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刘邦在讨论“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的问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这段话,不仅道出了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全部要义所在,也蕴含着众多的领导学知识特别是用人之道,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刘邦从一个小吏开始起义,最终消灭群雄,吞并天下。善于用人可能说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项羽继承祖业。拥兵百万。骁勇善战。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结局。用人不善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样说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才,皆人杰也。吾所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  相似文献   

3.
纵观"楚汉之争",弱小的刘邦取得了胜利,而看似强大的项羽却最终失败.关于失败的原因,项羽总结为"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要亡我",而刘邦说项羽输在人才的使用上:"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史记·高祖本纪》)当然,项羽的失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但其中显示出项羽与刘邦领导能力上的差距,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也能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吾有三杰     
(汉)高祖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供应军需),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似文献   

5.
用师者王     
正在谈到用人之道时,曾子提出了"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论断。意谓任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就会成为业中的王者;任用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会成为业中的霸主;任用平庸之辈就必定失败。足见用人是否得当事关事业成败,切莫等闲视之。"用师者王",此确为事业成功之要道。刘邦在谈到自己得天下的缘由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相似文献   

6.
正《道德经》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深刻的哲理、博大精深的内容、对宇宙规律的把握,虽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汉初三杰"的说法起源于刘邦著名的论断:"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  相似文献   

7.
从鸿门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可是为什么后来刘邦打败项羽而获得了天下呢?关键就在用人的差别上。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得很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但是,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就会失去天下了。看看他们的用人,确实如此。项羽实力强大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辅佐,相反,很多人才都来投…  相似文献   

8.
张玉强 《领导科学论坛》2006,(3):64-64,F0003
据《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记载,刘邦在讨论“吾所以有天下何”的问题时所说“三不如”那段话,不仅道出了汉高祖刘邦得天下的全部要义所在,也蕴含着众多的领导学知识,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领导者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此何人哉?——留候张良也。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也。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但我以为他只不过是躲在幕后,利用刘邦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推翻暴秦,为韩报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竞争,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企业如何在呈白热化激烈竞争的市场浪潮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引领时代潮流,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上”的先进理念必将有力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一、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史记》中记载:“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似文献   

11.
问题66:刘邦认为,自己在谋略方面不如张良,在军需后勤方面不如萧何,在军事指挥上不如韩信,他之所以夺取天下的原因在于重用这三位大臣。你认为刘邦得天下经验之谈对现代领导者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捷足者先得。”刘邦和项羽双雄并起,叱咤风云,合力灭秦,夺得天下,又一分为之二,豆萁相煎,势不两立,经过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范文澜先生说:“推究刘项胜败的原  相似文献   

13.
宋代理学家胡瑗曾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企业要发展也要教育,我们最常见的教育方式就是企业培训,但是企业对培训始终看法不一,甚而有误,而这些观念又将直接导致企业培训在目标与手段上的脱钩——  相似文献   

14.
河之洲     
太祖见陈友谅镂金床,曰:“此与孟昶七宝溺器何异?”即命毁之。侍臣曰:“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太祖曰:“既富岂可骄?既贵岂可侈?有骄侈之心,虽富贵岂能保?处富贵者,正当抑奢侈。宏俭约、戒嗜欲,犹恐不足以慰民望,况穷天下之技巧,以为一己之奉乎?其致亡也宜矣。覆车之辙,不可蹈也。”(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同是评论陈友谅的镂金床,明太祖的话较之侍臣的话,说得更深刻、更透彻。“未富而骄,未贵而侈,所以取败”,言外之意似乎“既富而骄,既贵而侈”就不会取败了。朱元璋抓住侍臣之论的这种弱点,深入进行分析,指出“处富贵者,正…  相似文献   

15.
渊得书,笑曰:“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之道,缀东都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乃使温大雅复书日:“……”密得书甚喜,以示将佐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自是信使往来不绝.  相似文献   

16.
<正>汉高祖刘邦,生当秦末乱世,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开汉朝基业400余年。刘邦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所致,而他本人卓越的领导才能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5,(5):125-128
[原文]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注释]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  相似文献   

18.
正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3.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4.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  相似文献   

19.
91.天下有三大患:一曰人才,二曰财用;三曰兵力 领导者所面对的就是这三件事.现今的人们把许多原本简单的事也搞得极复杂,不是没进步,而是他们找不到显示自己的创造力与才华的空间.集众人之力去完成大事,这是一项天赋特质,那神圣的号召力来源于此.能解决三项中的一项,或自拥一项,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有闲情来专门察访人才时,你的事业就步入了新阶段:你将不再依赖你个人的力量,而取众人智慧为你所用.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意思是说,诸侯的品德,能为自己选取老师的,就能称王天下;能为自己选择朋友的,就会保存自身;所选的人都不如自己,就会灭亡。自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