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恶搞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在中西文化中的传承时下流行网络“恶搞”,有人将之称为时尚,属于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征候,这是很有道理的。但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既然属于文化,总有它的渊源,深究起来,恶搞在中西文化史上都有其深远的传承。日常生活是平庸、琐碎的,于是人们创造节日,从中获得快乐,补充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的源泉就在于恶搞。从这一角度分析问题的是巴赫金,不过这位理论家使用了另外的一个词语叫“狂欢”,其实这两个词意在汉语中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西方的狂欢节实际上就是恶搞。狂欢的最高原则是“笑”,各种表演、言语都是以笑为主要原则,而且这种笑是全民…  相似文献   

2.
KUSO文化与网络群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末,一个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惊天血案》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作者以幽默讽刺的风格对某导影拍摄的影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戏弄和颠覆,在网上受到热烈的追捧,引发了网络“恶搞”的浪潮。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2005年是“PK”年,那么2006年就是当之无愧的“恶搞”年。年初,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电影《无极》开始,“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之后,恶搞文章、恶搞图片、恶搞音乐、恶搞影片、恶搞名人事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简直是无处不“恶搞”。作为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恶搞在这个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中,因作品所具有的娱乐性以及解构权威、颠覆传统、挑战精英所带来的快感,已经得到广泛流传并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娱乐形式之一。但是,正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根植于网络的恶搞也同样利弊共存。在一些恶搞…  相似文献   

4.
网络恶搞:青少年集体狂欢的新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恶搞的风浪甚嚣尘上,它已成为青少年疯狂追捧的对象.本文以大众传播学、网络心理学、哲学、文化社会学、经济学的多维视角,深刻阐述当代青少年热衷追捧网络恶搞的原因,辩证思考网络恶搞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指出减少与控制网络恶搞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需要青少年自身与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恶搞风起云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着馒头引发的血案山歌带来的癫狂恶搞者的宣言在江湖广泛流传“抬头望见北斗星,心里想念周星星。在一个以消费为大爷的年代,一个以宣扬身体、平等消费与多元文化共享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恶搞者,一个叛逆的、自我的、追求享受、反抗沉重的恶搞者!”这首流行于网络的歌谣已经成为网络恶搞者的宣言,正如他们所说,为什么要登山呢?因为山在那里。为什么要恶搞呢?因为世上有太多道貌岸然在那里,有宏大叙事一统江湖,有精英意识妄想千秋万代。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个草根也要发言,也想把自己的想像力发挥出来,把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惊世骇俗的创意…  相似文献   

6.
2006,被"恶搞"的一年2006年,是一个"恶搞"井喷年,从胡戈扔出一个馒头的血案起,恶搞便像瘟疫一样在整个互联网蔓延,在成为2006年度最流行的词汇时,也成了一种最流行的文化现象。当年,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恶搞让人目不暇接,甚至有些目瞪口呆。恶搞之风不仅席卷了所有上映的大片,而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际》2007,(3):48-49
[导言]恶搞,又称Kuso(库索),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文化。恶作剧自古有之,但当它插上IT技术的翅膀,再驶上网络传播的高速公路,便一发不可收拾。胡戈的“馒头”把中国互联网视频恶搞带入了鼎盛时期,接下来恶搞之风愈刮愈烈,五花八门的恶搞视频铺天盖地而来。从方言配音到电影剪辑,从影视作品里的人物到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恶搞的枪口甚至瞄准了红色经典、英雄人物。终于有一天,有人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8.
步入e时代,网络“恶搞”逐渐走人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又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外来的“恶搞”在本土生根的背景可归结为技术的推动等四个原因。大学生群体在舒缓精神压力、对有时代感的东西和新技术好奇、追求和想要参与社会讨论等心理因素下被网络“恶搞”文化“吸引”。这种新兴文化形式一方面能够给大学生群体减压,给他们提供创新思考的新维度和新技术,并且满足他们作为准社会成员想要参与社会问题讨论话语权的需要,但与此同时网络“恶搞”文化由于缺少规范、品质参差不齐可能导致大学生群体形成不正确价值观和影响他们接受正统的学院式教育的合理内容等方面.大学生群体自身要更加理性的对待这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滥用恶搞自由的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靡网络虚拟世界的“恶作剧”“搞笑”(恶搞)之风,由于开始蔓延到了“红色经典”和优秀传统文化领域,终于在前不久遭遇了一次强烈反弹:光明日报社邀集新闻、影视、网络以及高校的部分知名人士,召开了一次“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与会者从道德、法律、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无节制恶搞的种种危害,一致呼吁要“刹住恶搞之风”。单从形式上看,“恶搞”作品基本上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产物,有拍摄、剪辑和拼凑的视频、图片或者文字、叙事等;从内容上看,这类作品往往是对现实的反讽、颠覆和解构,具有很强的草根性、平民化等…  相似文献   

