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姓氏主要来源于周代中原地区的古国分封。分封在河南东南部汝颖流域的古国姓氏,如周、胡、袁、蒋、傅、陈、徐、朱、潘、丁、郑等,在汉魏六朝时期扩展到长江流域,再逐步扩散到东南沿海,成为现代中国东南姓氏的主要来源。分封在河南西南部汉水流域的古国姓氏,如罗、唐、邓等,逐步扩散到中国西南地区,分封在黄河以北的古国姓氏如宋、范、石、申、商、温、卫等,现在多分布在中国北方。中国东南、西南、华北的姓氏,就是中原地区姓氏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河南与中原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庚香 《中州学刊》2006,(1):150-1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人民的一致行动。中原崛起宏伟目标的提出为河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也为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传承中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河南,既是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保障力量。  相似文献   

3.
羊守森 《南方论刊》2012,(9):50-51,39
河南高校所具有的科技资源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河南高校所具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对构建中原经济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河南高校所具有的智力资源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咨询或参谋作用;河南高校的人才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求"中原更加出彩",前提是中原已经出彩;中原之所以出彩,有一些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继续发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要求"中原更加出彩"的丰富内涵,增强为中原更加出彩努力奋斗的自觉性、主动性;要铭记总书记的重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为服务国家全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河南地处中原大地,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河南形象符号缺乏系统性、代表性,传播力、影响力不足,传播持续性不够。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河南形象符号识别系统,拓宽传播渠道,打造河南品牌形象符号,提升河南形象符号水平,努力提高河南形象,从而促进河南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河南形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数代人的艰苦努力,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原经济区应将文化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要借鉴先进省市的成功经验,在全国区域性竞争大格局下谋划。要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构筑中原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以目标市场、文化营销为导向,在若干细分领域形成世界级的产品和服务;以人才、技术、开放为要素,建设中原智力资本聚集平台;以文化产业集团企业为支撑,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结构转型、优势升级;建立制度创新体系,不断加大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河南文学困境的根源在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形成的文化意识在丧失其政治中心的保护伞后演化出的负面效应:农业文明的保守闭塞,使得河南文学乡土情结过重,文本题材和视野比较单一、封闭;创新精神弱化、缺失。因此,先进的文化是河南文学兴盛的重要依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势,使文学回归到正常的审美判断中来;引进外来文化,丰富河南作家的创作资源和价值选择,使创作方法多元化;加强当代文化创新,使河南文学注重题材领域的开拓和艺术形式的创新,适应当下社会生活的新型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8.
姓氏产生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其总数已累积至二万多条,而我们对姓氏之研究、分类、汇编也经历了一个缓慢而曲折的过程.西周设有掌管姓氏世系之机构,战国时已有掇集姓氏之单篇文献流传.东汉王符率先对姓氏进行分类,使我们对先秦姓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六朝因九品中正制的铨选制度,使姓氏与谱牒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唐代虽以科举取士选官,却仍未摆脱世族门第理念,所以自刘宋曾产生一部纯粹姓氏书--何承天<姓苑>后,一直都得不到独立的完善和发展,即使是享誉学林的林宝<元和姓纂>,仍然带有谱系的性质.五代战乱,谱牒散佚殆尽,宋代虽亦大量修谱,旨在收族而不在矜伐门第,故产生了类似于词典的姓氏书<姓解>.伴随着韵书的成熟与完善,姓氏书开始用韵来编排.南北宋之交,郑樵<氏族略>对姓氏的分类与研究,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对姓氏的考证,成为姓氏书发展史上的双璧.  相似文献   

