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经济人、社会人和道德人共存的假设为出发点,提出竞争与合作共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东方经济学,对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提出了挑战,对经济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分析了竞争与合作共生机制的演化优势所在——广泛的激励面加上合作剩余,及其演化稳定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经济学的一些主要观点。东方经济学的发展和完善,对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推动国内区域一体化、东亚一体化以及建设和谐世界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目前仍处于“构想”阶段,有待于笔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广大同志的积极参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历史转折时期。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步步深入,时代精神日益丰富多彩。然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却在这个伟大的时刻陷入了“困境。。翻阅学术杂志的哲学栏目,人们不时地感叹“哲学的贫困”;有感于经济学到处受欢迎的气氛,有人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但不会导致哲学的“贫困”,反而促进了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创,哲学也从中世纪神学的禁锢下解放出来,把自己的理论视野由神道转向人道和由天国转向人间…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能称得上理论体系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表达”与“实践”中的绝对主体地位。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经过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在“实践”层面上,我国主流经济学已经慢慢转向现代西方经济学。这样,我国经济学在“表达”与“实践”的层面上就出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一方面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主流地位的争论,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这场争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是围绕不同层面的“人类合作”问题而展开的,如何促进合作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发挥其积极效应可以说是该理论的独特价值与核心追求所在。当代中国社会资本的最大问题就是“合作网络”的封闭、缺失和分布不均衡,即合作秩序的难扩展。社会资本转型的实质就是探讨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合作网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走向扩大并发挥其正效应。“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实质上是指西方市场经济文明下的人类合作秩序问题,由于中国的社会资本转型是建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日益融入国际社会的背景之下,所以从哈耶克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中得到理论启迪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坚持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新体系还需要实践和思想的积累。但应该首先弄清楚新体系中的主要配件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他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是构建中国的经济学体系的主体 ,把它暗喻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或称“中学” ,是毫无根据的 ;要把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加以整合 ,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论述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该成为常识 ,说“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这是莫须有的经济学命题 ;要加强对市场经济技术层面问题的研究 ,但仍然要大胆借鉴外国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对发展经济学首当其冲地加以排斥 ,提倡所谓“土生土长” ,是很不科学的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搞专业的人 ,更要注意经典作家的原创思想 ,纠正过去那种按照自己的观点对经典作家的原著目录进行筛选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概念关涉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当年,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运用,是从否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发的,也是与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目标模式相联系的;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要求对此重新认识,其关键是恢复马克思“劳动力”概念本来具有“人力”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阐释了规范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包括规范资本发展的根本立场、本质要求、目标遵循、治理形态和实践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设置“红绿灯”,规范资本发展的实践方案,包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资本行为转向“绿灯区”;明确规则底线,禁止资本行为转向“红灯区”;施加限制条件,增设“黄灯区”规范资本防“红”转“绿”。  相似文献   

8.
竞争和合作是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一个社会经济效率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性质、形态等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制度的理论前提、意识形态基础等方面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运行的本质特征,是市场经济高效率的源泉;合作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基础和前提,反映了计划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计划经济克服市场经济不正当竞争从而保证经济高效率发展的法宝。理论与实践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近现代世界经济史证明,纯粹的合作与纯粹的竞争一样都会损害经济效率的发挥,如过度竞争会引致市场风险的过大、利润率的下降,甚至社会资源的浪费;而过度的合作则会使经济活动当事人的主体性削弱、造成经济主体激励不足、裙带关系风气盛行、生产效率低下等。有效率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要表现是对过度竞争和过度合作的有效治理,也就是说,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和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较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已经达成共识,避开无谓争论而付诸有绩效的实践.当此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在理论经济学层面上,述评国内外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各种看法,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国外:攻击、误解和赞扬并存社会主义从来是与计划经济相联的,外国人在理论和行动中也是照此划界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大规模的实践成功,对外国人确是强烈刺激.于是,就出现了攻击、误解和赞扬并存的局面.(一)由于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所得绩效是如此明显,所以,在国外,很少有人直接怀疑和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竞争条件,亦离不开经济全球化这个合作的背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容含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亦要通过竞争与合作这个关键路径达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展现"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