10.
恶搞文化伴随网络文化越行越盛,不仅限于网络,深入到文化、艺术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有抢占主流文化之势。  相似文献   

11.
近来,恶搞之风越刮越烈,与此同时,恶搞也成为滋生侵权的温床,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无一幸免.恶搞是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玩过火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在保持轻松幽默的同时,恶搞要把握的界限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从对诗圣杜甫我很忙的调侃,到网友我姓曾的逗趣,从对包大人很黑的戏谑,到元芳体对狄大人事事问人的质疑,网民的网络热情一次又一次被引爆。在中国这样一个注重民族传统和文化修养的文化大国,任何非主流文化都难获褒准。恶搞文化作为与主流文化对举消解的娱乐性文化现象,因此而呈现出一种网民群起而哄之的狂潮。文章从杜尚的《L.H.O.O.Q》和"你幸福吗"对比中法两国不同时期受众对文化的解构,认为恶搞文化目的不是为了颠覆,却客观上起到了反传统的作用,并扼要论证中国网民出现集体狂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文化交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的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设计师们逐渐认识到,挖掘传统设计元素,传承传统文化,把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密切结合,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提出设计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域的差异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上。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西方之间的地域差别、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决定了中西文化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我们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从我们的文化习惯出发,而应当在翻译时更多地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关注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在英美文学的翻译中,要更加关注中西文化差异,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对英美文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保证对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随着当前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充分考虑中西文化鲜明的个性,才能在英美文学翻译上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5.
恶搞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从前几年流行的PS换头游戏,到如今恶搞视频的汹涌而至,恶搞因其娱乐性、搞笑性的特点迅速传播开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少低级趣味的,甚至有违公众道德的恶搞视频开始蔓延,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从中美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来看,中美文学中的诗歌大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我们通过分析这些诗篇的地域性,可以很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和地方风土人情,更好地中美文学的地域文化的传承,本文以中国第一部诗歌《诗经》和美国诗歌《海湾圣诗》等几部作品为典型,以期在诗歌的鉴赏基础上,掌握中美文学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朱瑛 《职业》2017,(28):20-2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在当下以新兴文化产业为先锋的市场竞争中是一笔极其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本.职业院校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是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领头者与中坚力量.民族文化产业的兴起需要职业院校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传承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杜娇 《职业》2016,(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语言始终和文化同步发展.本文从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两个方面,说明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并且这种文化差异恰恰是目前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的视角下,钱穆先生认为,中西两种文化在宇宙观,人生观,思维、行为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并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来解说这种存在着的中西文化差异.陈勇教授在肯定钱穆先生文化观点的研究价值和张扬民族性的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其过于强调个性而淹没了共性,也认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存在偏颇.而笔者站在这两位巨人的肩膀上,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初步的再解读.  相似文献   

20.
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文化判断力。高职英语教师文化判断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渊博的知识,教师只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对纷乱复杂的文化进行鉴别。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其次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都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高职英语教师还要努力成为一个文化的研究者,认真研究中西文化,并对中西文化有较强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