9.
10.
从西周到南宋,古代河南共有楚人南迁,西晋末永嘉南迁,唐代陈元光"开漳"和王审知父子"王闽",北宋末靖康南迁等四个阶段的政治性外迁移民.其作用主要是影响到了迁入地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组织,促成了南方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中原化,最终更有利于中国版图的巩固和文化的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1.
吾徽州之方氏乃中原迁来之最早姓氏之一,西汉末。丹阳县令方宏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歙县东乡(今浙江淳安),成为徽州方氏始祖,徽州历史上。方氏名人辈出,有东汉名宦方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方清,宋代方腊。明代制墨名家方于鲁,至清代。精于六法一道者。更是人才济济,方士庶便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河南的精神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精神生态指的是在中原这个区域内由众多精神要素组成的动态的价值体系、文化群体历史和现实的生存状态,包括历史的发生过程、现实的发展能力、对其他文化的影响力等。当代河南精神生态是指河南范围内的精神与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各要素存在、生长、发展的现实状态。当代河南精神生态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体系:一是思想观念体系,二是精神坐标体系,三是艺术人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华基督教会河南大会是中华基督教会16个教会之一,成立于1927年,其发展可谓举步维艰,曾经遭遇了不少挫折,但追步摆脱了外国教会的控制,在本色教会运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研究其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20世纪基督教和中国文化的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卫所制度是重要的军政管理制度,遍及全国各地的卫所,管辖着从各地抽调而来的军户和面积不菲的田地,从而形成了数量巨大的军卫移民群体。军卫移民以家庭为单位,他们自明初移居之后,近三百年间绝大部分都没有回到原迁出地。明代河南的军卫移民,在与迁居地军民共处的文化交流中,表现出以下特点:武官是卫所移民社会中文化建设和文化传僠的主导者,而军卫群体则是文化传播重要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5.
尹全海 《中州学刊》2020,(8):137-144
全球华人根在中原,是中原历史文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在历史人类学背景下,"根在中原"诸结构要素,如中华姓氏根在中原、黄帝故里故都在新郑、全球客家始迁地在河洛、闽台同胞祖根地在固始,以及中原根亲文化概念之生成,系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认识中原历史文化当代价值的出发点。具体考察和关注的是人们如何通过人造物像、群体仪式和学术研究等有目的的活动传递历史记忆;随着"根在中原"诸结构要素的再现、传播、认同与强化,最终形成全球华人集体记忆中的排他性表达及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优势资源。"根在中原"的结构过程及其对中原地区开放进程产生的影响,或可概括为内陆地区以时间换空间的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6.
张得水 《东岳论丛》2006,27(3):41-45
中原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同时也是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融合的过程,文化的融合性是贯穿于中原地区文明进程的主旋律。河南古玉文化从不发达到走向繁荣,是接受来自东方、南方和北方玉文化影响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地区在文明化进程中受到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中原文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乾嘉学者张澍为清代姓氏学的集大成者,他筚路蓝缕穷其一生研究中国历代姓氏,所著《姓氏五书》,体例严谨,珠玑贯穿,方法独到,既博且新,不但勤于辑撰,而且考证精审严密。张澍以独到的眼光,坚韧的毅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治学能力,对中国古代姓氏的错乱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系统性的厘清订正。其姓氏学研究不但具有创发性,而且学术价值及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九世纪下半叶,陈芳在夏威夷所走过的传奇式的道路,给当地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关于他的业绩,西方的学者已有连篇累牍的论述,甚至成为小说家和剧作家的创作题材.然而,在他的祖国——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他作过系统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夏威夷华人学者和西方学者的记载,拟对他走过的道路作一论述.限于条件,夏威夷档案馆所藏的有关他的丰富的档案资料除间接引用外,还来不及利用.疏失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中外学者批评指正.一、家庭·社会·时代背景1825年,陈芳(又名国芬)降生于珠江三角洲南端香山县黄茅斜(一名杨梅斜,今名梅溪,属珠海市)的一个富有的家族.陈芳之父是从事农业的,但家族中不乏从商的叔伯.他有一叔父  相似文献   

19.
20.
5.红二十五军军部(新县六湾闵氏祠)6.郭家河大捷纪念碑(新县郭家河)7.红二十五军三团战斗一连的战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