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定义必须相称”作为下定义的规则有两种含义。通常的规定与解释是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同一。本文先对这种通常意义的“定义必须相称”加以评论。  相似文献   

2.
所有形式逻辑(普通逻辑)教科书都指出,下定义有一条重要规则:定义必须相应相称;所有形式逻辑教科书都认为,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我们认为,定出这条规则是正确的,而对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的分析则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补充指出,违反这条规则的错误还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交叉”、“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全异”。所谓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相等。被定义项是一个概念,定义项也是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必须是全同关系。被定义项指的是那一些对象,定义项指的也应该是同样的那一些对象。只有这样,才是符合  相似文献   

3.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关于定义的规则第一条“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解释说:“所谓定义相应相称,就是说定义概念的外延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是完全相等的,二者具有同一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形式逻辑》(修订本)更明确规定:“下定义必须用全同概念。这就是说下定义项必须与被定义项是全同概念。”还有其他教科书上都有类似的规定。就是说,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或叫全同关系)的概念。那么定义概念和被定义概念是否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呢?笔者认为回答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国内现行的逻辑教科书中,着重说明了定义的几条规则:(1)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出现“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不得采用否定或比喻的形式。否则,就会出现“否定定义”或“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3)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按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出现“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制定定义的这些规则,意在保证定义的正确性。但这几条规则是很难保证定义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一引文[1]曾提出讨论情报概念要有“规范”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定义方法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规范。形式逻辑是科学思维的普遍规律。给概念下定义是一种思维活动,定义是一种思维形式。一个概念的定义要做到既科学又简明,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和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这就是形式逻辑关于下定义的基本原理。一个定义由被定义概念、定义概念和联结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概念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概念是用来揭示被  相似文献   

6.
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现在的教科书和写哲学史的人,大都是用的日丹诺夫的定义。日丹诺夫《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中,给“哲学史”下了这样一个简短的定义:“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应该说,这是一个极端偏狭的定义。所谓定义,主要是解决两个认识上的任务。第一,确定被下定义的对象的本质的属性或本质的特征;第二,把被下定义的对象跟与之邻近的、相似的各对象区别开来。就是说,科学的定义,必须能够全面地揭示出被下定义对象的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指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的关系,这是传统逻辑的定义论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没有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就不会有正确的定义规则,也不能正确地理解定义的实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之一直抱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被定义概念与定义概念是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针对这一说法,张天敏同志曾正确地指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根本不是什么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是内涵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同一个  相似文献   

8.
形式逻辑定义法的理论中素来有一种观点,即“单独概念不能用属加种差定义法来定义”。如《普通逻辑》认为:属加种差定义“对于单独概念和哲学范畴就不适宜用或不能用这种方法下定义。单独概念的对象是一个单独的事物,它并不是一个种,区别个体事物要把握很多属性,因而常用特征描述的方法来说明它,以代替下定义。”①人民大学编《形式逻辑》也认为单独概念不能用属加种差的定义,因为“单独概念所指的是一个对象,虽然它有属概念,但它所反映的是某一单独的个体,而单独的个体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很多,人们很难概括地举出它的种差。”②类似的看法如苏联的楚巴欣、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都必须通过下定义以指示该门学科对象性质的内涵。这些定义既是巩固人们认识该门学科对象性质的成果,标志着该门科学理论体系发展的阶段,又是该门科学理论水平成熟程度的反映。“问题”是现代逻辑分支——问题逻辑的研究对象。国内对问题逻辑的研究方兴未艾,十几年来由于这门学科的内容未定,体系未成,“问题”的定义也众说不一,因而对“问题”的定义只要有一个大致的、模糊的轮廓就可以了。但这门科学发展的现实和趋势需要我们对之作出进一步探索,下个精  相似文献   

