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资本论》,博大精深,体系严密。它以独特的思维形式,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理论成果,为科学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本论》的思维形式,就是《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借以表现的基本形式。从《资本论》的思维形式出发,探讨其思想内容和逻辑结构,这是打开《资本论》理论宝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资本  相似文献   

2.
由批判转向建设——论《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资本论》能否应用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键的问题是转变研究《资本论》的思路,一方面要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要由教条转向指南。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主要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依据《资本论》的逻辑和方法发展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依据《资本论》所阐述的一般市场经济理论,寻求指导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帝国主义时代,罗莎·卢森堡阅读《资本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卢森堡的总体性思维丰富了《资本论》的阅读方法,这对改善《资本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与工人阶级中存在的割裂式阅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卢森堡为了维护党内的思想统一,在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过程中捍卫《资本论》的科学论断。最后,卢森堡在帝国主义语境下发展《资本论》中的理论,对于构建帝国主义理论的雏形、推动马克思学说大众化与丰富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完成的。第一次系统阐述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构成《资本论》,的第一个手稿,表明《资本论》结构开始形成。作为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而写的1861—1863年手稿,特别是它的主体部分《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完善五十年代末制定的理论结构,对于最后完成《资本论》结构,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资本论》结构形成  相似文献   

6.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存在着重大的分歧。有的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有的同志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等等,众说纷云。我们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与研究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资本论》研究目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包含了市场交换的逻辑,《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命运的理论经济学经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亟须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深入解读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澄清《资本论》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理论经济学著作又是必要的前提.因为,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全面揭示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市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从市场经济学的视野重新认识马克思经济学的时代价值,并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自一八四四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第一次提出“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后,它被赋予了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创作史的研究是《资本论》基本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资本论》创作史,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发展的科学这一本质特点的认识,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正确地对待西方经济学;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也是《资本论》第二卷发表一百周年;《资本论》第二卷是恩格斯编辑出版的。为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的逝世,纪念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著作——《资本论》第二卷的发表,笔者特意探讨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卷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所建立起来的《资本论》这座宏偉的大厦,是以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剩余价值学說的历史批判而最后落成的。马克思把《剩余价值学说史》看作是《资本论》的終卷、即第四卷,說这卷书是以历史的形式复述《资本论》前三卷从理论上所考察的那些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資产阶級經济学的过程中所发揮的自己的理论,特別是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地租的理论、关于經济危机的理论等等,成为《资本论》前三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对《资本论》的讲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资本论》的《资本论》卷二,可统称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卷二通篇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理论,两个再生产,一个实现”。 1.1 三个理论: 1) 资本循环论。主要说明资本循环的形态、条件、耗费(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宝库,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宝库。对《资本论》中美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广大理论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但至今为止,不少人仍停留在用美学术语来注释某些引文上。如何深入研究《资本论》中马克思的美学思想,阐明《资本论》范畴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列宁格勒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了苏联学者Г·维日列夫的专著《哲学知识体系中的美学》。Г·维日列夫对《资本论》范畴体系中的美学问题研究采取了“一种新的、很有前途”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一个基本理论作指导。这个基本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能反映马克思基本经济理论的著作就是《资本论》。可以说《资本论》是建立我国社  相似文献   

15.
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涉及到《资本论》的哲学意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构成的重要概念,它们互为理解对方的关节点。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是理解《资本论》对资本逻辑的全面批判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理论关键点,而资本逻辑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中具有理论原则意义的内在部分,是揭示科学的现代属性和特征的钥匙。对资本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关系的研究,重点是阐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观,论述《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发展中的理论地位,并从资本逻辑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具有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6.
再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既是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又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资本论》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解除人们思想中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7.
1997年4月26目—28旧,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97年会在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十几所综合性大学的近50名经济学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兼及《资本论》的教学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代表们畅所欲言。会议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资本论响理论和方法,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一些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一对《资本论》理论意义的再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的改革需要理论的支持和…  相似文献   

18.
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97年会学术讨论综述杨志(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97年会,于1997年4月26日至30日在湘潭大学召开。与会代表运用《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研究《资本论》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Ⅱ);2。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3.再生产理论及其确立,4.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的独立科学价值;5.《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和历史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经济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要运用科学抽象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抽象法在理论分析中的重要意义。《资本论》是最充分、最熟练地运用科学抽象法的典范。本文试对《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方法的运用形式作初步探索,以期对理解《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结构、各部分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