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活动促进城市发展,自古而然。进入现代,传统商业依然对城市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芜湖自咸丰兵燹,肆廛为墟,但又很快兴盛起来,其原因有 一是开埠后芜湖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的中转站,集中了许多商业活动;二是芜湖米市贸易的崛起。其中第二个原因即米市的发生、发展,对近代芜湖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起了重  相似文献   

2.
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快速发展,稻米贸易在其中起了支配性作用:稻米贸易带动了一些市镇的兴起和繁荣;多数市镇形成了以芜湖为中心的稻米市场层级体系;稻米是众多市镇的主要商品,稻米贸易成为当地商业的支柱,影响市镇的商业布局,其旺疲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市镇的兴衰。稻米贸易对近代安徽长江流域市镇的发展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力,是在明清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工的背景下,由近代安徽稻米生产的单一性和偏高的商品率及稻米贸易在安徽工商业中的重要地位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1900—1930年芜湖对外贸易实际值一直增长,直到1931年后才开始急剧下滑。在这一过程中,芜湖及安徽其他主要城市的商业过度繁荣,导致工业投资过低,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近代工业化进程迟滞,在全国处于末流。20世纪30年代,芜湖随着商业尤其是米业的衰败而衰败。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但芜湖及安徽经济的发展却违背了这一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但芜湖及安徽其他主要城市的近代工业化却因商业的过度发展,始终扮演着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的角色,未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近代工业,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九江口岸的开埠和贸易发展,意味着近代江西经济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历程。贸易的增长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推动着近代江西传统市场向近代市场转换,进而促进初级市场数量增加,中级市场商品交换扩大,区域市场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芜湖开埠通商后,新式航运业逐渐兴起,商业贸易日益繁荣,近代工业开始起步,现代金融异军突起,奠定了芜湖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也使芜湖发展成为全省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6.
1900—1930年芜湖对外贸易实际值一直增长,直到1931年后才开始急剧下滑。在这一过程中,芜湖及安徽其他主要城市的商业过度繁荣,导致工业投资过低,产业结构严重失调,近代工业化进程迟滞,在全国处于末流。1930年代,芜湖随着商业尤其是米业的衰败而衰败。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但芜湖及安徽经济的发展却违背了这一原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但芜湖及安徽其他主要城市的近代工业化却因商业的过度发展,仍然扮演着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的角色,未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近代工业,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7.
天津开埠以后,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由一个封建城市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从附属于北京的城市逐渐转变为沟通中、外、南、北商品交流的外贸型工商业城市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一变而为联系国内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窗口。天津的历史基础、运输方式的变革、和腹地的经济联系、内外贸易的发展、天津城市的近代化等几个方面是影响近代天津成为华北经济中心的主要因素,对这些因素的系统研究有助于理解天津在近代华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岳、长开埠与近代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岳州、长沙相继辟为商埠。岳、长的开埠 ,使得湖南有了直接对外贸易的窗口 ,其对外贸易也呈现出若干鲜明的特征。同时 ,岳、长开埠对近代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湖州南浔刘氏为近代著名绅商家族。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后,刘氏家族起家于辑里湖丝贸易,后扩展家业至盐业、典业、地产业等各个领域。19世纪80年代以后,受国际贸易体系和国内生产结构影响,刘氏家族的商业资本加速流向近代工业、商贸业和金融业,但总体上仍然表现出以商业资本为主导的资本结构特点,并与传统经济形态保持着甚为紧密的关系。刘氏家族的个案反映出近代绅商阶层的经济近代化尚未获得充分、完全的发展,揭示了近代绅商阶层转化及其商业资本转化的过程的艰难。这两个转化过程,需要应对与近代社会生产结构、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官府势力和官僚资本等诸种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代芜湖开埠后的十余年间是口岸社会生态生成的关键阶段,《申报》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大量报道。在《申报》的新闻话语中,芜湖彼时的社会转型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申报》将这座内河口岸城市的治理无力、风气沉沦以及矛盾尖锐的多维面相呈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内容一方面为人们思考皖江流域近代转型表现出的社会症候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也为把握《申报》新闻话语特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中的天津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津在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未受重视。近代以前西北地区的商品交流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天津的开埠及其经济辐射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使西北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发生了联系,开始向外向化经济转型。