10.
传统逻辑的定义理论似乎是毫无问题可言,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却往往发现其规则和方法尚有不少方面值得讨论。一、“同语反复”是不是逻辑错误?现行逻辑教科书几乎无例外地把定义概念不能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作为定义所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则,并认为,如果定义概念直接包含被定义概念,那就是犯了“同语反复”或“同义反复”的逻辑错误。依我之见,定义未必需要这榉的“规则”,用“同语反复”或“同义反复”来概括某些定义方面的逻辑错误也不一定妥当。“同语反复”就一定是逻辑错误吗?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两组定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针对目前物理教学中很少介绍定义物理概念的方法之不足,运用形式逻辑中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对如何给物理概念下定义作了一些尝试,如用“种属定义法”等方法定义物理概念。同时作者兼论了物理学中的虚概念。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语言表达的定义(以下简称定义)就是在特定的论域中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其基本特征和作用是明确特定论域中的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界定概念以界定事物。这就是普通逻辑讲的定义。其规则问题较大,已有同志发表了一些好见解。我认为普通逻辑只从形式结构上研究定义方法,而定义规划却并非只是定义的形式结构的规划,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我们不能只从形式结构上,还应从非形式结构上研究各种不同类型定义的特征,以便总结出不同类型定义的特殊规则和一般规则,这样不仅使定义理论圆满而且更有适用价值。从不同方面分析,定义有内涵定义和外延定义;严格定义和非严格定义等。定义的类型不同,目的、要求也不同,因而有相应的不同的特殊定义规则。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物质定义明确地把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征,作为物质概念的内涵。理解列宁的这一定义时,很早就提出了两个难点: 其一,运动、时间和空间等等,不也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吗?为什么称客观实在性为物质的唯一属性呢?通常在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第一节里讲物质,断定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但翻几页,讲第二节运动时,马上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不是有点矛盾么? 其二,根据形式逻辑下定义的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上应当相等。既然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既然运动、时间和空间、规律等等,也是客观的,列宁甚至明确说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那末按照定义,应当认定运动、时空、规律等等也是物质。但是这同哲学常识有所抵触。辩证唯物主义其他原理告诉我们:运动、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语素(有人叫“词素”),什么是词?现行的一些定义,有的地方不好解释。本文想就语素和词的定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语言是一个层级装置的符号系统,各种不同的语言单位处在不同的层级上,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使语言生机勃勃,永远充满活力。 大家知道,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单位有: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等,在语言的层级装置中,它们处在不同的层次上。给它们下定义,一方面可以从它们的功能和语音语义特点去考察,另一方面可以从它们所处的层次去寻求答案。我们认为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下定义优于仅从功能和语音语义角度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对通俗文化进行探讨要比对通俗文化下定义容易。这不仅仅是因为把通俗文化同文化(以及次文化)或者把通俗文化同民间文化结合起来, 尚有一定困难,而是因为“文化”一词本身的定义本来就很难下。埃利奥特(T.S. Eliot)喜欢收集“关于文化定义的种种注释”,而不是提出他本人关于文化的定义,其原因不在于他对  相似文献   

16.
划分的规则是把词项指称的类对象分成其子类或分子对象的规定原则。它在现行的逻辑教科书中被公认为以下几条:(1)“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2)“划分的子项应是互相排斥的”。否则,就会出现“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3)“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否则,就会出现“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①。(4)“划分应按属种概念的层次进行”。否则,就会出现“划分层次不清”的逻辑错误②。以上规则,对于实际划分应该具有规范作用和判据作用。前者是指它作为保持词项外延确定性的基本准则,对正确的划分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后者是指它  相似文献   

17.
善是什么?能否给善的概念下定义?别尔嘉耶夫认为善不可定义.原因有三:一为主体意识的局限性,二为推论思维的局限性,三为概念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现有的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虽说法不一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 ,不易理解 ,而且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不反映集合体”还有违反定义规则之嫌。我们知道 ,“集合体”和“个体”是相对的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 ,而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 ,所以 ,应该把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而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个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李小虎同志在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是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的文章,对我在本学报1986年第5期上的拙文提出批评,这对启发我的思考,提高我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我表示由衷的感激和真诚的欢迎。但“李文”对拙文的基本论点缺乏深入的研究,我不得不再写此文以重申自己的观点。“李文”指出拙文的主要错误有两点:“一、把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和同一概念混在一起了。”“二、把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混在一起了。”“李文”的这两点批评意见是对拙文的误解.关于第一点,“李文”分析说:“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是从不同方面反映同一类对象,其外延相同,内涵有别,它所表达的主要是不同概念之间的一种外延关系;而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汉语同源词研究产生于先秦,但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直至近代才提出同源词的定义。早期的同源词定义注重从外在词汇意义及语音来下定义,不能揭示同源词的本质特点。科学的定义应包括一组词在意义上具有“同一语根”的本质特点及“音近义通”这一主要特征。同一语根即具有共同的词源意义,这对判定同源词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理论上的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