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Minnesota共轭先验分布的贝叶斯VAR(P)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 (VectorAutoregressionMod el,简称为VAR模型 )最初由美国学者Litterman、Sargent和Sims等人在 2 0世纪 80年代初提出来的 ,主要用于替代联立方程 (Simultaneousequations)结构模型 ,提高经济预测的准确性。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是当前世界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差距的研究中,往往需要进行分类处理。经济差距分类的科学与否,对于经济管理者和行业等方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树成等人(1994)用标准差来衡量区域经济绝对差距。龚昌来、赵庭红(2006)将判别分析法引入到经济差距分类中,但其阈值和类间概率的选取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避免主观性,本文从多元统计分析的角度,运用分解聚类法对经济差距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济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表现不同,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是劳动力流入与劳动力流出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差距的研究中,往往需要进行分类处理。经济差距分类的科学与否,对于经济管理者和行业等方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树成等人用标准差来衡量区域经济绝对差距。龚昌来、赵庭红将判别分析法引入到经济差距分类中,  相似文献   

5.
从收入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解释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在1995年以后并没有延续之前持续扩大的趋势的原因,通过对1995—2007年间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的变化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995年以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在于,经营性收入差距下降的同时伴随着其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同时,工资性收入差距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农村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地分析发现,未来减轻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方向是进一步降低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国IPO定价偏低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德宗  陈静 《统计研究》2001,9(4):29-35
一、文献综述1 IPO定价行为的特征国际上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指股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普通股 ,中国通常称作新股。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学者开始对IPO及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作了研究 ,发现IPO定价行为有两个主要特征 :(1 )IPO定价偏低 (underpricing)IPO上市日的市场价格通常高于其招股价。Loughram、RitterandRydgvist(1 994)发现世界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着IPO定价偏低的现象。表 1中 2 9个国家或地区IPO平均超额报酬率均为正 ,表…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是缩减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在这个进程中,西部大开发,东部大发展,黑龙江该怎么办 ?  一、经济发展在全国的位置及差距   衡量地区间经济发展指标有很多,我们经过考察,选取综合经济实力、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六个方面,来研究我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位置。并从最能反映这六个方面的指标动态变化,来找出我省经济发展的差距。   1、综合经济实力。 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指标。从 90年代我省 GDP变化 (见表 1)可以看出,我省 GDP总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霞  魏作磊 《统计研究》2006,23(9):54-58
一、引言古典经济学至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增长理论,都忽视了空间因素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没有纳入空间因素的经济理论在解释现实世界中地区经济差别时有些力不从心。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计量从理论和实证方法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Krugman(1991)把空间观念引入了经济学,将0维分析变成2维分析。Paelinck(1974)对传统计量经济模型假设不足进行修正,提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思想。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一批学者如Cliff、Anselin、Fujita、Krugman在区域经济学的分析中引入空间因素,运用空间自回…  相似文献   

9.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敬学 《统计研究》2004,21(5):25-5
一、引言2 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西方国家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对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解释。一种解释是“结构 行为 绩效”假说(Bain ,1 95 1 )认为,在集中度高的市场中大银行间可以无成本的达成合谋协议(Stigler,1 96 4 ) ,通过支付较低的存款利率,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大银行获得了垄断利润。因此,他们认为是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另一种解释是“有效结构”假说(Demsetz1 973,1 974 ;Peltzman ,1 977)认为,有效率的银行具有更…  相似文献   

10.
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贝叶斯推断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简称为VAR模型)最初由美国学者Litterman、Sargent和Sims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主要用于替代联立方程(Simultaneous equations)结构模型,提高经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鉴于目前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性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选取定量分析的方法,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两方面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锡尔系数分解法和基尼系数分解法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构成和来源进行分解,定量揭示出不同的经济区域及产业构成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程度,给出了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来源、构成及差异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使得区域铁路运输具有差异性。利用1978-2005年的铁路运输数据,采用重心模型、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中国铁路运输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1.客运量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向西移动了2经度,向南移动了2.6纬度;铁路客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步减小。2.客运周转量重心呈直线形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3经度,向南移动了2.9纬度;铁路客运周转量区域差异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其中波动较大,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3.货运量重心波动较大;货运量区域差异在逐渐增大,而且区域差异的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4.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略呈指数型;货运周转量区域差异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00年以前区域差异在减小,2000年以后区域差异在增大。  相似文献   

13.
区域服务业竞争优势是区域要素的比较优势的集成,其大多来自于有利的资源条件、相关支持要素、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政策引导等因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研究服务业竞争优势,构建区域服务业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服务业区域竞争优势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提升竞争优势的路径与方向,为制定区域服务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空间距离法的区域人类发展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晶  李晓颖 《统计研究》2012,29(1):61-67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策机构将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监控和分析国家区域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果。鉴于区域差距的相对性以及HDI本身存在的缺陷,将其用于区域内部人类发展差距的分析时必然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本文借鉴空间距离法的核心思想,对HDI进行方法上的改进,提出了区域人类发展指数(RHDI)。RHDI能够计算出一个区域与全国水平最小值之间和与目标值之间的客观差距,不但提高了HDI的技术质量,而且可以准确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通过对HDI与RHDI的全面对比分析,对中国各个地区的人类发展状况及差距给出了一个更准确地刻画。  相似文献   

15.
李占风  张建 《统计研究》2018,35(12):45-55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全面反映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2001—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然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kernel 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Markov链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呈现“东高西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分布状态;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地区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造成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分布的演变总体上受到邻域空间滞后类型的影响,但在传统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下,中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在时长1年内很难实现短期跨越式发展。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中国高技术服务业R&D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各地区效率差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经典DEA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R&D资源配置效率状况.结果显示:辽宁、福建、山东、云南等省份R&D效率有效,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效率较低,且内部效率值差异较大.为缩小地区高技术服务业R&D效率差距,提高全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加强投入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市场需求及引导产业集聚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行业结构和地域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电力消费需求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消费量也呈同步增长态势;就四大行业的电力消耗来看,1986-2005年,第一产业的耗电量变化不大,城乡居民和第三产业耗电量都有所增长,第二产业是中国耗电量最大的行业,且年增长率较大;通过对中国31个省区人均电力消费量的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等级,结果表明人均电力消费量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人口和人均GDP为变量,建立了中国电力发展的地域需求模型,发现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是中国各省区电力需求的关键增长因素,而人口的弹性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用加权求和与阀值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旅游产业内部结构演化的特点,构建区域性旅游业内部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张家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就其旅游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合理化与高度化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分析验证指标体系及其模型的适用性。对张家界旅游业内部结构优化的综合评价表明,张家界旅游业内部结构在演化过程中非优化的矛盾十分突出,产业结构呈低度化,是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旅游产业内部结构高度化“时滞化”的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了清晰认识中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现状和区域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影响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国2009—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构建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值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实现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各省份依据其综合竞争力指数可划分为竞争实力强弱不均的四类地区,各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仍存在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