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文与野、主与客的关系入手,在与人类学的比较中,讨论了口述历史与口述传统的特色所在.认为口述史文本是研究者通过访谈制作的,而民俗学之口头传承文本则是研究者通过田野作业发掘的.  相似文献   

2.
口述/书写:历史的叙述与叙述的历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口述 /书写在当代学术界 ,特别是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其单纯作为表述、记忆、传承的方式 ,其价值也不仅局限于某些学科 ;这种具有反思意义的讨论明显兼有学术转型中的学理性质。鉴于此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兆荣和他的研究生们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门讨论 ,大家集中就概念、学科依据、书写的权力化、社会价值分层、国家与地方、田野的现场性等进行了辨析。参加者包括 :赵海英 (藏族 )、王晓萌 (汉族 )、杨正军 (回族 )、徐苑 (汉族 )、钟敬锋 (汉族 )。  相似文献   

3.
关于知青口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史学以文献利用为主,口述方法的运用,对包括知青史在内的当代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补史、证史,可以改变极少数人垄断话语权的状况,从而深化对历史的认知.但口述也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除了遗忘造成的失忆,选择性记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办法是使口述方法与文献方法相得益彰,以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一个口述史学者的口述 --定宜庄博士访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宜庄博士是一个做满族口述史成果丰富的学者.中央民族大学的学术风格和研究取向直接影响了她的学术风格和研究取向.民族和性别的优势使她把满族妇女作为自己做口述史的切入点.做口述史对她的历史观产生了重大影响,或者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她的历史观.顺其自然是她做口述史最大的心得和体会.强调口述史学应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云锦织造大师周双喜的访谈,以最真实的人物对话,反映当代云锦的发展变迁,为后人留下可供参考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妇女优良的历史传统主要表现为:自强自立,追求平等,敬老爱幼。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游牧经济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就的民族性格使然。这些历史传统几经考验和升华,在现代社会里已经发展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积极的作用,应该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文化记忆,由传承人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代代传递延续.对非遗文化地保护最重要的就是对传承人地保护和记录.对国家评审认证体系中出现的大量市级、区县级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而言,他们代表着丰富、多样性的地域文化.把口述史实践方法引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领域,尤其是对数量庞大的地方非遗传承人...  相似文献   

8.
定宜庄 《中国民族》2012,(4):47-48,46
我是逐字逐句将这部名为《额吉河》的口述史读完的,对于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稿件的我来说,这已经是近年来很少见的情形了。额吉,这是蒙古族对母亲的称呼,是蒙古族的民歌里被反复吟唱的主题。它让人想到温暖,想到希望,想到乳汁和青草的清香,想到草原上平静流淌的河水。北方自然环境的寒冷严酷、游牧生活的迁徙无常,使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成长都显得特别珍贵,也使哺育呵护生命成长的"额吉"一词,呈现出一种特别的庄严和神圣。  相似文献   

9.
10.
德昌县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就有着"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德昌县傈僳族高腔音乐产生于傈僳族生活劳作、婚丧嫁娶中,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高腔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自由,韵味浓厚,2004年被列入四川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采访熊国秀、谷绍珍、李文华三位傈僳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旨在揭...  相似文献   

11.
对民俗学而言,民众长期积累的知识,是理解口头表述的前提;口述者的记忆,现场的心态、听众的反应,都影响到口述本身.所以,民俗学讲究"深入访谈",讲究对研究对象内部知识的了解,从而描摹民俗事象背后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周爱明 《民族学刊》2019,10(1):47-56, 112-113
《格萨尔》这部世界著名的至今传唱于青藏高原上的口传史诗,究竟产生于何时?为何人所创?又是如何日渐丰盈成为世界最长史诗的?至今讨论仍在进行,亦无定论。本文从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零星记载入手,分析最早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军王的有限描述及形象,进而考“格萨尔传”与“说格萨尔传”之具体丰盈、发展及《霍岭大战》等记录整理本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指出“藏三国”之讹及“谢村版”和“拉达克版”的内容、特点与价值,试图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考证,厘清《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边多 《西藏研究》2002,(4):25-30
手中没有供品不开门。”诸如此类的各种唱词比比皆是 ,数不胜数。很显然 ,这与《格萨尔》中的任何一种唱词完全相同。对《格萨尔》说唱音乐而言 ,由于说唱音乐与山歌、牧歌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而它虽然没有直接吸收山歌、牧歌等音乐素材 ,但仍利用或吸收了该地区的其他传统民间音乐。如以昌都民歌《美酒献给好头人》为例 :  24 中板  下面是一首《达岭大战》中一个名叫阿滚的牧养人所唱的人物专用唱腔———《牧养随风悦耳曲》 :  24 中板  假如我们对以上两首歌曲的基本艺术风格、音阶旋法、调式调性和节奏形态等进行比较研究 ,从中…  相似文献   

14.
在《格萨尔》学领域研究说唱艺人是重要的课题。世界绝大多数著名史诗已成固定文本,没有传唱艺人,而藏族史诗《格萨尔》仍以活的形态被艺人传唱,这一切应归功于神奇的说唱艺人。因此,挖掘、发现、调查和研究说唱艺人是抢救、整理《格萨尔》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探访艺人,首次研究《格萨尔》少年说唱艺人斯达多吉,并分析该艺人的说唱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生前是国际著名史诗学者、古典学者和口头传统比较研究专家。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简单勾勒了他的学术贡献:作为"口头程式理论"当今的旗手,他完成了从古典史诗研究向口头史诗研究的转折,形成了"内在性艺术"的学说;他创用了"大词"和"传统指涉性"等概念,建立起口头诗学的理论体系;他创办理论刊物《口头传统》,极力倡导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口头传统研究,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文学术的格局和走势;他通过对口头传统和互联网两者的并置和比较,总结出人类"思维通道"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其学术建树极为可观,未来影响必定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6.
口述史的田野作业和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的记忆>是近年口述史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部.但作者侧重文献导向的田野作业,而对口述历史应有的"口述特性"在文本化的叙事中的呈现关注不够."叙事"与"分析"两种史学写作传统交替为主,却始终并存.反映出"叙事"手法在历史编撰中的地位不容低估.口述材料在被整理改编为印刷文本时,被访人难免陷进尴尬的"他者"境地;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为扭转口述田野关系中非对称的主客关系提供有效的物质保证,新的口述历史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维吾尔族民间叙事传统达斯坦的田野调查材料,从表演语境出发,分析其演唱人群体达斯坦奇的演唱特点。基于达斯坦的演唱,或依循口头传统规则,或基于书面文本范式,指出达斯坦民间艺人的演唱可分为纯凭记忆的创编性演唱和念诵文字抄本的定型演唱。虽然有些艺人不能归为创造型歌手,但复述型歌手也有其存在的合理空间。正是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演唱方式与受众积极互动,让达斯坦口头叙事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也使这宗濒危的口头艺术与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18.
口述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新疆兵团军垦口述史研究是兵团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军垦口述史资料,既可补充兵团文献档案等文本史料记载的空缺,又可纠正文本史料记载之谬误。本文对军垦口述史研究的必要性、基本方法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噶举派印度传承史略@克珠群佩$西藏民族学院民族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