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代表作《老子》流传于世。老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综合了哲学、社会学等多种领域的科学,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知人善任”、“柔弱胜刚强”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是不可或缺。 “道法自然”:管理的基本规律 “道”与“德”是老子一书的核心范畴。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作用于人生万物就是德。老子还说:“道大,天…  相似文献   

2.
“大器晚成”一词出自《老子》,也见于《吕氏春秋》和《老子指归》。《老子·第四十一章》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曰:“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指归》曰:“大器晚成,无所不有。”汉代河上公的《老子道德经章句》对“大器晚成”做了如下解释:“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相似文献   

3.
智者如水     
蒋献芹 《领导文萃》2009,(17):144-144
老子的师父叫常枞,常枞要死的时候.老子和许多人及徒弟站在常枞的床前,老子问师父,师父你还有什么要告之的吗?常枞对老子说:“牙齿和舌头.那个刚强,那个柔弱?”常枞张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老子一看说:“师父你的嘴里什么也没有。”常枞又对老子说:“这就是我为你上最后的一课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古代老子哲学中的“天道圆圆”、“少私寡欲”、“道法自然”与现代环境文化中的“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环境法治”的比较与延伸,说明了老子哲学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环境文化的先驱,指出中国人有义务、有能力高举环境文化大旗,建设“生态文明”,真正赢得“中国世纪”。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唱反调的高手老子和庄子的唱反调是二绝。孔子注重德、注重礼,老子却说:“没有道了,才要注重德;没有德了,才要注重礼。”懦家注重教条式的规范,老子却说:“可以以教条规范的道理不是恒常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老子文献的出土,特别是郭店楚简本的发现,我们对于研究老子有了许多新的视点.因此,当我们再次面对老子的文本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原先单纯的“无为而治”与“小国寡民”的立场来理解老子,而可以有许多新的突破之处.本文正是基于此,尝试以新的视域对老子的文本做一些解释,从而在领导层面上展开新的反思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 周朝高士常拟将死,老子去探望他。 老子问道:“有什么东西留给弟子吗?” 常拟不答,反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的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有形层面“无为”,在无形层面必“有为”;高层管理者的“无为”是基于中层和基层的“有为”。“有为”蕴含在“无为”之中,“无为”驾驭在“有为”之上。领导较长时间不在组织中,组织的工作正常开展,按照领导的话说,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恒道”是竹简《老子》所表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它构成了老子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逻辑起点,贯穿于竹简《老子》始终。老子围绕“恒道”思想所阐释的治理国家社会的价值标准,对新世纪各级领导干部建构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进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适应构造和谐社会需要,卓有成效地开展领导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报载,郑州某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拒绝了市政府向其提出的为一市政工程提供1.5亿元贷款担保的要求,着实让市政府吃了回闭门羹。读罢这则“儿子”拒绝“老子”的报道,令人深思。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这个“老子”总是习惯于指挥企业这个“儿子”,想要“儿子”生产啥就生产啥,想要“儿子”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儿子”即使满腹不情愿,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正由于“老子”把“儿子”管得过严,统得过死,“儿子”没有生产与经营的自主权,被条条框框绑住了手脚,想干动不得,想活活不来,因而“儿子”常被逼进“死胡同”。这…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在自然界的万物之中,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人类最美好的德行应该像水那样。因为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紧接着,老子指出应从七个方面去学习水的品格:“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善”,既是做人的智慧,又是处事的方法。领导干部应当具有“七善”品格,达到品格修养的“上善”境界。  相似文献   

12.
生不逢时,不能在老子门下担水劈柴。老子是谁,对这个人作如何评价,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认为他是智慧长者,却是没有分歧的。杨先举先生在《老子管理学》一书中,试图借《老子》之坚石,攻管理之美玉,从“大管理”概念出发,围绕《老子》的认识论,相对论,领导艺术论,天道、地道、人道观,思维方式以及实用价值几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值得一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儒道思想尽管各有侧重,其理论本质却存在着会通关系,老子所倡导的“四不自”,一定程度上为孔子“绝四”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老子“四不自”与孔子“绝四”思想为领导者自觉强化角色意识提供了认知视角;为领导者主动贯彻“知行合一”提供了实践自觉;为领导者善于驾驭复杂局势、化危为机提供了策略路径;为领导者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提高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提供了思想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4.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韩非《解老》亦云:“盖事大众而数遥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此即治大国不要以烦苛之政扰民,而要“清净无为”,所谓“清净可以为天下正”。陈鼓应先生在《老子注释及评介》一书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楚国若县人,著有《道德经》,“天人和一”‘无为而治”,“用人之力”和“圣人无私”的领导思想,是《道德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道德经》,探索老子的领导思想,对于提高各级各类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秉福 《决策》2006,(1):54-55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对老子领导思想的探讨,为老子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当代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由于他(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老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终不自为大”,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对于“终不自为大”,老子还有进一步的分析,就是“四不”:“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自我表现,所以才名扬天下;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名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成为众人之长。  相似文献   

18.
老子以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了治国安邦的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即治理国家应象烹小鱼,不能乱搅乱动,否则就会鱼碎、国倾。 春秋末年老子提出此道虽然有其“无为而治”的消极因素,但它对人们的启示和警戒作用,却远远超出了他所在的时代和初始的含义,给以后历代统治者和经济思想家以许多  相似文献   

19.
文天 《经营管理者》2014,(10):40-43
“虚”,通过“度娘”搜索,正解为“空虚”、“虚假”、“虚心”、“虚弱”等意思。而在丰富而风趣的四川方言中,“虚”宇还有另一层含义:“担心”、“害怕”。比如,在某人对某件事有所担心或惧怕时,四川人通常会说:“你娃‘虚’了哇?”“老子不得‘虚’!”  相似文献   

20.
文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学说。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禀道而生,并且道有四种特征。文子的“道”是探讨宇宙本体的哲学范畴,“气”则是偏重于探讨宇宙的生成过程而加以应运的。文子在Z“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道论与气论统一起来。文子援“气”入“道”,克服了老子道路的超验性,又解决了宇宙本原与构成本原的质料“气”相统一的问题。这样便将“道”与“气”做了沟通,使“道”获得了较为实在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