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以“群龙无首”比喻一群人中没有一个领头的人或没有统一领导的情况或局面,含有贬义。这一成语出自《周易·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原来是褒义的。此语涵义的变化,明确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及社会历史观的变化。这句话的本义是群龙出现而没有首领,吉。参看郑玄注:“六爻皆体乾(一作龙),群龙之象也。舜既受道(一作禅),禹与稷、契、咎繇之属并存于朝。”《后汉书·郎(岂页)传》:“昔唐尧在上,群龙为用。李贤注:群龙,喻贤臣也。”王弼注:“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朱子本义:“盖六阳皆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故为群龙无首之象。”  相似文献   

2.
《易·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吉。这似乎是量身定制的吉词:一元复始,紫气东来。在诸位大人——我们尊敬的朋友,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这本年轻的学术刊物(算起它作为集刊的时间,今年九周岁。从今迈入第二个九年,恰合九二之数)现身于繁茂的文化原野之上。  相似文献   

3.
《易·乾·九三》爻辞之于《易》,确有其重要地位。《易传·系辞下》言:“惧于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①”是极言此爻之要。一、《乾·九三》爻辞之标点《易·乾·九三》爻辞,即《易经》首卦《乾》(?)卦中第三爻的爻辞。因属阳爻,故称“九”,又为第三爻,故称“九三”。其全文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要想理解这条爻辞,首先涉及到的是标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鲍刚毅 《中州学刊》2002,(5):133-138
何为“无咎” ?《易·系辞》中说 :“惧以终始 ,其要无咎 ,此之谓《易》之道也。”“无咎”其含义有两层 :从人事上讲为处理事情无过错 ,从哲理上讲为合于“中”。何以才能“无咎”呢 ?顺天者 ,懂得变易者 ,劳谦者 ,善补过者 ,方可“无咎”。系辞作者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是考虑怎样在一个大社会中保持和谐、默契的关系 ,为了这种和谐和默契 ,注意事物发展的趋势 ,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 ,处理问题折衷而行 ,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使之吉无不利 ,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其现代意义在于 :首先《易·系辞》中讲到的人所面对的自然界具有真实无妄的价值 ,落实到社会生活 ,它是一个信念道德问题 ,也是一个责任道德问题 ,是二者的统一 ;注意认识主体“警惕的理性”———忧患意识在校正人行为的合理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意识是中华文化在向着认同现实方向发展中具有超验性、超越性的特殊理性形式 ;对《易·系辞》阐述的“无咎”思想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不是强调在和谐中的差异 ,而是注重在差异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辞源》(修订本)日部“旬”字条下说解㈥云;旬,“通‘均’。《易·丰》:‘遇其配主,虽旬无咎’。”此说不确。“旬无咎”一语始见于甲骨文字,其例多至数以百、千计。盖殷人以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周为一旬。“旬无咎”这类卜辞都是在“癸日”进行占卜的,就是说在这一旬的最后一天占卜下一句的吉凶祸福。如;《菁》5:“癸丑卜,争贞:旬无咎?”《粹》1429:“癸子卜贞:旬无咎?”《遗》198:“癸未卜,宾贞:旬无咎?”“癸卯卜贞:旬无咎?”“癸酉卜贞:旬无咎?”“虽旬无咎”之“虽”是带有自谦语气的语词,应读为“唯”。汉帛书《周易》此“虽”字正作“唯”;《秦公钟》铭:“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左传·文公17年》;“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均可资佐证。此“虽”字,王念孙释之为“句中语助”(《经传释词》卷三),王力先生也认为“它是类似词头的东西”(《汉语史稿》350页)。据此,《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的意思是:筮遇此卦,与其女主人相遇,十日之内不会有灾祸,且往而得赏.《辞源》袭用旧说,误.  相似文献   

6.
我给《易经·乾卦》上九交辞:“亢龙有悔”。这句话提出新的解释,认为:亢借为沆,沆是池泽,沆龙是池泽的龙。(《周易古经今注》卷一)李威周先生特写一篇专文,反对我的说法。(《周易“亢龙有悔”的“亢”字辨析》见《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二期)我看到后非常高兴。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我们对于学术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展开热烈的争辩,必有助于促进祖国文化的发展,是可喜的。  相似文献   

7.
读词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无咎非杨无咎扬无咎,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江西清江人。流寓南昌。宋高宗时,秦桧当权,无咎耻于依附,屡徵不起。善画墨梅,亦以词名,有《逃禅词》传世。无昝为汉扬雄之后,其姓当作扬。但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董史《皇宋书录》皆误作杨。明隆庆《临江府志》亦沿宋人之误作杨。《全宋词》误从旧说作杨,当改作扬。  相似文献   

8.
《周易》的乾卦,有“亢龙有悔”这么一句爻辞,取象作譬,寓意为物极必反,极度骄盈必有悔恨。对于亢龙有悔的“亢”字,历代研究易学的人对它的解释都大同小异。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东汉的郑玄、晋的王弼、唐的孔颖达、北宋的程伊川、南宋的朱熹等,都释作“极”’  相似文献   

