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赈济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他自己长达46年历史的赈济事业中,主持或参与的赈务达63次之多,其中",丁戊奇荒"的赈灾、山东小清河工程以及参与创建中国红十字会皆系其有代表性的赈济活动。盛宣怀的赈济事业可视为中国近代赈济事业转型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教育救国思想发端于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尽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单纯依靠发展教育来救国是抓错了根本,不可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但是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教育救国论者的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对教育功能的肯定乃至夸大对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分析了张学良"教育为民族存亡所系"教育思想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的基本内涵,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注重"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兼收并蓄"开放式的办学理念等.特别强调了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中的战略性地位及张学良教育救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马相伯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救国,教育内容注重科学,教育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由研究、演讲等能力。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事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适教育救国思想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概述了胡适重视发展教育、以教育为救国之根本的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胡适贯穿一生的这个教育救国思想的若干特征作了概括性的理论描述,指出它在现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的积极意义及其历史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严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以时代启蒙者的敏锐眼光,倡言教育救国,矢志不渝。他的教育救国思想自成体系,是强烈的情感与冷静的理性相结合的产物。在适时变通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高远鲜明客观求实的教育目标以及独树一帜兼收并蓄的教育内容论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教育救国思想的丰富内容,特别是蕴含于其中的宝贵而浓厚的理性色彩至今仍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救国: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思想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嘉庚的兴学动机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救国,"教育救国"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与20年代一般的"教育救国论"有所不同.陈嘉庚的教育救国动机,产生于愚昧、落后的旧中国,来源于海外华侨赤诚的爱国主义热情;凝聚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也是他的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既符合实际又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陈嘉庚对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了透彻的、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论述,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盛宣怀是清末著名的官僚、实业家,观其投身洋务,力行新政,经世致用,不可谓无功;但因其多钱善贾,积累巨资,及推行铁路国有政策,又屡招清议抨击。其身后声誉,更是褒贬不一。在其评价上,史学界与时浮沉,无所建树,委实折射出历史学的流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教育救国"观念的提出,在洋务教育和新政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在吸收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出"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追求教育的本土化,走中国自己的教育道路;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革命"的政治运动化,既有成功和发展,更有曲折和教训;四是教育的拨乱反正,贯彻"科教兴国"的教育思路,改革不断深入,使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盛宣怀是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的官僚实业家,其实业思想的产生及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父亲的影响及洋务思潮的兴起推动了他经世致用思想的产生。李鸿章的青睐及官督商办企业的实践使其官督商办思想得以形成。晚清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及民族危机日趋加深的现实促成其实业商办思想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基本国策,继续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这个方向,长期坚持不懈的服务社会,为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弘扬与培育的时代精神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的时代精神,必须充分体现当今时代的基本特性。要大力弘扬与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必须全面了解当今时代的丰富多变的特性,既要从国际的视角了解时代特征,也要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国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要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去大力弘扬与培育时代精神。要全方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要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完整体系,要在大力弘扬中不断丰富与创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陈胜里籍的若干说法和“张楚”是否国号问题,提出了作者多年研究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体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遵循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这一切都有赖于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变革,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在盛唐文人的贬谪心态中,虽然有愁怨悲苦,愤懑不平,但盛世的沦谪者们在自然山水的雅赏或恣情之中,心态闲暇超逸、轻扬愉心;他们塑造了沦谪者潇洒飘逸的形象;他们诗酒唱和,乐妓歌舞,浮华豪奢,流连玩赏,不改往日的气派;他们也想象和向往世外自由飘逸的境界,并把世俗的享乐和欢娱移置其中,以此作为困踬中高扬个性和自我超脱的方式;他们期许和称赞沦谪者的才华德行,并对沦谪者的未来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他们甚至对沦谪天涯的伤心之地也充满着一份人生的深情和眷恋。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汉冶萍公司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汉冶萍公司在晚清时期的组织结构、内部管理模式以及民国初年汉冶萍公司制度的转变,分析了各历史时期汉冶萍公司制度的长处和不足,认为它代表了一种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企业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