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新贞 《社区》2004,(12):11-11
“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太史公司马迁的这段至理名言,简约地揭示了追求物质利益是人们行为动力的道理。然而,是否追求功利、功名就是人们行为的全部动力呢?我们看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人扶贫助困,既不想得利,也不想扬名;许多人献身公益事业,不但花钱费力,可  相似文献   

2.
姚燕玲 《金陵瞭望》2007,(21):44-4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时候官员也不例外。关键词:“敬”、“仪”、“规”清末官场上所谓的“敬”、“仪”、“规”,其实质就是贿赂。之所以加上“敬”、“仪”、“规”之类的字眼,目的在于使其带上“合法”的性质,送受双方都心安理得。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一些形式:一是别敬,也称别仪,  相似文献   

3.
黎霆 《社区》2009,(17):58-59
某位高人曾夸耀道:“到了一定份儿上,你不用去找钱,钱自然会来找你的。”这话颇为新奇,却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值得我们思考。《史记·货殖列传》里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表述,可见人们对钱的追逐已绵延了几千年。但很少有人知道,与此同时钱也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心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高度的文明是支持你有些许隐私的,但你要是在大街上逮着人就问收入几何,赚的什么钱?我看八成你得提前准备安全头盔,挨不上板砖也得提防口水。  相似文献   

5.
由王蒙的“意识流小说”、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徐敬亚们的“崛起”所引发的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之争,历时近十年,至今仍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作为难得的一场关于文学自身的论争,其积极影响已从创作实践的流向中充分显示。但从总体格局上看,论争尚未完全排除打擂比武夺帅旗的气氛,许多有价值的理论皆因基本出发点和与之相联系的方法论的偏执而影响了自身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全人教育的探讨和落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春秋时代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在他的著作《管子·牧民篇》中说 :“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主旨是在说明经济和教育同样重要 ,物质生活和人格修养不可偏废。当今全球各国的教育政策都在致力于科技的研究和经济的发展 ,以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活享受 ,这原是一种自然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物质生活之外的人格修养 ,不能忽略经济活动以外的教育事业 ,否则会使整个社会朝向“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的畸型状态发展。宋儒朱熹有一首《观书有感》的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的传教士汉学时代和20世纪末的专业汉学时代,汉学家们围绕《孟子》的人性论展开了两场针锋相对的论争.在第一场论争中,理雅各借道巴特勒主教的良心论来说明孟子性善论的价值,并将孟子的“性善”解释成“性向善”,但谢卫楼却抨击孟子和理雅各双双否弃了上帝恩典.第二场论争的焦点在于安乐哲的文化主义与华霭仁的共同人性论之间的分歧,而产生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因则是辩论双方对于民主和人权的不同态度.两场论争尽管表现形态各异,但论争的核心观念却高度相关,在理论脉络上可以追溯至四百多年前天主教各修会理解《孟子》人性论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的源与流,可以说皆由先秦诸子所奠定,《天下》篇作者以“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精神,纵论天下诸子之学术;而且作者筚路蓝缕,《天下》篇也属中国学术史开山之作,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如此重要的作品,在作者和内容评价上历来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自“五四”进入“疑古”时代以后,分歧更加明显。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有关《天下》篇著作权的两派观点与论据进行梳理,并且从提供新资料入手,将《天下》篇著作权重归于庄周;二是以惠施为例证,对以胡适为代表用“科学主义”评价名家而至今仍一统天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科学主义”的评价,不仅是对诸子思想的误解,而且是扭曲了中国哲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百科瞭望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我国有句古语:“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何为“斗柄”斗柄何时指东,天下皆春专家解释,天空的北斗星,其中4颗星排列成“斗勺”,其余3颗星排列成“斗柄”。在我国北方,这个“大勺”一年四季总是处在地平线上,围绕北极星转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的源与流,可以说皆由先秦诸子所奠定,《天下》篇作者以“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精神.纵论天下诸子之学术;而且作者筚路蓝缕。《天下》篇也属中国学术史开山之作。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如此重要的作品,在作者和内容评价上历来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自“五四”进入“疑古”时代以后,分歧更加明显。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有关《天下》篇著作权的两派观点与论据进行梳理,并且从提供新资料入手,将《天下》篇著作权重归于庄周;二是以惠施为例证。对以胡适为代表用“科学主义”评价名家而至今仍一统天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科学主义”的评价,不仅是对诸子思想的误解,而且是扭曲了中国哲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富贵是什么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富人的义务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打破两个新“神话”张德新1995年文化领域所出现的碰撞,是90年代以来社会发展变化孕育出来的一场必然发生的论争。虽然这次论争在很大程度上越出了学理界限,掺杂了不少个人间的情绪、义气之见,从而使这场论争无法在学术的范围内正常进行下去。但是,这次论争毕竞...  相似文献   

15.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激烈论争。这次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有无‘普世价值’”、“如何看待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的‘普世性’”等两大方面。这次论争使我们认识到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八年,张天翼同志的《华威先生》发表以后,在国统区及香港等地的文艺界,曾发生过由这篇小说引起的一场持续两年之久的论争。这场中国抗战文学史上规模较大、持续较久、意义深远的论争,在解放后三十年来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中均有所评述。但是,不容讳言,这些评述大都有失实之处,大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对这场论争开展的过程、论争的主要内容、论争的重大意义以及这场论争与一九四二年九月以后进步文艺界批判国民党“文艺政策”的关系等问题,都有必要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庄子·天下篇》为历代学人所重视.清王闿运《庄子注》刊落外、杂诸篇而独存《天下篇》,以为“盖庄子自叙”.梁启超更推此篇为“研究先秦诸子学之向导.”可见此篇在《庄子》一书中地位之重要.《天下篇》首段曰: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成,王有所  相似文献   

19.
由一统天下的僵化到暂时的“混乱”是一种进步 权力经济、关系经济、货币经济三分天下 三分归一——市场经济有赖于艰苦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立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货币(金钱)经济现象展开了深刻伦理审思:他提出了货币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本质是“百物之母”的科学论断;他揭露了货币的“价值幻相”以及“天下益汲汲于金钱”带来的人性的迷失;他洞见了纸币乃诚信道德产物,然而纸币形式下又隐藏着诚信道德风险。王船山的货币伦理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