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两次“猴子审判”相映成趣,两者都涉及自由教育原则,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第一次“猴子审判”借助自由教育原则帮助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入美国学校课堂,而新版“猴子审判”却在自由教育原则下试图用“神创论”和“智能设计论”取代进化论。“猴子审判”向美国自由教育原则提出了挑战,迫使对自由教育原则进行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借助日译西学,以“旁征博引”的方式对德国哲学进行了批判与吸收。他分别以“无神论”、“自我”自由和“俱分进化论”对“神”(上帝)、“强权”和两种进化路线加以批判,却对康德的“物自体”、叔本华等人的个体意志自由和哈特曼的善恶论等概念、范畴有所吸收。而且,当时他的俱分进化论与严复等人的观点并非针锋相对,却多吻合。  相似文献   

3.
猴王情结     
郑永 《北京纪事》2014,(2):77-78
近千只猕猴在山谷中自由地跳跃、玩耍,还不时和人近距离接触,俨然猴子和人成了亲密的同伴。这是在房山七渡的“花果山”看到的一景。只要来过“花果山”,都会联想到猴王张随生。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张随生就开始自主经营,首先致了富。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七渡附近的山上有野生的猴子,就是这条消息,使他的后半生和猴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与压力同行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两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其中一只被捆在板子上,另一只则可以自由活动,笼子里还有一根控制电击的棍子。在实验中,两只猴子都不断遭到电击,但那只能自由活动的猴子只要推着棍子,就可以避免一次电击。过了不久,人们发现被捆住的猴子安然无恙,而那只能够自由活动的猴子反而得了胃溃疡。原来,被捆住的猴子由于无法逃避电击,只有接受现实,反而心安理得;而自由活动的猴子,却整天提心吊胆,心理压力过大,终于导致疾病。有人说,心理压力是魔鬼与天使的混合体,一方面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引起身心的疾病;另一方面,在心理压力之…  相似文献   

5.
杨素菲 《市民》2006,(2):10-10
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邮报》顶住白宫压力,追踪报道“水门事件”,并成功地将消息来源“深喉”的身份保密了30多年,由此成为彰显美国新闻独立自由报道原则的里程碑。2005年,《纽约时报》的女记者朱迪斯·米勒却因拒绝透露“特工门”事件的消息来源,被迫入狱3个月。  相似文献   

6.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极少数人,是美国“自由原则”的热心散布者。他们打着“自由”的旗帜来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颇有蛊惑力和欺骗性。为揭示其实质所在,有必要研究一下美国“自由原则”的历史与现状。一  相似文献   

7.
美国西裔移民的双语教育本质上是一个语言战略问题,涉及美国政府的语言规划、语言政策乃至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从1968年《双语教育法》的出台到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的签署,历经30多年沧桑的美国西裔移民的双语教育集中体现了美国“惟英语原则”、“熔炉原则”以及“化整为零原则”等语言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战争为切入点,以批判的眼光考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大学内外保守派和自由派关于自由教育和人文学科的“衰落”、“肯定性行动”、“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政治正确”原则等方面的思想交锋和实践较量,揭示了美国高校内部存在的深层次分歧与危机,并对美国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刑事审判作为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具有多义性。从审美的视角分析,刑事审判蕴涵多姿的美:既有建筑美、音乐美、仪式美、人格美等形式表征,又有正义美、和谐美、自由美、悲剧美等内在要素。刑事审判的审美价值在于用审美的视角去发现诉讼法的形体、理念、精神和司法活动中的美,并为刑事审判的建构提供某种可以参照的美学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哈钦斯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通才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泛滥的背景下,他提出了普通教育的理念,并在课程上设计出“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两个层次。他极力维护学术自由与大学独立性的办学原则,尖锐指出金钱成了美国大学学术领域里的万恶之源,使大学堕落成颁发文凭、证明职业资格的机构。哈钦斯提出教育的实质是发展人的理性、训练能导致理智的行动,其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代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由分科向综合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还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将“自由”放存如此显赫地位置上。帕特里克·亨利宣称“不自由,毋宁死”。美国国歌将美国称为“自由者之地”。从亚伯拉罕·林肯到马丁·路德·金,历代改革家们都敦促美国实践其自由之理想。当一群来自法国的美国仰慕者想要讨好美国时,他们送来了自由女神像。  相似文献   

12.
关于美国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问题,国内外不少论者作过许多论著,但对构成“门户开放”政策重要原则的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作专题评述,却不多见,而且颇有纷歧。这个照会在中美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门户开放”政策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美国为何要重提“门户开放”?为什么要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原则?它又怎样成为美国扩大对华侵略的一项实际政策?本文试图对这  相似文献   

13.
对于自然或自由的渴望,“适者生存”的人类社会进化论,关于强者和意志的主题,这三者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是这部小说之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受到中国读者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长期以来以法庭斗争的方式为黑人争取种族平等和自由。到了20世纪30年代,它逐渐将司法诉讼的重点放在公立教育中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问题上。在得到最高法院的有力支持后,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直接挑战公立大学教育中“隔离但平等”的原则。1954年最高法院就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作出判决,宣布“隔离但平等”原则违反宪法,从而破坏了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宪政基础,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民权运动。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类学的进化论研究的是宏观社会——文化的变迁,马文·哈里斯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中“新进化论”的代表之一,他以其进化论上的鲜明唯物主义特征而著名。本文主要剖析哈里斯的唯物主义进化论与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并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6.
章士钊、杜亚泉对“新旧调和”有很系统的理论论证 ,他们辨析了东西与新旧、是非与新旧的关系 ,界定了“新旧调和”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并援引进化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虽然他们的认识也存在缺陷 ,但并非一味复古 ,也非排斥新思想 ,而是主张以重视实践、自由和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思想文化问题 ,所以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同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陈本益提出的自由诗建行的“平衡原则”表达了论者的怀疑,指出‘’平衡原则”是建立在主观意愿基础之上的“假设”,缺乏科学翔实的客观依据。相反,自由诗建行的原则应是“自由原则”,即诗人依据自己的见解和追求去安排诗行。“自由原则”是自由诗赖以存在的形式本质。  相似文献   

18.
狗的忠告     
一只原来十分本分的猴子,近来却每天晚上都偷偷地到农夫的庄稼地里刨花生吃。 狗发现了,堵住它说:“偷盗可耻,你不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9.
一场大风刮过.山上的一片桃树林全被刮倒了。这可怎么办呀?住在桃林里的几只猴子,难过得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几只猴子一商量,它们要去找有桃树林的山坡安家。只有一只猴子没有走。同伴叫了它几次它都不走,它说:“我不走!我要把这些倒了的桃树扶起来,让它们活过来。”那几只猴子听了摇了摇头走了。留下来的这只猴子,把桃树一棵棵扶好,培土浇水。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本轮司法改革中最具影响力的改革举措,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自提出以来就引起热议。二者在顶层设计呈现并行不悖、良性互动的外衣下,实则存在两向构造的冲突,在实践中则外化为“检察主导”与“审判中心”的逻辑争议,以及背后反映的利益碰撞。为防止该逻辑争议与利益冲突对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形成掣肘,有必要回归制度设计原点,立足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原则语义,从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探讨“认罪认罚从宽”与“以审判为中心”在践行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