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江泽民同志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妇女理论界及其它有关部门,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容、含义等问题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论述,使人们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基本原理的理解.本文想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妇女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点浅析.一、中国妇女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的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劳动妇女不仅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而且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的束缚,一直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蹂躏与残害.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留学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辛亥革命前,还是十月革命后,留学生们都不遗余力地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全面运用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20世纪初就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党从事妇女工作、进行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积极地探索中国妇女问题的特殊实践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观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集体妇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中国妇女发展的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思想.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事业新局面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为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王明的妇女解放思想基本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政治地位以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王明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较好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理论,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也提出了一些正确的主张,丰富了我党的妇女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初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最初传入中国,到五四运动后形成传播热潮,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虽然在传入和传播过程中,经济的观念、公有与私有观念、阶级观念等成为人们在研究妇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概念,但两个阶段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发生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变化,是对早期译介阶段的超越.从社会变革纵贯线的动态眼光审视,斗争武器的载体、仿效目标的视线的变化,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得以超越早期译介阶段的历史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4月8日至4月17日,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妇联联合在我院举办了河北省第一期处级以上女领导干部培训班。顾秀莲出席开学典礼并为学员们讲了课。河北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杨新农在开学典礼上作了培训动员,副部长高金浩在结业典礼上作了总结报告。河北省妇联主席陈秀芳和副主席曹素英分别主持了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 开学典礼后,顾秀莲亲自为学员讲授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妇女工作》,对以下三个专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由来和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二、中国妇女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三、江泽民“…  相似文献   

8.
全国妇联举办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读书班,使我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著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妇女解放问题的论述以及妇女界老大姐的文章,学到了知识,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原则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妇女工作,研究和解决妇女解放运动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我结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关于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这一观点,从我省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一角度,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中国的妇女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开创了一条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鲜明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先哲们,在总结妇女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并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并据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江泽民总书记精辟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五项基本内容,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理论范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社会观看待妇女问题、指导妇女运动的具体体现;是妇女运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妇女运动的领导者必须遵循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全球和区域的背景审视大陆妇女学兴起的原因、发展过程,并分析成长缓慢的原因及目前最新进展;还从实践操作的层面指出发展中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的目标、任务、面临挑战和运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西方基督教国家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妇女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似乎凸显为一个不小的问题。其实,只是在经历了历史上的牺牲和痛苦的奋斗之后,西方妇女至今才开始获得《古兰经》在十几个世纪前就已为穆斯林妇女所确立起来的地位。《古兰经》赋予妇女与男子平等却不相同的权利这一事实表明,伊斯兰教破除了犹太—基督教传统有关"夏娃"是人类犯下"原罪"的罪魁祸首的情结,真正给予女性应得的权利,承认并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3.
对农村妇女土地权利问题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土地权利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的难题。它产生于宏观的制度政策、村庄及妇女个体等三个层面。现阶段农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制度及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政策包含着产生妇女土地权利问题的内在逻辑。村内的土地资源状况、非农产业发展影响着妇女土地权利问题。发达地区农民对土地经营收入的依赖程度高,妇女土地权利问题则较为严重。妇女的婚姻状况决定了妇女土地权利状况的个体差异。保护妇女土地权利应多渠道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男尊女卑”是遗传千古的旧观念 ,男女平等是中国妇女觉醒之后永恒的追求。从教育的历史视角看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我们发现 ,男女两性从来就没有实现真正的平等 ,新中国的社会制度虽然为女性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某种保证 ,其女性教育却与亘古流传的历史一脉相承 ,如一个畸形儿生存、生长。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迁 ,总会牵涉到女性问题 ,而女性问题与矛盾的凸显 ,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 ,在市场化的今天 ,关注女性问题 ,关注女性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直面的问题仍在"当代"之中,而且体现在它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之中。对此价值的把握必须从问题出发、从妇女发展的经验教训出发、从不同性别理论的比较出发、从理论的特质与品格出发,并在凸显"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确立一条真正科学的寻求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关注老年妇女问题——以安徽为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由于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以及我国传统的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而且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老年妇女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方面均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她们面临的养老问题和困难更为突出和复杂.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好规模庞大的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应是我国解决老龄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妇女解放是"五四 "时期民主知识分子备加关注的一个问题.伴随着"人"的意识的觉醒,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自由、婚恋自主已成为"五四"时代广大知识女性的自觉要求,"五四"时代女作家本身就是这样一些知识女性.文章从分析她们的作品入手,论述了女性自身对"自由"平等"的不懈探寻.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农村妇女状况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妇女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妇女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村妇女的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进一步指明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制定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为农村妇女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农村妇女的发展出现了勃勃生机。文章从2003年全国各地区的相关调查材料入手,从农村妇女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状况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2003年中国农村妇女的基本状况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黔西北多民族杂居地区的汉族村庄中,父权社会制度彰显为男性的土地和房屋继承权,女性财产继承缺位,关于这些缺位的社会记忆一次又一次强化人们生育行为中的男孩偏好。经济、心理、文化的各种因素在农村的生育场域中盘根错节,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代以来的女性电影完成了一个从性别自觉到文化自觉,从潜意识场景到历史场景,从成长的神话到生存的寓言,从差异性的苦恼到差异性的维护,从电影主题的女性自觉到电影语言的女性自觉,从造型表现主义到静观写实主义的转变。这个转变一方面是女性意识日益深化并世俗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女性社会文化空间的初步建立。女性电影的生成不仅仅是一个基于性别政治的文化实践,同时也是基于民族/阶级/代际政治的影像建构,在一个复杂的意识形态体系中对于性别政治的突出,往往成为主流文化遮蔽其他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女性电影在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中也是一个共谋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