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泛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其法律依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和在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目标,使得我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密切经济合作显得越来越迫切。文中提出了建立“泛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设想,首先对建立“泛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作了阐述,进而对WTO协议中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法律依据尤其是针对建立“泛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法律依据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泛中国自由贸易区”不但可以适用GATT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和GATs第五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定,也可以利用授权条款。  相似文献   

2.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做出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海南自由贸易区创新机制的建立应当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成果,以此引导和推动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两层含义 :一是在中国国内实现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合理布局 ,缩小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努力营造一个较之沿海当年改革开放时更具吸引力的经济环境。为此 ,作者提出了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立中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条件 ,该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及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与上海自由贸易区相对应,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在天津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很早提出,并在探索试验之中。本文主要探讨天津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面临的瓶颈问题,并就此提出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加强两国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形式,中韩两国领导层都对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持积极的态度。2008年5月《中韩联合声明》的发表,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中韩关系实现了质的飞跃,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已经成熟。中韩两国应把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作为首选,确定合理的目标模式,遵循科学的原则,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在“10+3”和WTO的框架内,在不断加强合作中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并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中国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投资和技术一体化系统,建立协商与沟通平台,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增长方式转型等不断完善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目标 ,而“10 + 3”机制则是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之路 ,但东亚经济合作的前景———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仍将艰难而曲折 ,而中国则将在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起到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动因、可行性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1日南亚七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这一举动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东亚各国经济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组建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变得更为迫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动因、可行性及障碍的分析,对比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模式,认为以"10+1"为主体、以"10+3"为框架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后,中印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两国同意建立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经贸合作方面,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目前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印实现全面合作的理想突破口:能有效促进两国贸易的增长,促进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自由贸易区与香港自由港在组成机构与运作方式方面有质的区别。制度设计与经济结构的不同表明了上海自由贸易区不仅仅是对香港自由港成功经验的一种复制,并且两者之间构成了一种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中朝两国建交60周年为契机,在两国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共同推动下,中朝关系明确定位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明确定位既为制定新时期中朝经济合作方针和原则奠定基础,同时也推动中朝边境经济开发合作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和政策性关联的特点。伴随着以"共同开发、共同管理"为原则的中朝边境经济开发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工和推进,必将引导朝鲜经济发展超越"输血式"的援助模式,实现自身"造血"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朝鲜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提升边境经贸合作层次,促进边境地区"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当代资本主义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1)在美国的主导下,发达国家在军事、经济和政治方面进行了整合,相互之间的战争危险基本消失;(2)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之间开始了经济方面的协调,发达国家自身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跨国公司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合作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展要素;(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将会在未来对发达国家产生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国际之间产业互动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流动方向,并且必定向更深层次发展。韩国与哈尔滨开展经贸合作起步比较晚,但在诸多与哈尔滨投资合作的国家之中,韩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其影响力较为突出。文章侧重针对哈尔滨市与韩国的产业合作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的战略思路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非合作关系日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关注,一方面,由于相关研究信息的缺乏或偏差,中非合作往往与新殖民主义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其不同的哲学和方式可以为现行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发展框架提供启示与机遇。文章以中非农业合作作为案例和切入点,探讨了中非农业合作中发展援助、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特点,并在更广泛的视角上反思了中非合作对于现行国际发展框架所提出的挑战与机遇,主要包括:第一,与其援助,不如发展商业?重新思考发展援助的实质与地位;第二,谁是发展的主体:发展干预的边界与主体角色的塑造;第三,重塑国际发展话语:更多新兴国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南北关系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从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重视与对方的经济贸易关系。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几个侧面,从中可以看到欧盟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一些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俄格冲突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发展可谓龃龉不断、一波三折,两国在格鲁吉亚一些自治共和国(州)地位、合作反恐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对立不断加深,特别是最近两国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争执急剧升级,终致双方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此次俄格冲突一方面将加剧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忧患意识"而加速其倒向西方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会促使美国继续加大"遏俄、防俄"的力度而推动俄美对抗进一步升级;俄格围绕南奥塞梯的冲突实质上是俄美围绕格鲁吉亚问题以及外高加索地区所进行的一场地缘战略角力,其影响虽然深远而广泛,但还不至于引发俄美间的一场新"冷战"。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30周年。 30年来中日两国通过高层频繁互访、三个和平友好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和遵行 ,保证了两国和平友好关系和良好的经贸往来。 30年来 ,两国的经贸往来主要表现在双边贸易、日元贷款、日商对华投资等三个方面。展望 2 1世纪 ,中日双方如能有效地克服大国化趋势造成的摩擦 ,进一步正视和处理好历史问题 ,解决好技术协助和交流等问题 ,将展现出更大的合作空间和领域 ,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发达国家不断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基因资源并申请基因专利,发展中国家被迫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本国的基因资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在保护基因资源与授予基因专利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开发基因资源和参与国际合作,这是基因技术发展的长远之计。探讨基因技术国际合作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和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伦理原则并提出合理的对策,是基因技术国际合作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和加深,中国、朝鲜、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竟相通过新军事变革,抢占军事制高点,其军事较量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军事较量日趋激烈和复杂,超越社会制度的国家利益之争趋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我国作为东北亚的核心国家,我国东北地区又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的重要位置。东北振兴必将为东北亚各国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东北亚区域合作也将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的步伐。因此,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之间存在着互为机遇、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