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中共中央十三届五中全会把治理总需求膨胀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并强调今后要坚决防止总需求膨胀的出现,把国民经济引向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这就为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即:从理论上探讨总需求膨胀的形成机理及过程。因为只有从理论上搞清楚了总需求膨胀形成的机理及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和防止总需求膨胀。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成绩巨大,举世瞩目。但同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突出地表现是宏观失控。目前,国民经济总量失衡、结构失衡、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已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澄清理论上的某些混乱和克服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是健全宏规调控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运行状态最主要通过总量关系反映出来,研究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是人们认识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起点,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检验计划与政策执行状况的基本依据。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是经济结构平衡的前提,所以研究总量关系也是克服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一年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从理论上方针政策上解决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有效地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本文就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问题谈点个人的认识.一、正确认识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等一系列市场调节机制来合理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而宏观调控则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调整和控制.通过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协调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理顺国民经济运行秩序,保护公平正当的竟争,消除或防止经济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实现市场经济的初衷——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5.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现在及今后任何时期的指导方针。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必须要防止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投资与消费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们的失衡必然会使国民经济发展失衡。因此,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就必须要认真研究投资与消费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李国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15年,要下大力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个转变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五中全会提出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为主线,循着重新构造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道路进行的。随着中央权力的逐步下放和分散,地方政府作为行政权力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和职能逐步形成并得到强化,企业的经济活力得到大大增强。但由于种种原因,国民经济的运行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总量失衡、结构扭曲等问题。为消除这些弊端,中央政府从1988年底开始进行治理整顿,上收一部分权力,并加强了对部分企业的直接管理。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法突破“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恶性循环。我们认为,要消除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种  相似文献   

8.
所谓总量失衡,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总量失衡是引起经济动荡和社会经济生活紊乱的重要宏观经济因素,它不仅会使经济运行失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而且还会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和经济增长停滞,是阻碍经济有效发展的严重桎梏。在总量失衡的条件下,即使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使经济有所发展,这种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并且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和浪费资源为沉重代价。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研究总量失衡的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做些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 产业结构失衡是引起和加剧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1.1 一般而言,一国出现持续的物价总水平的连续上涨,其最直接的原因总是总需求过度膨胀,从而引致货币超量发行。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的通货膨胀也是一种需求拉起型的通货膨胀。然而,也要看到,不仅总量失衡背后还有更深的体制与结构原因,而直我国的通货膨胀本身既有总量失衡引致的价格上涨,也有结构失衡拉起的物价上升。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本来早已潜伏着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渐显露出来。引起我国经济界的关注,有人甚至发出大声疾呼,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危险的还不是总量失衡,甚至不是某种限度内的‘失控’,而是我们不能通过体制改革而在总量失衡中抓住变革国民经济结构的机会。”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但迄今对结构失衡的原因和治理对策的较系统探讨却极鲜见,本文试图予以较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总量和结构是不同层次的问题 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究竟是总量失衡为主还是结构失调为主,是经济理论界近几年来争论的焦点之一。这场争论成为深化我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契机。从理论角度看,这是个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结构问题。从理论体系的范围来说,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总量及其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包括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在内的结构问题是产业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大体上属于中观经济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问题属于不同的层面,不是二难选择。解决总量失衡的对策,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调控:而解决结构失调的对策,也不能代替总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五中全会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再创辉煌的重要会议。会议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过剩:一个基于结构性失衡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消费投资结构失衡、消费储蓄结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及国际收支失衡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再根据2001—2007年的季度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从实证方面论证了消费投资结构失衡、消费储蓄结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以及国际收支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运用财政、货币和外汇政策,实施金融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等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占GNP比重,在1992年为27.7%,而且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就业结构也很不合理。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基础太弱;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非商品方式的行业价格低;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尤其落后。第三产业这种落后状态构成了抑制国民经济新成长的“瓶颈”。造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格局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实践差错。  相似文献   

15.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八五”计划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呢?对此,经济学界尚存在不同看法。有些同志把这个问题仅仅归结为加快农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所谓“瓶颈”部门的发展,扭转产业结构失衡。这种看法忽略了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问题,是不全面的。而从尽快实现“四化”任务,使我国生产力达到现代化水平这个角度来说,后一个方面更具关键意义。因此,本文着重谈谈这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极为敏感的关结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从总量的角度看,收入分配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从结构的角度看,是影响社会经济格局及主要经济比例关系的调节器。这个问题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因此,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别与社会公平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确定了我国进入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方针原则,展示了我国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伟大纲领。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谈点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8.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应有的主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两个方面。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研究,虽然在方法上比我们更为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和定量分析,但也仅仅局限于总量平衡的描述。其实,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而想单纯凭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几点认识●刘淑菊改革开放17年来,全国各个地区的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在共同发展中也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20.
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清楚,对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我国国民经济真正摆到以农、轻、重为序的轨道上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