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日本能成为东亚的市场提供者吗?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丛涛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日盛,日本不得不寻退路以求自保;同时,东亚各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彻底改变了东亚在国际经济舞台中无足轻重的地位;东亚各国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
魏元甍 《学术交流》2012,(2):107-110
当今的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总量紧追并超过日本,印度、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与日本的差距也在缩小,东亚和印度的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正趋向于平衡。伴随着区域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东亚和印度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但是也有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明显不同的地方。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潜在市场经济体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被称之为"新兴市场",但是自然禀赋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模式。经济发展受到一国或地区多种经济要素的驱动和制约,而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要素的变化也使得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展现出不同的面貌。造成东亚经济格局变迁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空间关系的变化。随着东亚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东亚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区域经济综合体。东亚地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在世界经济遭遇困难的大背景下,东亚经济面对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东亚各国应该珍惜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消除彼此分歧、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雁行模式创造了“东亚奇迹”,使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相继成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然而雁行模式存在的弊端却使东亚地区在全球经济表现不俗的1996年,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国际收支失衡,并且引发了1997年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蒙受了重大损失。认真研究雁行模式及其形成的产业结构的利弊,不仅有利于东亚各国(地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而且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警示作用。一、雁行模式的内涵雁行模式是指过去30多年间东亚区域内先进国家(地区)与落后国家(地区)之间的产…  相似文献   

4.
东亚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济崛起堪称世界奇迹,政治崛起也得确认,但东亚要真正在美、欧、亚战略大三角中均衡发展,成为世界格局力量中心还有待时日。不仅美欧亚之间发展不平衡,东亚的经济和政治间发展也不平衡,东亚作为力量中心还不明确,不稳定,还不强有力,关键是东亚还缺乏凝聚力和协调机制,力量体现还未稳定有形。东亚崛起不能单靠APEC,应有东亚合作的自身载体,EAEC应运而生是符合客观需要的。我国在对待亚太合作和东亚合作方面有否轻重缓急?作者对我国的东亚政策的政策取向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与东亚各国和地区有着紧密的经济交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同时也为东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与合作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则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8年增长一倍。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经济可望保持8%至9%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高出2-3倍,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中国将成为9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世界银行1993年4月18日发表的世界经济预测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中国经济区”(称之为CEA)这个概念。把大陆、港…  相似文献   

6.
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卓红  王夏冰 《探求》2006,(5):72-74
东亚是一个区域性的历史性的概念。其内部各国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的儒家和汉字文化背景,这是东亚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东亚各国的民族性使其道德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两重性,在全球文化开放和融合的过程中,东亚道德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变化中的美国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东盟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处在调整过程中,由于东亚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日、中经济地位的迅速提高,美国从其全球政治经济战略利益考虑,日益重视其对东盟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尽管近几年来,由于美国奉行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和东盟政治经济矛盾也时有激化,但从双方政治、经济利益出发,这种政治经济关系仍将会在波折中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发生的巨变对国际社会科学提出新的挑战,东亚人尤其需要对东亚进行再认识。在糸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日本型”、“韩国型”、“中国型”三种基本模式;对日本前期现代化“成功”应持两点论;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既有时代机遇的原因,又有其内在原因;东亚经验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国家的新功能;传统儒家思想对东亚现代化的贡献主要在于:儒家“行仁政”的思想转换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义,儒家的家族本位思想转换为推动家庭资本主义发展的契机,儒家重视教育与机会均等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  相似文献   