9.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有■、■、■等字,有"凶祸、艰咎"义。学界多从姚萱说读为"虞",分析为形声字,但于字义来源无说。本文论证此字应为会意字,本义是"虎在林中",引申为"凶祸、艰咎"义,进而引申为"忧虞、不满"义。  相似文献   

10.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2,(12):102-107
<正>■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注释:坤卦,下卦坤(■)、上卦坤(■),由六“--”(阴爻)组成,是大地、众女子之象征,集中体现大地、女子生育繁衍的伟大功德。乾卦取象为龙,阳刚、欢腾,能伸能屈,既健且潜;坤卦取象为牝马,阴柔、温顺,至柔蕴刚,象征女子,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博物馆西周青铜器展品中有一只铭文(?)的盘,该馆释作“它盘”.“它”金文作(?),蛇也.《说文解字》卷十三下“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是蛇类.《金文编》卷七有“(?)”,作(?),曰:”说文所无”.见“(?)盉”和“(?)盘”.(?)在《说文》中有二解.卷十四下:“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卷九上“包”字条曰:“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巳.为夫妇,裹妊于巳.巳为子,  相似文献   

12.
思问录内篇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之道焉。耳观盥而不荐非荐之时。然而必盥也观我生君子而后可无咎。观其生君子而后可无咎不然咎矣。内不见已外不见入。而后得所止焉。其为天理也孤矣。忧世之将剥而不与尝试非与臣言忠与子言孝。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以为德。则且与之为婴儿。知之益明而益困矣。艮观同道故君子尤难言之。按艮观同道。君子之行止在乎心之一动一静而为行为止。但心之一动一静必  相似文献   

13.
"外天下"、"外物"、"外生"、"无古今"、"不死不生",集中体现了《庄子》"见独"的思想文化视野和价值。"外"、"无"的"玄之又玄",是超越而"通于道"的理想追求。《庄子》打破了"象以尽意"的表达方式,而归因于"大象无形"之道性。从"象思维"视角,整体把握其"象思"、"象境",才能真正体悟《庄子》。《庄子》之道的核心,对自然之道的坚守和对人的心灵关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和最高关怀,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实,都具有常青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杂考(十一)杨墨秋中宗李显降诞日初唐诗人李峤有《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一诗。据《唐诗纪事》卷九“李适”条载:“(景龙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宗诞辰.长宁公主满月,李峤诗‘神龙见象日,仙凤养雏年’是也。”则知《唐诗纪事》认为中宗降涎日在十...  相似文献   

15.
杨迎 《殷都学刊》2023,(3):21-26
“王囟言”和“囟言王”是出组卜辞常见习语,但关于辞义的理解,学界一直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对相关卜辞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今夕囟言王”是一种占卜灾咎的习语,与“今夕王宁”相对,表示商王受到责难的不安之状,意为今晚先祖或上帝等会责难、降灾商王,“言”字含有责让、灾咎义,所表示的灾咎程度较轻,“囟”字是语气副词,表示占卜者对命题所作的一种情理上的推断。  相似文献   

16.
《九歌》既为“九”“歌”,何故是十一篇呢?这个问题历来令人感到费解而不易辩清。要搞清这个问题,先得解决“九”的概念及其在《九歌》中的含义。“九”,这是中国古代颇具神秘性的一个数字。清代学者汪中对“九”曾撰写过专文,曰:《释三九》,文章中专门论述了“九”的性质与功用,特别指出了“九”的特性——具有虚指多数的功能:“凡一、二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应该肯定,汪中的论述是正确的,他道出了中国古代在数字运用上的习惯及特点。确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不仅继承了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传统,而且还在多方面向辩证唯物主义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其中之一,就是他对“气”这一哲学范畴的新规定。王夫之和以往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一样,把“气”看成世界的本源。认为“气”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而动、静则是“气”的本质属性。他说:“太极之在两间,无初无终而不可间也,无彼无此而不可破也,自大至细而象皆其象,自一至万而数皆其数,故空不流而实不窒,灵不私而顽不遗,亦静不先而动不后也。”(《周易外传》卷五《系辞上传》第九章)“太极”,就是阴阳  相似文献   

18.
尤培坚 《快乐青春》2010,(11):37-38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九岁了,还没上学。 父亲常到开面条厂的张家帮工,赚些小钱。一次,我跟了去,在厂门口,我看到几个大人在“呼哧呼哧”地吃面条,  相似文献   

19.
论晁补之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是北宋后期一位较活跃的作家。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与张耒齐名,词则比肩苏轼,独能得苏轼之神髓。翻开他的《琴趣外篇》,苏轼新词风的影响是明显可见的。而他也正因在当时正统词风占统治地位的情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隐逸传统的重要源头,它以象数的形式预测吉凶,为人生的进退提供行为指导,其《乾卦》《蛊卦》《遯卦》等的卦、爻辞,有着典型的隐逸思想;《易传》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周易》的隐逸思想。从儒、道比较的视野来看,《周易》的隐逸思想更多地具有儒家"时隐"特色与"家"内的眼光,与道家文明批判的立场上的"家"外眼光形成对比。将《周易》与儒家、道家的隐逸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揭示其隐逸思想的性质及其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