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午十二点半,宅急便的师傅已经熟门熟路地按响我家门铃,取走了四个蛋糕。"小姑娘,今天生意不错啊,每天一个人这样做累不累啊?"师傅笑眯眯地问我。我放下手中的打蛋器,回答他:"习惯就好啦,也算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哈哈。"时至五月,离我大学毕业并  相似文献   

2.
何雪婷  柳景春 《社区》2012,(13):46-46
“蒋师傅,又从单位赶回来烧中饭啊?…是啊,老太太下午还有别的事儿,所以今天得早点开饭了。”蒋师傅家住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清波门社区,到他家里的时候,已接近午饭时间,刚和邻居打过照面,他就一个人在2平方米左右的厨房间里又是洗菜、剥豆,又是切肉破鱼,忙活开了。红烧大排、清蒸鲈鱼、豌豆炒木耳、香菇炒青菜、番茄蛋汤……没过多久,四方形的餐桌上就被蒋师傅的“手艺”给占满了,今天的菜有荤有素还挺丰盛的。平日里,他中餐、晚餐都会烧个4菜一汤,除了自己和家人,他还会多准备一双碗筷给他口中的“老太太”。“老太太”姓阮,住在隔壁一个单元,今年72岁,是社区里的一位独居老人。当问起为何天天要请邻居上自己家吃饭,蒋师傅笑着说,他和阮奶奶的故事还得从2010年5月份说起。  相似文献   

3.
南妮 《可乐》2008,(12):60-60
剪头发时,理发店店长说:"一会儿我要去见师傅了。"口气欢快而虔诚。这个店长身材魁梧,人近五十,还有师傅?他说他的师傅住在山上,教他武功,也教他做人的道理,他一年要去见师傅几次。晚上聚餐时,友人动辄感慨自己的师傅如何如何、师弟如何如何。他身手不凡,拳脚了得,我知道他也是从小拜了师傅的。  相似文献   

4.
清朝咸丰年间,瑞昌县城南街开了两家米店。一家字号"丰裕",另一家叫"永昌",两家生意都不好。"永昌"米店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难做,就想了个主意。这天,他支开众人,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里,悄声说:"麻烦师傅给做一杆十五两半一斤的秤,我多加一串钱。"古时旧秤十六两为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星秤师傅为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业德,昧着良心满口答应。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  相似文献   

5.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为"老乡"。"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相似文献   

6.
邵元冲身为蒋系重要成员,常为蒋出谋划策。虽对蒋的一些内外政策颇有微词,但毕竟蒋又是其希望寄托之所在,故本着"君子爱人以德"的姿态对蒋提出规劝。而蒋并不是一个从善如流的领导者,"凡大小政策,无不自信自决",尤其是当那些劝告不符合蒋彼时情境下的需要和认知时,其结果也就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7.
赵功强 《可乐》2008,(6):57-57
我去"老马理发店"理发。这是一家老店。老马师傅采用的还是最传统的理发方式:先用热水洗净头发。再用推子推短,然后用剃刀剃干净发际四周和胡子。最后扑一层粉。我感觉很舒服,所以常去。这次,我刚坐好。老马师傅就说,这是我最后一次享受他的服务。我诧异地问为什么。老马说:"我这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武汉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某些特殊的原因造成的工人下岗,使得"板儿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地在不知不觉中冒出来,活跃于三镇的大街小巷。阅马场的主干道上,车流如织,路边的小贩正高一声低一声地吆喝着,"板儿爷"们也在招呼着奔波在热浪中的行人。我瞥向车窗,蓦然间,发现一个佝偻的熟悉身影,他浑浊的双眼正漠然地打量着下车的人们,对,就是他,殷师傅!在采访下岗工人的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殷满堂师傅,并在与他共同生活的一天中,读到了一个充满爱心而又凄婉的故事。热爱生活殷满堂师傅是原武汉石棉制品厂下岗工人。他头发枯黄,略带卷曲,散乱地搭着。岁月的沧桑在他脸上布满皱纹,能清晰地看到他眼中因劳累过度而带来的血丝,宽厚的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2,(2):81
四大皆空中国佛教史考试,一同学交了白卷,结果满分。老师答虫:"四大皆空。"第二年,这同学的室友选了这课,也交了白卷。但交完卷心里非常忐忑,怕出什么岔子。于是他特地打电话给老师解释:"老师,我这是四大皆空啊。"然后听到电话那头,老师长叹了一口气说:"哎,本来都给了你满分了。现在看来,你还是没看透啊……"  相似文献   

