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运平 《社科纵横》2007,22(2):120-121
西方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并不是一种历史的区分,形而上学有着自我的解构特性。而其自我解构性来于其规范性和超越性,知识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所表明的自我关怀的本质是宗法、集体、藏私、拟人等为其属性.而宗法是自我关怀之本;集体是自我关怀之貌;藏私是自我关怀之质;拟人是自我关怀之伪,但这种关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学.它的出发点不是完整的人;它的关怀方式流于不实;它的关怀结果与原违.西方形而上学的关怀则是以存在为基础的个体与自由.自由是关怀的出发点;存在是关怀的基础;个体是关怀的轴心;裸猿是关怀的迷失.新的形而上学应充分吸收二者的特长,以适应全球化和现代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以人的现实生活为根基,通过对理论优先于实践的经典关系的颠倒,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真正终结.马克思辩证法既为哲学的表来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思路,又为当代人类的生存解放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空间,从而既有利地捍卫了自身的合法性,也为当代哲学开创了一种"后形而上学"之思.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延革和哲学的演进角度把握形而上学的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形而上学的本质.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表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的一体性联系,形而上学乃是对人的本性的理论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学的理论样式尽管有阶段性的差异,但形而上学始终持守着自身的本真规定.  相似文献   

5.
思想是人类的能力和本性,思想的本性是永恒的否定和超越,思想的本性即是人的形而上学本性。以思想的方式把握世界,世界即是思想中的世界,时代就是思想中的时代。反思思想内容的基本逻辑规定,就是揭示存在和世界的本质。逻辑学即形而上学,思想是形而上学的秘密。思想形而上学的界限是以思想的形式把握世界的界限。表象、情感、意志和实践态度的把握世界的方式,亦有自身的真理和价值。所以,当代哲学超越形而上学的思想或后形而上学思想,根本问题在于寻求一种“非规定性的思”,或使思想得以可能的“存在”、“无”或“他者”。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公案是透视海德格尔政治思想的视角,但此公案应该置于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海德格尔批判自由主义的自我和民主制度都是无根的政治学,认为自我脱离了大地民主制度是技术组织下的产物。大地和精神既是海德格尔主张政治回归的源初之地,又是其政治形而上学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在语言中划出一条界限:凡是可说的东西,都可以明白地说,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则必须对之沉默。可说的东西是世界和全部自然科学,语言和世界具有逻辑同构性,并指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多数问题和命题都是对语言逻辑的误解。但不可说的东西才是他的全部心意所在。不可说的东西是世界之外的神秘的东西,包括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意志、善恶、幸福、伦理、人生意义、世界意义、价值、上帝、世界存在和对世界之为一有限界的整体的感觉,这些不可说的东西以形而上学主体为核心形成了他的超验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概念化、逻辑化的形而上学并不是形而上学的惟一可能形态。当形而上学本身成为哲学焦虑的对象时,形而上学自身即在窘迫之中。此时彰明一种似乎是史前形态的形而上学,或许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以绝对知识形态出现的作为思辨推论的形而上学,不具有知识意义上的明证性,而是具有广义审美意义上的明证性,或叫澄明性.因此,形上之知中包含着广义的审美意蕴.思辨推论中所含蕴的这种非知识意义上的真理的明证性或澄明性并非是模糊性,它的明证性等级并不低于知识的明证性,只不过它们分属两种明证性而已.  相似文献   

