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决定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不同的心理因素着手,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文学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译者才能在翻译原文时与作者心有灵犀并毫厘不爽地捕获原作的艺术意境,同时又能通过译文使读者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从决定作者、译者和译作读者不同的心理因素着手,分别探讨了它们对文学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译者才能在翻译原文时与作者心有灵犀并毫厘不爽地捕获原作的艺术意境,同时又能通过译文使读者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于目标语心理词汇的提取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心理词汇提取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归总为认知制约和语用制约两大项。在翻译活动中,这两种因素作用于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制约了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一个全面的心理过程,具有目的方向性,具有自觉的选择性。从宏观上来看,这种心理过程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受制于种种外因。然而,从微观上来看,这种影响和制约表现得不明确,大多数都是无意识的。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通常会受到种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其中,注意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译者注意心理从总体上决定了译文的基调和翻译策略,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译者对原作内容的误译、漏译。本论文旨在探析文学翻译中译者注意心理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译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翻译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然而目前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导行为(翻译决策)及其相应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尚嫌不足。以《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译本为例,以语篇分析为基础,从原文分析、翻译策略的制定、译文分析三个方面,运用翻译规范理论,深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行为及受制机制,以期探讨该研究对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是翻译的基础,在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对词义的理解并制约译文的形成。译者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思维差异,尽可能地将原文信息表达成译文读者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形式。本文通过对奥巴马连任演讲稿英、汉对照本的分析,探讨中西方思维与翻译的关系,认为思维差异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译者作为两种不同语言间沟通的桥梁,将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联系在一起。翻译过程中,译者这一翻译主体因素对译文的影响举足轻重。该文试图从译者的认知模式着手,通过对译者信息处理模式的介绍,探讨译者方面引起的翻译困难和翻译的可译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汉英语篇翻译中制约主位推进模式转换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包括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因素,如英汉语言之间的系统差异以及英汉民族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还包括译者的翻译目的等。这些因素都在不同层面上共同制约着译者在语篇翻译中的翻译选择,从而导致译文中出现了主位推进模式发生变化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争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109-110,116
本文运用环境翻译理论分析了决定《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两个英译本表面差异的深层次翻译环境因素,探讨了译文是译者向其所处的翻译环境积极"妥协"的产物,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其立场必然受到翻译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成功的译者必须适应翻译环境,被环境所接受,根据翻译环境调整翻译态度,确立自己的翻译立场。判断一篇译文的好坏不应该仅仅采取孰好孰坏的态度而应根据翻译环境所赋予其的使命及目的采取综合全面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译者作为两种不同语言间沟通的桥梁,将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联系在一起。翻译过程中,译者这一翻译主体因素对译文的影响举足轻重。该文试图从译者的认知模式着手,通过对译者信息处理模式的介绍,探讨译者方面引起的翻译困难和翻译的可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观,我们发现大部分译者采取的是舍弃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反映出译者在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等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和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翻译观.儿童文学的译者应该解放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在充分把握目标读者特点的基础之上,尊重并信任儿童,以译作与儿童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儿童本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给翻译过程中读者主体的研究予启发。伦理道德因素是翻译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但制约译者,而且影响读者。翻译活动中,读者对译者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伦理的角度,以文学翻译为例,探讨读者对译者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影响,这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学派"关注译文产生的文化背景,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学规范和文化传统对译文产生的影响,他们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理论出发点,提出了翻译规范论。该领域开先河者为图里,理论集大成者为切斯特曼。本文重点关注切斯特曼对翻译规范的阐述,以及其论述对文学翻译中译者能动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新文学史上现代新诗的发展为纲,概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浙籍诗人域外诗歌翻译和创作的互动实践,探讨了群体的诗歌活动对于中国新诗发展的影响,重估了现代浙籍诗人群体译诗对中国新诗学建构的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一时间冒出来许多新鲜译名,如"博客(B log)"、"播客(Podcast)"、"对决(PK)"等词,由此引发了"译名是否要整齐划一化"的争论,虽然译界一再强调的是翻译规范化,但"译文的整齐划一化"促进的到底是"对原语的理解"还是"汉语规范化"?文章从翻译的形象化与概念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流行新词在一定历史时期可以"一词二译",不过要视原文的语境和风格而定,选用形象化音译可保留时代流行语言的特色,另一方面,采用概念化意译可保留表意准确性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韦努蒂的阻抗式翻译策略,要求译者审视其特定的目标语言文化,动态地选择相应的边缘性源语文本和翻译手法。其目的在于重建目标语言文化中的典律,改变目标语言文化中的文化价值等级体系。基于韦努蒂阻抗式翻译策略的评价,本文主要从意识形态干预的视角,探讨应用该策略操纵翻译过程,以服务于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抵制父权价值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翻译研究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有关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翻译本身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因素、宗教因素、政治因素、译者自身的因素等等。从宏观的国际政治学角度审视翻译活动可以发现,翻译作为国际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在对中医典籍英译进行历时性描述后发现,翻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翻译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译者主体和译本客体两大范畴。其中对译者主体的规约性体现在译者主体人群构成和翻译策略的选取,对译本客体则体现在译本的数量、种类、地理分布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活动存在重要的规约作用,译者的译介活动应顺应时代潮流,产出贴合时代需求的译本,使翻译作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后殖民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主张以"殖民地群族的价值观"介入翻译文本而重塑殖民地群族形象,从而彰显了后殖民语境下翻译的"主体性、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身份"。本文从这三个维度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本质特征,提出后殖民主义翻译语境下的翻译标准已转向了翻译的伦理。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译者有不同意识形态,因此,文学名著复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