随工业化进程向城镇迁移和集聚的结果。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与集聚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国,除工业化进程这一基本因素以外,国家政策对人口的迁移、集聚和城市化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化问题,必须研究影响人口迁移与集聚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史继红 《西北人口》2005,(4):22-23,27
在“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这个话题里,可以折射出中国发展的一段历史,本文试图从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联系的视角作为定位思考的基本点,在探讨和分析中梳理思路,从而对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有一个比较理性客观的认识。这就是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人口城市化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均衡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确是需要进行理论讨论、百家争鸣,形成社会共识的一个新理念。文章从中国人口大流动与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关系切入,提出如何实现几亿农民工以市民化为内涵的深度城市化;如何迎接未来几亿农村人口快速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并保持人口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政府面临的艰巨考验。文章分析北京市控制外来人口规模屡屡受挫的困惑,论述了转变城市人口发展理念的意义。主张城市政府应从被动的人口规模控制转向主动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目标,转向积极的社会制度创新,正视新移民存在的客观事实,突破城市建设、管理以本地户籍人口为规划依据的思维定式,实施一元化人口管理,进而从客观上实现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实现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伴有户籍的相应变动,而另一种类型则没有户籍的相应变动。我们将前者称为永久性迁移人口,而将后者称之为暂时性迁移人口。辜胜阻等人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了湖北省迁移人口中永久性迁移人口和暂时性迁移人口的异同,发现二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行业、职业、迁移流向和迁移距离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辜胜阻等,1994)。与此同时,二者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各不相同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大量人口从乡村迁移到城市中,这就是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我国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将出现较多的乡村人口向市镇(城市和城镇的简称)集中,这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和提高人口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人口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西北干旱区人口城市化简况西北是我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按行政区划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五省区(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也做适当论述)。本区深居内陆,具有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面积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和东部有着迥然不同的特征,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发展格局,具体表现为人口城市化程度低、聚集度高、大小城市对比强烈、城市人口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图1)。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的二元分析框架与我国乡村城市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朱宇 《人口研究》2001,25(2):53-60
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区域结构理论是人口城市化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基础理论框架。本文在简单介绍这两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 ,评述了它们在研究当今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问题上的局限性 ,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城市化的实践 ,论述了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在突破基于二元分析框架的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理论局限性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