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王烈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5):111-113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濒危语言现状分析——兼谈满语的濒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最初记忆,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丰富博大的文化事项。一种人类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一种文化。在20世纪,已经有1000多种语言消亡,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濒危现象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变化的结果,即一些弱势语言由于不能适应社会交际以及信息传递的需求而最终被通用语言所代替。所以,我们应当在大力推广汉语普通话的同时,对濒危语言实施必要的保护和抢救措施。我国满语的濒临消亡不仅是语言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甚至是人类文化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梁俊青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0-53,74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如何才能有效保护语言多样性是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濒危语言较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政府开始重视濒危语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支持原住民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原住民语言的衰退,但仍然不足以挽救原住民语言的命运。如何有效地拯救濒危语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1)
我国语言学界开展濒危语言研究十多年来,经历了开拓、开展、深入三个阶段,逐步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根据我国语言和方言众多,在现代化进程中语言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的国情特点,濒危语言的研究和语言典藏的实践将成为长期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建立规范标准、进行整体规划、注重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加强理论的实践几个方面应给予及时的关注和特别的重视,以促进濒危语言研究和语言数位典藏这一新的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36-140
导致语言濒危的原因和过程是复杂多样的,由此决定了实施濒危语言的保护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鉴于国内外学术界针对濒危语言及其保护问题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以及犹太人希伯来语、新西兰毛利语成功复兴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在实施濒危语言保护、实现语言复兴时应着重关注以下问题:加强濒危语言记录和描写工作,为语言复兴提供基础资料;制定针对不同成分的语言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兴计划;正视复兴的语言所具有的混合性,避免纯语主义;结合衰变语言与濒危语言之别,有选择地开展语言复兴工作;注重复兴语言的实用价值;完善濒危语言立法体系,为濒危语言的保护和复兴提供保障;完善双语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7.
构建濒危语言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佑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62-66
濒危语言现象是当今语言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中的热点。如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 ,建立一个综合指标体系来识别某种语言是否处于濒危状态 ,是濒危语言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构建衡量濒危语言指标体系应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开放性以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本文认为衡量濒危语言的主要指标有民族语言使用人口的绝对数及其占民族总人口的比例、青少年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社团中所占的比例、语言使用能力、语言使用范围、族群的语言观念、语言结构系统的衰退等几个方面。衡量濒危语言的参考指标有族群人口流动、地理分布、是否跨境、是否用于宗教、有无本民族文字、语言关系、国家语言政策等因素。以上各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衡量濒危语言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濒危语言问题是全球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现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濒危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对濒危语言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濒危语言研究中定性定位问题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濒危语言研究在我国语言学界已引起了重视。界定濒危语言的指标体系有主有次 ,当前濒危语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定性定位和个案调查 ,要研究原因、思考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濒危语言与衰变语言——毛南语语言活力的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濒危语言研究应区分“濒危语言”和“衰变语言”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于探索濒危语言的规律,以及制定濒危语言的对策都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黎语,弄清黎语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在黎语发展演变中的作用,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黎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调查黎语各方言的生态特点,比较黎语各方言的不同,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模式,是黎语语言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16-118
语言学家韩礼德一直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符号。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所以,对语言性质和意义的诠释不能与其所属的社会和文化相脱离。语言与人类社会化进程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一套符号,一种体系,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探讨黎语的外生态和内生态环境,弄清黎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的变化,比较出黎语方言的内部差异,是现阶段我们研究黎语的基本思路。只有从海南黎语生态环境现状入手,关注黎语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黎语内、外生态环境的特征,才能更加科学地制定黎语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黎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翠玲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
男女语言在语音语调、语义、句法等层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近几年,国内学者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的研究呈多元化发展.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对英语中的性别语言差异进行静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英语语言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性别语言现象来进一步研究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及其产生的根源,研究成果对跨文化、跨性别交际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作外语学习的跨文化交际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1):149-151
本文在分析了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构素的基础上,讨论合作学习这一当今最重要的教育革新的跨文化交际性质:合作学习情景提供的双向性学习任务具备了大量的信息沟;学习者积极参与编码和解码的信息交换活动,对自身负责的学习子任务作出反应,对同伴的解释提供建设性反馈;学习者之间的交际更加真实和富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晓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18-120
语言从表面上看是不完备的,不能完全详尽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立足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语言的自救观出发,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完整的系统,一方面语言有自身弥补缺陷的机制;另一方面,作为语言使用者的人在实际使用中总是充分发挥他的认知能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正是有限的语言与无限发展的人的认知和创造力的完美结合,使语言能很好地服务社会,给人类语言的使用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吴国强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3-7
生态美学是产生绿色设计的思想理论基础,绿色设计是生态观念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服从自然生态逻辑是从事绿色设计的基本前提。生态美学观指导下的绿色设计应遵循所有生命都有美感并各有差异的多元审美原则,具有充分肯定自然美感的天然之美认识观和追求自然原生形态与人造形态和谐统一的生态美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物流是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物流是手段,生态文明是结果。我国在发展绿色物流时,物流运作主体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物流产业发展间制约关系的明确认识,所以需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构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只有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才能保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力度不断加大.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普遍存在着用词随意、同义反复、语焉不详等诸多立法语言失范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与权威性,也不利于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还将给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带来重重障碍.规范运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语言,应当处理好立法语言准确与模糊的关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语言语料库,完善语言专家人才储备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查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岩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72-73
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外语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介绍了社会建构主义所包含的四种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研究学习者如何进行外语学习,运用哪些学习策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的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体现了不同的心理认知过程,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其他策略的基础.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策略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扩大外语学习策略的选择范围,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语言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