10.
"语言转向"被比喻为20世纪哲学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场革命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形而上学在寻求统一的规定中不断分化语言并使语言逐渐中心化的结果.这一结果在古希腊早期哲学中表现为从语言逻辑平台上确立并通达形而上学对象;而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体现为哲学家们超越传统"语言"理论的狭隘和缺失的同时,对语言本质和使用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实现了西方哲学整个研究视阈、运思方式以及问题探讨的转换.因此,不论从与历史关联的直接性来看.还是从语言本身的逻辑系统来看,语言都必然成为形而上学研究中一个自主的领域,并在原初性的理论基础上实现其形而上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30年代海德格尔思想经历的转折 (转向 )是论题域的重大改变 ,即从“回到形而上学基础”向“克服形而上学”的转向。它从“物之纯真”和“人之诗意栖居”两个方面敞开 ,形成了两大主题 :其一 ,在现代技术的展现中 ,思考“物的纯真”如何被剥夺 ;其二 ,寻求在一种诗意的“言说”与“栖居”中 ,切近并守护“物之纯真”。克服形而上学的问题 ,既是克服形而上学的现实 (作为形而上学之展现的现代技术 ) ,同时也是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文化 (哲学 )。“克服形而上学”关涉着更本源的“真” ,是海德格尔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喧哗中对“思之本源”的探寻。  相似文献   

12.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精神的根基,它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从毕达哥拉斯一直到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中,构成了西方哲学的主流。即使在现代哲学中,“摈弃形而上学”的口号也并没有使形而上学真正消除,它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意识形态批判角度出发,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角度出发分别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组织方式,并主张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克服异化;海德格尔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对存在的遗忘,人类的拯救在于对“存在的看护”。  相似文献   

14.
《求是学刊》2019,(3):53-59
俄罗斯精神哲学的思考路径始终依托于精神的形而上追问的理论视域与现实路径,将精神作为哲学的时代主题进行探讨成为重建形而上学的新的突破口,其在对精神世界进行重构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形而上学还原式的思维方式,在如何是的探索中赋予了哲学以实践改造功能,使形而上学与现实之间产生了新的勾连;立足于人的本性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神性的二重化特征来厘清形上与形下界限的同时,不断为形上维度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并加以切身实际的捍卫;通过精神体验的内在感悟来唤起人的感知神圣的能力,从而发起永恒的精神性追问,来达到克服虚无和信仰上帝的最终归宿,异质性要素在其中得以真正显现并开启了自由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15.
赵海峰 《学术交流》2006,(11):10-14
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文化的发生,其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这个时期的哲学史派别林立。这些哲学流派没有共同的旨趣,但是它们都是从背叛形而上学出发。通过对一些主要流派的梳理,揭示从拒斥形而上学到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逻辑演进的若干关键之点。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评,对启蒙和现代性的解构,是现代西方哲学各国流派发展的共同结果。前者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思想旨趣的彻底化。  相似文献   

16.
自从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经历了古代的自然宇宙本体论、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本体论和近代的实体理性本体论的漫长历史。终因其超验的、还原式的本体论范式,西方传统本体论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走上了一条没落和淡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格非中篇小说<青黄>中的词语"青黄"含义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暗示了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反形而上学思想特征,即瓦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下的等级秩序的合法性.从符号学理论看,格非设计的意指作用的错位是"青黄"意义不确定的根源,其目的在于指出等级秩序的缺陷.而词语本身的意义指向的最初设定和最终偏离则隐含了作家对文学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考,即作家不再凌驾于读者之上.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理论特征:第一,非过程的永恒存在思想.这表现在它不能做到把事物看做一种处于不断生成中的过程性存在,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它以获得终极真理为最高目标.第二,无转化的非此即彼思想.这表现在它看不到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相互生成与相互转化,因此,它把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非此即彼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一种躯体性意识。自我意识作为一种精神,也就是要使自己超越于自然,把自然之存在引入意识之目标。意识要在自我中设定自己,并把对自身的设定环节作为中介物,从而发展出人的精神。人就是在自然的躯体中设定出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5,(6):150-166
16世纪以来科学史的发展进程表明,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在内的经验研究要走上科学之路,就必须在认识论方面做出改进。研究者需要通过拒斥形而上学的方式,完成实证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切割。作为一门以人类过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历史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完成认识论的这一飞跃难度更大,但总体而言仍然符合人类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系统总结科学发展史上的一般经验,在19世纪以来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拒斥和清理史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思维,新世纪的历史学才能更加逼近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