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1年,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作为克格勃的一名特工。曾在民主德国“潜伏”了6年……  相似文献   

2.
2009年夏,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新的反恐法修正案,批准动用特工人员到境外从事反恐行动,为在伊拉克受害的4名俄外交官复仇。这意味着,一场令全世界瞩目的海外追杀行  相似文献   

3.
书山 《21世纪》2010,(10):75-75
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报道,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专栏作者罗伊·梅德韦杰夫6月3日撰文指出,上世纪50年代潜伏在英国外交部任美国司司长的克格勃超级间谍唐纳德·麦克莱思曾经向他透露,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正是他获取了美国总统杜鲁门害怕和中国爆发持久战争的绝密情报,最终促使新中国迅速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相似文献   

4.
1917年10月25日(新历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革命顺利成功,由此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一诞生,之前被推翻的沙皇以及旧官吏、将军、资本家、地主等,互相勾结起来,从事各种反革命的破坏活动,他们的用意自然再明显不过,那就是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从十月革命成功的那一天起,列宁就始终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5.
郭文婧 《社区》2013,(22):56-56
住在南京江北的男子李某,家里有各类“藏书”800余本。然而,这“爱书”的习惯不仅没能成就他的人生,反而让他身陷囹圄,因为他所有的书竟全是偷来的!当被问及偷书的动机时,李某给出的回答颇有饱学之士的风范:“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想从书中找答案。”(7月9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经验”与“俄罗斯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的“经验”是相对于俄罗斯转型的“教训”而言的,主要体现在利益动机的普遍认可;普世性理论的放弃和灵活的制度创新;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和有机结合;利益分化与整合的同步进行四个方面。这种经验在避免了社会政治动荡的同时,但也积累下了大量的矛盾和弊端,在以后的改革中,将不得不涉及到原计划体制内的诸多核心难题,改革越到后面其难度会越大。在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民众的物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对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硬核采取某些激进式的跨越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7.
冬季本不该去俄罗斯的,那里的严寒我受不了。可公司有一个项目需要到俄罗斯去考察,我于是不得不随同部门经理去了俄罗斯在远东最大的海滨城市——海参崴。没想到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08,(12):48-50
历史上,一次又一次梦想征服俄罗斯的人发现,如果俄罗斯的武器不足以杀死他们,恶劣的天气却能办到。  相似文献   

9.
中亚社会的“俄罗斯情结”始于俄罗斯的中亚殖民主义进程,是“俄罗斯化”政策的结果。中亚社会的俄罗斯化,使得中亚社会的发展中增加了俄罗斯民族文化与情感因子,已成为影响中亚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谋发展的“上海精神”及其实践活动,以及俄罗斯与中亚之间的各种一体化机制,是中亚人应对时代变革和地区共同问题所做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6):54-54
俄罗斯一位猎人外出猎狐,这位倒霉的猎人远远打了狐狸一枪后,就冲上前去,想用枪托把它解决掉。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狐狸激烈反抗,和猎人扭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关清元 《21世纪》2010,(4):45-46
2009年11月8日晚,一部名为(《墙》的纪录片在俄罗斯“独立电视台”播出。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在里面有一段30分钟的独家回忆,披露了他作为克格勃特工在德国“潜伏”的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流行、中国社会津津乐道的时尚术语,说的是中国以不同于当年西方殖民主义的特有方式实现了经济腾飞。但它不考虑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程所付出的各种巨大代价,不反思这样的发展模式耽误了中国精神文化创新、中国人内在素质提升等急迫问题。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崛起而成为世界大国过程,会伴随着这个国家的思想提出。其中,俄国现代化进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经济总量大国,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便由此立足于本土文化传统,把成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帝国及其问题,纳入现代性后果的框架下查考,分别提出并各自论述了"俄罗斯理念"。这个影响力巨大的概念及其提出过程和结果提示我们,应深入思考如何改造不计成本的功利主义的"中国模式"概念,重建能容纳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价值、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中国与世界沟通的"中国思想",从而为人类提供正面发展经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1,(9):20-21
冷战末期。为应对美国所谓的“通灵部队”,苏联组建了一支绝密的精神部队,代号10003。由此开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一场秘密的“精神战”。转眼20多年过去了,这支部队仍鲜为人知,俄罗斯《新闻天地网》等媒体近日对其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14.
军事工业曾是苏联经济的中流砥柱。解体后 ,庞大的军事工业何去何从一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中举足轻重的问题。本文从苏联时期军事工业状况入手 ,叙述了俄罗斯艰难的“军转民”历程 ,并将之与美国战后的军转民活动进行了比较 ,取其精华 ,以加速俄罗斯“军转民”进程 ,早日完成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5.
18世纪中叶,俄罗斯创建本国第一所皇家美术学院.该学院沿袭欧洲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到19世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绘画教学体系.皇家学院为俄罗斯培养出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画家,并为油画的本土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俄罗斯"学院式"油画教育教学的研究,有益于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从本国国情出发,拓展改革创新思路,并对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14,(11):50-52
怪事不断 2006年初,俄罗斯哈尔科夫市郊区,单身母亲娜塔莉和儿子托姆搬进了他们新租的房子,一幢两层的独立小楼。房子连带全套家具出租,装潢十分考究,租金却相当低廉。娜塔莉对此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7.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53-53
在日伪统治下的南京,重庆国民政府的情报特务机关——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它没有在南京建立地方国民党组织,而是注重实施暗杀、策反与军事情报活动。其中重要的事件有如下几项。  相似文献   

18.
俄国中国学研究历史悠久,同欧美等国的中国学研究相比,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俄国的中国学研究在中俄文化交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俄国的中国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俄国中国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研究机构、丰硕的研究成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和“逻辑的与历史的相一致”是不同内涵的两种表述.前者在黑格尔那里,本体论和方法论高度统一,历史就是逻辑的实现,逻辑的就是历史的;后者在历史唯物主义那里,本体论意义上承认历史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方法论意义上强调逻辑是历史的反映,历史对逻辑有先在性,历史的规律性展开便是逻辑的进程,这里,方法论、认识论与本体论都是统一的.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不应割裂逻辑与历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历史之为语词,既指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又指我们现在用之来构造的叙述和说明。历史之为知识,既具有史料的客观性属性,又包含主体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在其中。历史之为存在,一方面是过去,具有确定性和现实性;一方面又是现在进行的当下,存在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人之为历史的存在,一方面是与历史的过去拉开距离的旁观者,另一方面又是历史的当下每一个瞬间的当事人和创造者。历史的这些复杂的双重维度,正是历史学及历史哲学理论中众多观点分歧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