9.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里根都声称“地球的历史……正向太平洋时代迈进。”“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关键是亚洲的崛起,而亚洲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东亚经济的腾飞。近几年来,在东亚经济的带动下,南亚等国也加速了调整过程。亚洲经济的兴起使亚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文章列举了亚洲在这方面的潜力。最后还深入分析了环太平洋国家、特别是有关大国为迎接“太平洋世纪”的挑战所制定的对外发展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开始了大调整时期。这一方面是本世纪前50年历史演变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将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过渡时期。调整时期尚未结束,要再过20—30年才能看出将来世界新秩序的轮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速了调整进程,并使调整具有新的特点。东亚在经济高速增长方面居全球之冠,但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却落后于欧洲和北美。东亚地处太平洋的中枢位置,是21世纪世界的主要竞技场。太平洋世纪正在到来,它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太平洋地区集中美日俄四雄于一洋,东盟的发展令世人瞩目。今后必须善处四国五方的关系。东方文化具有强调个人修养、强调群体,搞好人际关系,实现和谐统一的优秀传统。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起良好的作用。今后必须学习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推动合作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50年的世界历史发展,具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经历着历史的大调整时期;二是东亚的崛起,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的力量中心;三是亚太经济合作蓬勃开展,开创亚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些都是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进化博弈的角度审视东亚模式。东亚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 ,它随着环境的变化 ,在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进化”,从政府强干预到政府弱干预 ,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就是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东亚模式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它对东亚各国经济初期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历史功绩不容置疑。但是 ,与其他模式相比 ,它不是一概优势。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由于东亚模式本身的进化与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的步调不一致 ,它日益显露出对世界大环境的“不适应症”。因而 ,必须对东亚模式实行战略性的调整 ,以克服“进化路径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由北九州市东京事务所所长柴田高博、国际东亚研究中心设立准备室主查尾上一夫、笹川和平财团主任研究员长尾真文等一行五人组成的调查团,为建立国际东亚研究中心,征求中国学者的意见和促进交流事宜,于3月初访华,3月7日来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参观访问,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学术交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磋商。国际东亚研究中心是由日本北九州市和美国宾夕泛尼亚大学共同筹建的国际研究机构,其目的旨在开展东亚的经济、社会等有关问题的研究,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为东亚的发展做贡献。该中心采用日、美、东亚各国优秀研究人员国际合作研究方式,努力将成果活用到实践中去;加强与国内和东亚各国大学、研究部门的协作和交流。该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 ,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 ,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80年代至 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一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东亚各国 (地区 )出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14.
夏光 《社会理论》2006,(1):42-67
对东亚观察家们来说,在东亚社会有两个互相联系的变量是值得注意的:首先,虽然东亚远不是联合的或统一的整体,但从传统上说,东亚或多或少在文化上是同质的,或者说是一个汉化的世界或“中国文化圈”或“汉文化”世界(Fairband等,1989:1;Tu wei—ruing,1993:xii)。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地域集团化又以新的发展势头正在加速改变着经济全球化格局,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从国际贸易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调整传统的国际贸易秩序和运作模式。东亚地区作为地域集团化相对落后的地区,正在受到地域集团化的冲击和挤压,因此,东亚经济一体化已成了摆在东亚各国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战略课题。但是,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东亚地区尚不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条件,在这种形势下,优先定位国别间的贸易自由化将是东亚各国重要的战略抉择。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东亚地区三个有影响力的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文化联系还是地缘政治,都存在长期稳定进行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但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明显差异,以及共同理念上的错位偏离,短期内,中日韩不可能实现制度性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但可以肯定地说,中日韩最终完成制度性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将为东亚经济的统合或经济一体化构成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经济:东亚现代化国家的经验及其对浙江的启示陈剩勇陈剩勇,男,1956年生,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杭州310025)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已经由东亚现代化各国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东亚现代化各国,包括现今处于西方工业化大国前列...  相似文献   

17.
崔岩 《日本研究》2011,(3):15-20
东亚已经成为世界的重要经济区域,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东亚发展初期看,作为以发展中国家、地区为主的落后区域,存在着初始条件各异、发展差距较大等情况。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的制度模式及工业化模式,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日本同东亚其他经济体之间相互促进,极大地影响了这一区域的发展和经济结构。东亚面临的外需依存型结构和国际经济失衡问题,是今后发展中需要进行大力调整的,这是关系到今后东亚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各国及各地区不得不重新审视“东亚奇迹”产生的体制与结构,思考其内部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而总结出产业结构升级受阻、同构性竞争加剧、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强政府”的缺陷以及缺少区域内货币合作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畸形的经济现象,东亚各国应加强区域内科研的合作;加强东亚各国在产业分工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制定相应的出口政策;必须调控政府介入程度,为社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东亚必须实行货币金融合作来遏制国际游资的冲击,稳定东亚货币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东亚经济的崛起是举世瞩目的。它反映在经济规模日益增长;制造业实力增强;外贸规模迅速扩张;金融实力增强。促成东亚崛起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结构调整与区域分工体系的完善;国际资本投资活动活跃;区域内外贸易持续兴旺;消费市场迅速成长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预计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东亚经济将保持旺盛增长势头,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进一步增强,中国的作用会有所提高,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也会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0.
黄文青 《社科纵横》2008,23(9):51-52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地区)的汇率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又恢复了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从东亚经济与贸易发展特征的基础看,区域汇率协作不仅是东亚地区走出汇率制度选择困境的最优选择,也是东亚地区长远发展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