由此可见,在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的过程中,天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18 4 0年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外国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取得了种种特权 ,对中国展开以商品输出为中心的侵略活动 ,形成了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市场体系的新格局。随着沿海和内地城市的相继开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向内地渗透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下 ,华北传统的市场逐步由自给自足的内贸型经济开始向近代外向型经济转变 ,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北近代的典型商品市场棉花棉布、市场和小麦市场的研究 (由于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 ,战争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 ,中国转入战时经济 ,所以本文讨论的时间范围是 19世纪 70年代到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 ) ,探讨其中反映出来的近代华北市场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研究,学界一般强调开埠通商后外部国际市场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着重关注口岸城市与腹地经济的有效互动.然而,从长时期的角度来看,近代口岸城市的发展是与其参与海洋亚洲的建构息息相关的.以福州为例,长久以来,借着亚洲内部的贸易关系,琉球与台湾成为福州城市与港口发展最深刻的历史记忆.然而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开埠通商,与更大的国际市场建立联系,福州的发展反而形成了一种偏离.在丧失传统亚洲外部市场之后,福州及其腹地都被迫转向"内在",表现出极大的内向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是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城市在其产生与发展中,呈现出其自身的特点:开埠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开埠前,即使是较发达的汉口、天津、上海等城市,也仅仅是国内货物的集散地,但开埠却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城市近代化拉开了帷幕;“因商而兴”是中国城市向近代化发展的基础,由开埠通商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力量,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中的新动力,商业功能日益成为近代城市的主要功能;由于兴办近代企业,使城市发展有了独立的经济保障和经济依托,从而加快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自清末始,随着机器设备的采用,安徽稻米加工业开始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并逐步形成了传统手工工场与近代企业并存的局面。抗战前,机器稻米加工业成为全省近代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安徽稻米加工业的业务渗透到稻米贸易的加工、贩运、中介、销售、仓储、粮食金融等多个领域,其发展深受安徽稻米贸易发展的影响,随着稻米贸易的兴盛和转衰而经历了快速发展和逐渐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安徽经济增长极在皖江东段城市圈(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市),它以合肥、芜湖为双核。这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发育尚不成熟,其空间形态的缺陷是"双核不对称"和"中间塌陷"。因此,要加速发展芜湖这个相对弱小的次中心城市;合肥、芜湖要相互策应,促进横亘其间的农村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使皖江东段城市圈真正连成一片,对整个皖江城市带,乃至全省经济发挥更加强劲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安徽"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开发"大芜湖"跨江城市组团,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安徽区域经济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开埠前的川东商品市场为研究对象,对于流入和流出这个区域市场的大宗商品进行了考察,展现出一个门类齐全、容量巨大、购销两旺的商品市场.同时也总结出这个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即过分依赖农副土特产输出以及与其它区域市场的商品贸易来往显得比较内向和被动.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与清代中前期川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将日本近代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的以商立国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并对之作了简略的分析、评价;指出以商立国论是日本近代重商主义思想的典型表现形式,适应了日本近代开国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认为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商品货币经济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将日本近代市场经济建立时期的以商立国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并对之作了简略的分析、评价;指出以商立国论是日本近代重商主义思想的典型表现形式,适应了日本近代开国贸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认为在指导思想上重视商品货币经济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自主开放的国际贸易口岸,农业转型对其兴起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农业生产由自给生产转向商品生产,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农副产品,这为自开商埠提供充足的贸易商品;重农意识由农本思想拓展到农商思想,积极主张开埠通商发展自主外贸,这为自开商埠提供通商思想支撑;而农业赋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凸显关税是政府收入重要来源,推动国用匮绌的清政府下诏开埠通商以保国家财源,这为自开商埠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