10.
1926年,蔡元培回国不回校,滞留于南方参加苏浙皖三省自治运动,配合蒋介石之"北伐",这是他"拥蒋"的前奏;1927年~1928年,蔡元培积极参与了"清党"活动,达到"拥蒋反共"的高潮;1928年~1932年,他发现蒋介石之"清党"实则摧残法治,蹂躏民权,而新建立的南京政府内部倾轧斗争激烈,自己的教育理想难以实现,遂逐渐与蒋分离;"九·一八事变"后,他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走向了蒋介石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1.
静水深流     
正徒弟智化跟随师傅学习武艺多年,他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总是喜欢在新来的师弟面前炫耀。看到他骄傲自大的样子,师傅直摇头。一天,师傅带智化去山下讲经,途中路过一条小溪。师傅对智化说:"你看这条小溪,并不深,可是它喜欢哗哗地发出巨大响声!"听了师傅的话,智化  相似文献   

12.
"好神奇""小师傅,你太厉害了"……一位年轻的拉面师傅正在进行拉面表演,客人们争先恐后地上前观摩、拍照,并不断发出赞叹声。在这位小师傅手里,面条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在跳跃、在飞舞,一团普通的面团瞬间变成了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面条。这位"神奇"的师傅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方波,平凡之中的隐忍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刻苦执著,让初涉职场的他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樟树市经楼镇神岭村委后陈村,提起陈国勋,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陈老是个大孝子。"国勋今年也是77岁的老人了,可照顾起他那103岁的老母,他是40年如一日,没有任何怨言,真难得啊。""送热饭、端脸盆、倒马桶,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40年都如此,真不容易啊。"村民们议论着。要问起陈国勋母亲儿子孝顺不孝顺时,老人家更是滔滔不绝:"这个老大,还真是亏了他,  相似文献   

14.
正在加拿大做了一年访问学者,我深感加拿大邻里关系学问大。我在某社区住了一个月后,与左邻右舍成了朋友。有一个周末,我遇到了邻居杰克,想到他家玩一玩,正想进去,却被他挡住了。他说:"对不起,今天不行。"我想,咱俩是好朋友啊,于是接着问:"有什么秘密?"杰克说:"对不起,这你不能问。"我很生气,觉得杰克根本没拿我当朋友。  相似文献   

15.
幽默二则     
《老友》2014,(6)
正不在人事了小王在10楼人事部工作。一个月前,他被调到9楼行政部去了。小王的同学打电话到人事部找他:"小王在吗?"接电话的同事说:"小王已不在人事了。"小王同学:"啊!什么时候的事啊,我怎么不知道啊,还没来得及送他呢!""没关系,你可以去下面找他啊。"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6):80
戴墨镜的乞丐电影院边站着一戴着墨镜的乞丐。"老太太,行行好,我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你眼睛看不见,又怎么会知道我是老太太?""噢,对不起,我只是替我瞎子的朋友顶个班而已。""你朋友呢?"老太太好奇地问。"他在里面看电影。"等耳朵掉下来乡下,一理发师在路边的小棚子里给人理发。来理发的男士注意到有一条狗总是喜欢坐在客人的坐椅旁边,于是他问师傅:"那是你的狗吗?"  相似文献   

17.
开心一笑     
《华人时刊》2011,(1):75
夫妻不同教授从研究室回到家中,见桌上装饰着很大的一束花,他就问夫人:"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忘了么?今天是你的结婚纪念日啊。"教授听了,微微一笑:"原来如此,谢谢你!等到了你的结婚日,我也买一个大花束来祝贺你。"  相似文献   

18.
顽皮对对碰     
何婧 《可乐》2010,(4):21-21
我和老公没结婚前,经常装作不认识,然后来个偶遇或搭讪什么的。最好玩的一次是,他骑摩托车到地铁出口接我。我故意问:“师傅,到XX小区多少钱啊?”  相似文献   

19.
"老师傅,麻烦您帮我把这几把刀磨一磨。"78岁的邹老太一边把两把剪刀和一把菜刀交给一位磨刀师傅,一边感慨地说:"今天总算碰到磨刀师傅了,要不然,这几把刀也要像我一样‘退休’了。""是啊,现在想找个磨刀的、修雨伞的老师傅实在是难。家里的旧刀、坏伞扔掉了太可惜,不扔,用起来又不舒服。"站在一边的一位白发老太太紧跟着说。  相似文献   

20.
《北方人》2007,(7)
那一年,国画大师黄永玉带着他的画作来到北京,他住在示新巷"芥末"故居。那是怎样的一间房子啊,不但陈旧,蛛丝网结,而且四壁连一扇窗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